南彤
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建構主義、人本主義以及主體教育等理論為其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改造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仍存在教師重視程度偏弱、課程參與時間有限、學生認知程度偏低的問題。因此,需要不斷提高學生在認知、行為以及情感方面的參與度,最終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教育目標。
關鍵詞:學生;初中;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需要與時俱進,信息技術課堂則承擔著重要使命。當今社會,需要學生全面發展,而增強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參與的理論基礎
信息技術課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而學生參與又是信息技術課堂所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也是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從理論基礎來看,首先是建構主義理論,初中信息技術課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雙重特點,自身特殊性較強,適當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參與,而建構主義理論為學生參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提供了理論支撐。其次是人本主義理論,其是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理論,師生良性互動是其追求的目標,主張讓學生提升探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是主體教育理論,該理論是一種現代教育觀念,主張激勵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主張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參與的困境分析
(一)教師重視程度偏弱
據一項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相關調研顯示,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普遍偏弱。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較喜歡采用任務驅動法和演示法,通過在課堂中向學生直接演示相關的信息技術操作,讓學生予以模仿,以及在課后通過預留課下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反復練習。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偏弱,教師無法真正知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短板。之所以出現此種現象,是因為該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難度降低,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這自然會忽略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參與度。
(二)課程參與時間有限
信息技術課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學生課下反復練習,從而實現與課上教學的環環相扣,因此導致學生操作的時間不太充分。加之其他學業課程的影響,致使學生的上一個學習內容和下一個學習內容無法恰當銜接,這就使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產生厭倦情緒,停滯在某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而不能繼續完成課程預定目標。還有部分學生在上課期間不認真聽講,出現在課堂上交頭接耳等影響學習進程的事情,這都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極其不利。因此,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教師合理分配操作時間,從而保證課堂紀律。
(三)學生認知程度偏低
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較為深入的文化知識,此時其他學科的知識功底較淺。因此,據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對教師和課堂的依賴性較強,停留在模仿和練習的階段,不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此時,學生能力的提升也只是較淺層次的提升,而非深層次的發展。此種現象的出現也與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信息技術學科專業性強等原因有關。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認知參與度
如何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首先需要改造學生對該課程的認知參與度。具體包括教師精選與生活有關的素材等方法。
以某節教學片段為例: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在PPT中插入圖片,制作一幅學生會的宣傳海報。這次同學們設計出的海報經過選拔,將成為本次學生會的招募海報使用。大家在制作海報的過程中,要使用與校園環境密切相關的圖片,真實展現學校特色。
師:A同學制作的海報,真實再現了我校面貌,深刻表現出主題思想,將作為本次學生會的招募海報。
教師通過上述方法,能夠使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完成教學任務。
(二)提高學生的行為參與度
提高學生的行為參與度,需要教師善于分析教材、準確分析教材的重難點以及易錯點,當遇到學生不易理解的部分時,進行細心講解,在最終的課堂小結中,也要做到短而精。
以某節教學片段為例:
師:下面進行本節課的課堂小結。本節課的重點是如何使用PPT制作宣傳海報,難點是如何準確、恰當地分配圖片和文字的占比。同學們需認真閱讀教材,制作出一份滿意的宣傳海報。
教師的課堂小結能夠給學生在課下的學習提供明確指引,最終提高學生的行為參與度。
(三)提高學生的情感參與度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合作探究法是提高學生情感參與度的重要舉措。合作探究法注重學生之間的小組探討、互幫互助、教師指導,以及最后的小組展示。
以某節教學片段為例:
師:我們將班級分為四個小組,每組選擇一個主題,各組組員進行團結協作,每組最終選擇一名代表向大家展示完成情況。在準備的過程中,組員要進行交流,發揮創新性思維,在遇到困難時,老師可提供幫助。
最終,每組都較好地完成了課堂任務,并且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提高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的情感參與度。
總之,信息技術課堂對完善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建設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行為以及情感的參與度,逐漸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冷蘭君.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6):105.
[2]杜浩.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130.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