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明偉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學習端的出現,微課學習和研究已成為當前課堂教學的新形式。許多年輕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知識方面的優勢,不斷推陳出新,制作了許多優秀微課,在教學中實現課堂翻轉。如何讓微課與教學內容聯系得更緊密?如何讓微課為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服務?這些都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新課題。微課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必須服務于課堂教學,并在學校學習中處于輔助地位。下面結合歷史教學實際,以初中歷史統編教材八年下冊《抗美援朝》一課為例,談談微課制作與提升課堂實效的幾點嘗試。
一、挖掘課外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用在初中生身上是最貼切不過了。現在的學生對有興趣的事,不用別人督促,會集中精力,甚至廢寢忘食地去鉆研和探討。為了讓學生對網課學習內容感興趣,我們會利用故事、影視劇、國內外新聞熱點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制成微課,設置有懸念的問題,在網課前讓學生觀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抗美援朝》一課時,我把電影《上甘嶺》阻擊戰中全排戰士前赴后繼并壯烈犧牲的場面剪輯制作成短視頻,在視頻后面提出問題:從視頻中你感受到中國人民志愿軍怎樣的優秀品質?他們為什么要到朝鮮參加這場殘酷的戰斗?這場戰爭對中國有什么積極影響?讓我們到《抗美援朝》一課中尋找答案吧。
二、及時補充史料,攻克重難點
因為要考慮全國城鄉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性,教材會盡量編寫得簡單通俗、具有可讀性。但對一些歷史名詞、歷史概念、歷史影響的敘述就會較為抽象,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理解帶來一定難度。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又不能把這些抽象的概念一一詳細講解。因此,在課后,我們會根據課堂教學情況,把本課的重難點知識以問題及講解的方式制成微課,上傳到微信公眾號讓學生觀看,加深其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如《抗美援朝》,我們會設計以下問題。
1.中國參加抗美援朝的部隊為什么叫“中國人民志愿軍”,而不是稱“中國人民解放軍”?
解說:美國侵略朝鮮,雖然威脅著中國的安全,但畢竟戰火在朝鮮,并沒有明確表示要侵略中國。在此情況下,如果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義出兵朝鮮,勢必會讓新中國置于聯合國的對立面,給新中國的外交造成不利影響。但是,為了保家衛國,新中國接受朝鮮的請求,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名義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2.中國人民志愿軍以簡陋的裝備,為什么能打敗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美軍?
解說:一是為了保家衛國的正義性。二是中國人民在近百年的反侵略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創造了眾多發揮自身優勢的戰略戰術;中國共產黨給中國人民注入了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靈魂,促進了民族覺醒和民族團結,使中國軍隊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的鋼鐵之師;以黃繼光、邱少云為代表的廣大將士發揮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不怕犧牲、前仆后繼。
3.根據下列材料,分析抗美援朝有什么歷史意義。
材料一: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
——《美國陸軍官方戰史》
材料二: “從此以后,沒有一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會像麥克阿瑟那樣輕易地和滿不在乎地冒命運之險。”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政府嚴正警告美國,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國。約翰遜說他相信中國說的話,始終不敢派美國地面部隊越過北緯17度線,這是汲取了朝鮮戰爭的教訓。
——美國著名記者索爾茲伯里
材料三:1953年的一天,一位國民黨退役老兵在北美的一個小國家坐公交車,一位當地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問他:先生,你是中國人嗎?他遲疑了一下,回答說:是!那個當地人對著全車的人大聲說:看哪,這就是中國人!就在昨天,我們那個蠻橫的鄰居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佬就是被和這位先生一樣的中國人打敗的,我們面前就站著一位了不起的中國人!于是,全車的人都起立鼓掌,并紛紛與老兵握手,向他表示祝賀。那一刻,老兵的內心世界被強烈震撼了,作為中國人而擁有的尊嚴使他熱淚盈眶。
材料四:近70年以來,中國的邊境是相對安寧的。正是這種安寧,中國經濟開始持續發展,特別是1978年后的四十年,創造了令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跡”。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高居世界第二位。
解說: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恥辱史,世界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魚肉我們的民族,壓榨我們的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了,但世界上許多國家不認為是中國的勝利,而認為是蘇聯和美國的勝利,連日本都不服氣中國的勝利,他們認為沒有蘇聯和美國的幫助,中國不可能勝利。但朝鮮戰爭讓世界對中國刮目。它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提高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振奮了民族精神。
三、課后補充練習,鞏固新知
課后練習是鞏固學習效果而安排的作業,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鞏固新授知識、形成學科素養、培養良好思維品質、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是課堂教學不可跨越的一環。
把課后練習制成微課,可實現課堂教學的反饋,督促學生課后學習。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后練習盡量設計簡單,題型以選擇、填空、判斷為主,學生完成時間不應超過3分鐘。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我們可以從后臺看到所有學生的答題情況并進行分析,為以后的教學制訂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學習必將成為學生更加重要的學習方式。讓微課學習助力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