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紀宣
2月14日,四川省政府召開第42次常務會議,批準了古藺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6年前,地處川黔交界的古藺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重點縣、四川省革命老區縣和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6年后,截至2019年底,全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底的11.5萬人減少至0.2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4.9%下降至0.27%。
優秀成績單的背后,古藺縣紀委監委強化精準發現、精準懲處、精準施治,持續深化拓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整治,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脫貧成效得到群眾認可、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充分利用本縣黨員管理系統、干部管理系統、工商企業信息平臺等資源平臺,創建“源數據庫”,并綜合民政、住建、財政等20多個部門上報的數據,建立包括農村低保、易地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9個方面的“比對數據庫”。在“源數據庫”和“比對數據庫”之間進行數據批量篩選、統計比對,挖出問題線索。
2019年7月,古藺縣紀委監委通過大數據平臺發現問題線索:馬嘶苗族鄉柳溝村七組的李美容,于2017年1月死亡,但2018年4月到2019年3月享受低保人員名單里,還有此人的名字。調查人員經過調查核實,原來李美容為馬嘶苗族鄉柳溝村七組貧困戶潘應倫之母,2017年1月死亡,但享受低保名單沒有及時調整,導致李美容在死亡后繼續享受低保資金12個月,合計金額2793元。時任柳溝村民兵連長、七組組長,負責全村低保工作的劉明聰因在此事件中審核把關不嚴,于2019年10月28日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古藺縣紀檢監察干部在大寨苗族鄉了解扶貧資金落實情況。
2019年,古藺縣在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中,收集問題線索242件,立案159件,黨紀政務處分146人。帶著數據“臺賬”精準巡訪,古藺縣紀檢監察干部就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古藺縣探索建立線索快速處置和督辦提辦機制,推動案件快查快結、質效并舉。
搭建問題線索處置“快速通道”。古藺縣紀委監委定期專題排查扶貧領域問題線索,集中提出處置意見、統一報批,縮短線索處置周期。重點問題線索實行“一線索一督辦”,對涉及面廣、初核難度大的問題線索,明確責任人全程跟蹤督辦。
建立辦案協作區形成合力。為解決基層監督執紀力量不足,不愿、不敢、不會監督的問題,古藺縣紀委監委采用“1+2+7(5)+X”工作模式,將全縣26個鄉鎮(街道)劃分為東、南、西、北4個工作協作片區,每個片區由1名縣紀委常委任工作組組長,2個紀檢室具體負責調查審查,片區7(5)個鄉鎮紀委書記作為固定組員,若干名縣直單位紀檢組成員作為動態組員,負責本區7(5)個鄉鎮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
實行重點案件提級查辦。對性質惡劣、群眾反映強烈,鄉鎮紀委查辦困難、阻力較大的重點問題線索,由縣紀委監委直接查辦,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對案情復雜、影響面大的案件,報請瀘州市紀委提級查辦。如古藺縣委開展延伸巡察魚化鎮鳳馳村時,群眾反映村支書、村主任存在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縣紀委掌握基本案情后,立即報請瀘州市紀委同意,組建聯合辦案組,迅速查清了3名村干部以及2名鎮干部的違紀違法問題,并開展“一案三查”,對相關涉案人員進行嚴肅問責。
古藺縣堅持綜合施策,強化監督監管,推動專項治理深化發展。
強化教育引導,做好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避免“小病”釀成“大患”。2019年9月27日,古藺縣護家鎮紅響村三組現場清退會上,87戶群眾按照農戶承包地份數分配完了35480元,一份承包地當場兌現公益林補助146.87元。從紀委辦案人員手中領取了公益林補助資金的群眾,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沒想到,已經7年了,公益林補助的錢還能分到我們手里,感謝紀委監委。”
近年來,古藺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從農村黨員干部違紀違規案中選取典型案例,組織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到村,讓違紀黨員現場作檢討、執紀人員結合案情宣講紀律、案發地黨委負責人深度剖析,充分發揮“活教材”“活典型”的“鏡像作用”,以達到以案明紀、以案施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