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淵


[摘要] 目的 探討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效果及影響因素。方法 導出2015年1月—2018年12月該院堅持接受抗病毒治療HIV/AIDS患者資料1 200例,對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影響抗病毒治療效果因素,并比較治療前、治療6、12個月后患者體內CD4+T淋巴細胞數量。結果 經分析,年齡、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漏服藥物等因素為影響HIV/AIDS免費抗病毒療效主要因素,治療前,HIV/AIDS患者CD4+T淋巴細胞數為(243.57±131.57)個/μL,經治療6個月為(364.59±155.18)個/μL,治療12個月后為(378.42±176.98)個/μL,相比治療前,患者CD4+T淋巴細胞數治療后數值上升明顯,與治療前相比,治療6個月、12個月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4.78、t2=9.31,P<0.05)。結論 應用抗病毒治療能夠穩定HIV/AIDS者病情,其影響因素主要為接受抗病毒治療年齡、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漏服藥物等,在開展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應重視上述因素,予以適當措施,以穩定患者病情。
[關鍵詞] 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CD4+T淋巴細胞
[中圖分類號] R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1(c)-0081-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HIV / AIDS Free Antiviral Therap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JIANG Yuan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Yulin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xi Province, 53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factors on free antiviral therapy for HIV/AIDS. Methods Data of 1200 patients who insisted on receiving antiviral therapy for HIV/AIDS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8 were exported and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effect of antiviral therapy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unts of CD4+T cells before therapy and 6 months and 12 months after therapy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analysis, factors such as age, baseline levels of CD4+T lymphocytes, and missed medications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free antiviral efficacy of HIV / AIDS. Before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CD4+T lymphocytes in HIV/AIDS patients was (243.57±131.57) / μL, (364.59±155.18) cells / μL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378.42±176.98) cells / μL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D4+T lymphocyt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an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6 months and 12 months of treatment(t1=14.78, t2=9.31,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viral therapy can stabiliz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HIVS/AIDS.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are the age of receiving antiviral therapy, baseline level of CD4+T cells and missed doses. During the antiviral therap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bove factors and appropr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abiliz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Key words] HIV/AIDS; Free antiviral therapy ; CD4+T cells
抗病毒治療是當前艾滋病治療主要手段,通過抗病毒治療能夠改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可降低HIV傳播,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幫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根據《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第四版)》,所有HIV/AIDS者均可接受抗病毒治療[2]。但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接受抗病毒治療年齡、體內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是否正確服藥等,有必要對影響HIV/AIDS患者治療的因素展開分析,進而為抗病毒治療工作開展予以適當指導,實現HIV/AIDS有效治療,減少HIV/AIDS發病急死亡概率,真正提升患者生活質量[3]。該文重點探討來自該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HIV/AIDS者1 200例,給予其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效果及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項研究為回顧性分析,資料出自該院治療HIV/AIDS患者,患者均符合免費抗病毒治療要求,體內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均≤500個/μL、希望接受治療男性接觸后感染、配偶/性伴侶中HIV陽性者等,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該項研究,且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為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方式為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并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治療半月、1月、2月、3月、6月、9月、12月各進行1次,對患者病情進行記錄,通過監測CD4+T淋巴細胞水平變化判斷患者免疫功能情況,評估HIV/AIDS免費抗病毒療效,對治療方案進行適當調整,用藥方案包含一線、二線,一線方案主要有:①司他夫定(d4T)/齊多夫定(AZT)+奈韋拉平(NVP)+拉米夫定(LAM)②d4T/AZT+依非韋倫(EFV)+LAM③AZT+NVP+去羥肌苷(ddI);二線方案:LAM+克力芝+替諾福韋。
