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彬
在項目建設工地,李一松(左二)督查防疫工作。
“防疫物資儲備情況怎么樣?”
“儲備非常充足。”
“帶我們看看。”
說話間,某企業工作人員帶著來訪者查看防疫物資。
來者是成都市疫情防控第五督查組,對于他們來說,企業復工復產后有多少人上班,口罩等防疫物資是否充足,都是必須了解的內容。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督查,工作人員并沒有做好準備,手里的一串鑰匙,試了兩三把都沒打開柜子。
“不著急,慢慢來”,督查人員中的施軍說。他是成都市健康服務業商會會長、佳士健康產業集團的董事長,此次加入督查組,是以成都市監委特約監察員的身份。
去年9月,經過半年時間的層層把關、嚴格考察,施軍等35人一起受聘成為成都市監委首屆特約監察員。他們的定位,按照國家監委相關要求,特約監察員是紀檢監察工作的監督員、參謀員、聯系員、引導員。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成都市紀委監委會同市委組織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等單位,抽調人員組建22個督查組,駐點22個區(市)縣對疫情防控情況開展全覆蓋督查。跟隨深入一線的市監委特約監察員,成為督查組里的“編外”成員。
工作人員拿出一大堆口罩,各種品牌、各種型號,施軍在仔細查看過程中不斷詢問其區別和供貨渠道。
他加入督查組,也和口罩有關聯。此前,第五督查組來到社會福利機構成都SOS兒童村,發現防疫物資短缺。作為第五督查組成員的成都市紀委監委第五紀檢監察室副主任孫先奎想到了施軍,報經同意后,就打電話給他,看能不能協調捐贈一些物資。
市紀委監委機關各單位都會對接聯系1-2名特約監察員,施軍由第五紀檢監察室負責對接聯系。
三天后,施軍和第五督查組、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醫院、金牛區紀委監委一行再次來到兒童村,帶去了口罩、隔離面罩和消毒液等,還給孩子們購買了繪本和彩筆。
也就是在這一天,施軍加入了督查組,“看到他們這么辛苦,想多做一點事情。”施軍的想法很快成為現實。
其實,施軍并非成都市疫情防控督查組里第一個“編外”成員。最早加入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實驗醫學科主任助理李一松,源于一個“監督履職盡責情況”的電話。2月初的一天早上,李一松聯系到成都市紀委監委第七紀檢監察室主任、第七督查組組長羅渝成,想看看能幫什么忙。
得知督查工作的進程,李一松突然冒出個想法,作為來自醫療行業的特約監察員,能否成為其中一員?
經過報批,李一松很快實現了愿望。從2月5日到16日,他利用工作間隙,幾乎每天都奔波在成華區的社區、醫院、酒店和公園等地。此后一有空,就跟隨督查組深入到一線。
疫情發生初期,督查組見過不戴口罩的廣場舞大媽、聚在違建棚子里喝茶的老朋友,甚至有的老人不戴口罩,遇上督查人員詢問,老人就從衣兜里掏出口罩,“這不帶著嘛”,怎么勸都不管用。但這時候李一松的解釋往往有效,對方一聽他是醫生,馬上就把口罩戴上。
說起口罩,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重慶康華會計師事務所四川分所負責人李楠卻直言慚愧。參加督查那天,李楠跟著跑了一整天,在一家復工的工廠里,她發現員工的口罩與自己的相比,包裝和做工有很大差距。
企業負責人告訴督查組,口罩等防疫物資是從網上買的。李楠覺得物資這么緊缺,其品質保障直接影響復工,但對企業來說,并沒有條件做質檢。后來她查詢發現,國家衛健委推出了檢測口罩等防疫物資的小程序,“遺憾的是準備不足,沒有當場告訴督查對象”。
此后,“加強對企業消殺物品來源督查,謹防劣質消殺用品帶來安全隱患”,作為李楠的正式建議,應用到督查工作中。
