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一課一得”是指胸有全冊,課有重點,一課一得,得得相連。“一課一得”理念在語文教學目標中的落實是突破傳統教學內容雜亂無章、蜻蜓點水等弊端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從教學整體出發,秉承“減法”原則的同時,做到精準預設,聚焦教學重點,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實現高效扎實的語文課堂。
一、學情入手,注重目標“一得”
對課堂教學而言,學生學情永遠是教師教學目標設定的出發點,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是教師備課的基礎,只有充分了解學生認知規律和現有能力,才能合理取舍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定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課堂中既能對所學內容有所期待,又能完成教師設定的目標,真正“既吃飽又吃好”,這樣才能讓學生精準地收獲“一得”。
比如,在教學《回憶我的母親》一課時,八年級的學生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閱讀篇幅比較長的文章,并能初步理解文章內容,但對文章中樸實無華的寫作語言背后蘊含的深情體會和對人物形象的領悟程度不夠深入。因此,結合學生學情,設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與掌握借助具體事例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和母親事跡,品味文章質樸的語言,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母親的優秀品質。
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文章語言和寫作結構,然后結合寫作背景幫助學生深刻體會母親的優秀品質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層層相扣,且符合學生現有認知。教師只有準確掌握了學生學情,才能做到教得“少而精”,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體現學生主動性,從而促使教學目標得到有效落實。
二、突出重點,注重方法“一得”
從習得語文學習方法的角度來看,不同的課文類型也應有不同的學習方法。
如果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種方法,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感,且難以讓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結合不同課文類型,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在方法的習得上也是“一得”,并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融會貫通,有利于提高語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形成語文思維。
比如,在教學《孤獨之旅》一課時,作者能將蘆葦蕩、鴨群這一自然環境描寫得如此生動細膩,其主要歸功于他在生活中的仔細觀察。結合這一點,讓學生體會寫作時觀察的方法,學習這種觀察法也是本節課的一種收獲。在教學實踐中,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課文中景物描寫和鴨群活動的句段,然后帶領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欣賞視頻畫面,引發學生的想象與聯想,同時,對比鑒賞紀伯倫的《組歌》、高爾基的《海燕》和魯迅的《雪》三篇文章,區別本文景物描寫與其他三篇文章景物描寫的異同之處,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深刻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環境中的那份孤獨情感。結合課文的寫作技巧設計隨堂練筆,考慮到同桌兩個學生對彼此之間都比較熟悉,因此,讓學生以兩人為一組,給五分鐘時間,認真觀察彼此的外貌特征,可以設計問題讓對方回答,了解對方的相關成長資料,虛構一篇小小說或一個小故事,練筆結束后在班上交流。
語文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每節課收獲的積累,在教學實踐中,其實一篇課文真正需要我們講解的知識并不多,要學會取舍,聚焦課文重點,凸顯核心內容,做到學生已經掌握和能自己領悟的不講,爭取“一課一得”。
三、搭建支架,注重內容“一得”
找準文章切入點,根據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搭建支架,以能從整體上串聯課文內容的主問題為載體,牽引課堂教學,不僅能將瑣碎的課文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學會從整體上構建課文,而且還能進一步挖掘課文內容的深刻意蘊,增強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這是一種有效落實“一課一得”的教學手段。
比如,教學《土地的誓言》一課時,這篇文章從題目角度來看,主要內容是作者對土地的誓言,然而文章中卻運用了大量筆墨來抒發作者對關東大地熾痛的熱愛之情,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主問題:作者對家鄉的土地發出了怎樣的誓言?為什么發出這樣的誓言?文章題目的中心為“誓言”,作者為什么卻花大量篇幅描寫家鄉的景色并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之情?圍繞這一主問題,首先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朗讀觸摸語言,走進課文的世界,在聽讀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然后,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土地的語句,并比較文字的異同之處。家鄉的土地如此之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呢?學生齊讀誓言部分,學生交流,誓言中表達了作者的哪些決心?學生評說,教師整理作者的兩次誓言,急切回歸故鄉和為故鄉解放而戰斗到底的決心,在誓言中體會到作者對家鄉慘遭蹂躪的悲痛之情和對侵略者的憎恨之情。改革開放以來,中日關系逐漸緩和,兩國關系沿著造福兩國人民的正確軌道持續向前發展,但面對主權問題,我國政府會強烈抗議,并采取各種法制措施。當國家利益受到侵害時,同學們會怎么做呢?簡要地寫一句發自肺腑且能振奮人心的誓言,在班級中進行宣讀,讓老師和同學共同見證你的鏗鏘誓言。
這樣引導學生聽一聽、讀一讀、品一品、抒一抒,使其感受、感悟、眷戀和抒發故鄉美,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主問題的設計舍去了很多零碎的部分,在挖掘文本內涵后得到能夠牽引整節課的問題,只有做到詳略得當,才能讓學生的探究時間得到保障,實現對課文內容的“一得”。
綜上所述,依托部編版語文教材進行深入挖掘與重構,有效制定和落實教學目標,可讓語文教學內容更加清晰,讓學生切實掌握語言訓練點和情感培養點,讓課堂教學更為高效,促進學生能力螺旋式上升,從而真正實現“一課一得”。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