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蘭
摘 要:由于歷史的原因和我國人口東多西少的現狀,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造成目前東部地區的教育水平遠高于西部地區。而中國農村面積廣大,人口眾多,所以農村地區的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現狀而言,西部地區的學生流向東部地區,農村地區的學生選擇在附近的城市就讀。為了應對這種不利局面,地理教研組教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地理教師的教研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和綜合思維。
關鍵詞:信息化;地理教研組;成長與反思
一、信息化技術的學習和應用
我校是一所位于西北地區的農村學校,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可實現人手一臺iPad。學校應用云校家App進行云端辦公。地理教師不斷加強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并在每節地理課堂中根據實際需要應用。目前我國教育界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定義為“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創造一種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變為‘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所以地理教研組每位教師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教師地理素養,力求做一個新時代的新教師。
二、地理教研組具體做法
由于是農村學校,學生教育背景、家長的監管力度、學生的知識儲備等方面與城市學校的學生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地理學習能力,我校地理教研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互聯網+優困幫扶+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合作—探究模式是新課程所提倡的模式,這種學習方式非常適合地理課堂學習。互聯網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的知識面變得更寬,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習的手段也更現代化。我們嘗試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互聯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二)同課異構
1.西亞
選取了地理(七年級下冊)“7.3 西亞”(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2008年11月第2版第7次印刷)這節課,一位教師應用智慧教室授課,另一位教師應用PPT上課。
利用智慧教室的教師以西亞最熱點的戰爭入手,利用多媒體教室中配備的iPad,讓學生自己在iPad上搜索最近發生在西亞的戰爭,然后利用StarC學生助手,讓學生將自己找到的西亞最近的新聞或者戰爭的圖片上傳至屏幕,主要是為了實現實時監測學生的搜索結果的目的。而且為了監測學習效果,設置了習題監測,當堂讓學生完成,通過StarC學生助手傳給老師,監測學習成果。
采用PPT上課的教師,以西亞最熱點的水源、石油視頻導入,視頻的播放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直接破題,結合課本圖7-21“西亞國家和地區分布圖”,學生可以直觀地讀圖,教師也播放了視頻,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西亞氣候,學習西亞石油,和導入前后呼應,效果較好。
2.我們怎樣學地理
“地圖是地理的靈魂”,地圖的掌握情況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效率,地理教研組選取了地理(七年級上冊)“1.2我們怎樣學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017年6月第2版第1次印刷)第一課時為案例。另外兩位教師進行同課異構。
一位教師通過百度地圖搜索出華西希望中學的衛星圖,以刺激學生的視覺,讓學生產生疑問,地圖是怎樣繪制的。在農村學校,學生通過網絡看見自己的學校,這樣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而且還展示了幾張華西希望中學美麗的校園景觀圖,激發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
另一位教師課前讓學生粗略地測量了一下學校的長寬,以及建筑物、籃球場、操場、食堂、花壇等地理事物的長和寬。這個任務屬于課前任務。一方面可以為本節課的學習準備資料,另一方面可極大地引起學生的求知興趣。基本知識都具備之后,4人一組,小組合作在A4紙上繪制華西希望中學平面圖。
不同的教師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西亞”和“我們怎樣學地理”兩節的教學任務,課程結束后我們三位地理教師也進行了集體評課議課。不同的教學方式都有優缺點,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一周一次的教研會議
經過協調三位教師的時間,將每周一上午9~11點確定為集體教研時間,討論在上一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揮群策群力作用,商討解決方法。制訂本周的工作計劃,并進行集體備課。
四、地理組全部承擔空中課堂任務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基于平時地理教研組和地理教師自我嚴格的要求,每位地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地理教師都承擔了各級教育部門的空中課堂任務。
五、體會與思考
三位地理教師通過集體智慧、集體教研和個人的努力,借助信息技術等手段,教學教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如何走得更遠更好,讓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需要我們三位教師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摸索并積累經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應繼續發揮集體的力量,繼續提高地理組整體教研能力,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感悟地球之美、祖國之美、家鄉之美。
參考文獻:
何克抗.我國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新進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1(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