3月6日這天上午,李一松隨督查組走訪了一家酒店、兩家企業、一個小區和一處項目建設工地。每到一處,他都要到處走走,和工作人員不時交談幾句。完成工作時,已臨近中午1點,比預計時間晚了一個小時。
對他來說,腳力不成問題,在醫院里工作起來,需要來回走動,每天的步數都是八九千步,督查組的同事都羨慕他的好體格。
在白蓮池街道的“藍潤?藍客城”小區,李一松從進門就沒閑著,查看居民情況統計、詢問近期工作動態,了解電梯消殺次數、防疫物資儲備情況等。此前,小區的工作人員遇到了難題,室外環境溫度低的時候,體溫槍測量體溫時偶爾會出現低于人體正常溫度的情況。在李一松的建議下,出現這種情況時,檢測人員就不要再測額頭,主要測量頸部和手腕。
在監督的同時,李一松為一線工作人員講解傳授防控知識,督促指導細化防控工作流程。容易焦慮的一些群眾,在他的開導下,會寬心很多。
一個老小區門前,施軍向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時,一人騎車從身邊經過,進入院落。工作人員還在介紹時,施軍的視線已經轉移到一側。
“等等,”工作人員的話被施軍打斷,“剛才進去的人為什么沒測體溫?”
工作人員一時語塞,連忙解釋,檢測人員正在掃地,可能沒注意到,年齡也大了,難免有不周到的地方。
疫情發生以來,不少特約監察員積極關心、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他們來自社會服務、法律咨詢行業以及民營企業、高校,直接參與疫情防控監督檢查、建言獻策、意見咨詢、物資捐助等工作。在孫先奎看來,這不只是人員上的充實,他們能根據自己的從業領域,從另一個視角看問題。
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李毅建議省教育廳“對中小學生突出防疫教育和心理疏導”,受到全國人大關注,催生了第一節網課講“戰”疫;成都市金牛區羌醫藥研究所所長楊福壽就中醫藥、民族醫藥進校園增強青少年免疫力提出建議。
特約監察員們常被督查組和基層工作的同志們所感動。
“這么大的工作量,沒有強烈的責任心根本做不下來”。李一松發現,成華區的企業多,還有很多老舊院落,共有11個街道107個社區、100多萬人口,防控情況復雜嚴峻。對此,第七督查組的工作沒有訣竅,只有三個關鍵詞——下沉、跑腿、動嘴。
第五督查組在金牛區的駐點,由會議室改裝而來——其實就加了幾張折疊床。記者探訪這里時,拉著一半的窗簾還沒打開,床上鋪著簡單的被褥。疫情形勢嚴峻時,成員們在這里睡了20多天。一級應急響應下調后,他們又改為輪流值守。
李楠參加督查那天,是她在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次出門,還帶上了備用口罩準備更換。但到了一線才發現,督查組和基層工作人員一天只發一個口罩,有的人敲了一天門,手指關節都腫了。
李楠與紀檢監察工作更有淵源,在監察體制改革中,她是成都市原監察局最后一屆特邀監察員,也是成都市監委第一屆特約監察員。
作為審計方面的專業人士,李楠曾被四川省紀委監委抽調參加有關督查,其工作水準和敬業態度得到認可,此后又多次參加成都市武侯區的巡察工作。“向紀委監委同志學習,與工作一起成長”是她發自內心的愿望。
因為審計時一點紕漏都不放過,帶給別人數以百萬計的“損失”,有公司員工稱李楠“比紀委還紀委”。
“參與紀檢監察工作的過程中,改變了我對黨員干部尤其是紀檢監察干部的印象,也對黨和國家更有信心,特別是這次督查。”李楠說,她變得更平和,學會從更多角度看問題,更深刻地認識到紀檢監察工作的意義。
據悉,成都市紀委監委也在努力提供更多平臺,主動邀請特約監察員參與監督,履行職責。打造開放式紀委監委,已經納入今年市紀委全會工作報告,作為重點工作進行安排,大力支持特約監察員發揮作用,開門納言,主動接受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