1.3 ?觀察指標
對影響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因素,如年齡、性別、文化程度、體內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是否正確服藥等進行單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1.4 ?統計方法
數據以SP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為計數資料比,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并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人口學特征
選擇該院接受治療HIV/AIDS者1 200例,截至2018年12月,所有患者治療時間均在半年以上,隨訪時間為1年,患者接受治療后均接受隨訪,未出現死亡、轉診、停藥情況。研究對象年齡:19~69歲,其中年齡<40歲者有475例,≥40歲者725例;男860例,女340例;已婚者756例,未婚/離異者444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者407例;中學者633例;大專及以上者160例。
2.2 ?影響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的單因素分析
分析發現,年齡、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漏服藥物在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 影響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的單因素分析
Q
2.3 ?影響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應變量為接受治療1年后免疫功能情況,賦值1有為有效,賦值0為無效,采用單因素分析中呈現差異性變量作為自變量開展Logistic回歸分析,分別為:年齡、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漏服藥物,結果表明上述因素為影響HIV/AIDS免費抗病毒療效主要因素。見表2。
表2 ? 影響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4 ?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前后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對比
治療前,HIV/AIDS患者CD4+T淋巴細胞數為(243.57±131.57)個/μL,經治療6個月為(364.59±155.18)個/μL,治療12個月后為(378.42±176.98)個/μL,相比治療前,患者CD4+T淋巴細胞數治療后數值上升明顯,與治療前相比,治療6個月、12個月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4.78、t2=9.310,P<0.05)。
3 ?討論
艾滋病為HIV病毒感染引發一種免疫功能缺陷綜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出現損傷,致使其發生感染、惡性腫瘤概率增高,且該病具有傳染性。HIV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精液、血液、陰道分泌物中,傳播方式主要為血液傳播、性行為、母嬰傳播等,人群易感性較強,感染病毒后,機體內免疫系統難以清除HIV病毒。該病毒損害機體免疫系統,感染后,免疫系統出現異常性激活,對外來抗原應答力降低。且T淋巴細胞出現異常性活化,將對HIV病毒復制產生促進作用,CD8+T淋巴細胞活化后,將對受到HIV病毒破壞CD4+T淋巴細胞產生進一步損傷作用,導致后者數量降低速度加快[4]。
CD4+T淋巴細胞為HIV的靶向攻擊細胞,其為機體免疫中重要細胞,該指標水平是體現機體免疫功能關鍵。在免疫系統正常人群中,CD4+T淋巴細胞細胞數量約占到淋巴細胞總數40%,淋巴組織中數量較高,小部分位于外周血內。CD4+T淋巴細胞為機體免疫系統中關鍵細胞,其對外來抗原具有殺傷效果,患者進入急性感染期,體內CD4+T淋巴細胞將出現一過性快速減少,且短期內可自行回到正常水平,進入無癥狀感染期后,CD4+T淋巴細胞將緩慢減少,且表現為進行性,最終發病時,將迅速減少。以往有研究表明,CD4+T淋巴細胞數量<200個/μL后,患者病情進入AIDS期,故這一指標為HIV/AIDS病情進展、抗病毒治療時間、療效判定等重要依據[5]。
目前尚未研究出艾滋病治愈辦法,經醫學界多年研究,對抗艾滋病,延緩病情進展綜合性治療手段,如對癥支持、預防機會性感染、抗病毒治療、支持療法等,上述綜合療法對患者身體情況起到積極作用,其中,較為有效療法為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其通常為患者應用3種或以上藥物開展治療,該方法強調,在進行機會性感染、惡性腫瘤等積極預防同時,選用恰當時機為患者開展抗病毒治療,以使機體內病毒水準降低,達到延遲發病效果。艾滋病病情較為特殊,患者確診后,通常不立即治療,需對患者身體情況進行全面性評估,并制定相應診療方案,確定啟動治療確切時間[6]。當患者CD4+T淋巴細胞數量下降到一定程度,且當患者有相應臨床表現后,及時為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療,方可達到較為有效緩解效果,若治療時間過早,將導致患者出現毒副反應,且有可能出現耐藥性,對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抗病毒治療目的在于降低因HIV引發感染、腫瘤等疾病出現概率,使患者病死概率下降,疾病進程延緩,同時對機體免疫功能進行重新構建,使HIV病毒水平下降,通過抑制病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7]。
隨著我國艾滋患者群增多,國家衛生計生委已明確表示,應當為體內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均≤500個/μL、希望接受治療男男性接觸后感染、配偶/性伴侶中HIV陽性者等患者提供免費抗病毒治療。在開展治療過程中,有必要對患者治療情況進行評定,CD4+T淋巴細胞數量能否上升、能否抑制病毒復制、病情能否得到穩定控制等,為判定治療效果主要指標。該研究結果顯示,HIV/AIDS患者治療前CD4+T淋巴細胞數為(243.57±131.57)個/μL,經治療6個月為(364.59±155.18)個/μL,治療12個月后為(378.42±176.98)個/μL,相比治療前,HIV/AIDS患者接受免費后,CD4+T淋巴細胞相比治療前明顯上升,且前6個月增長幅度較大,證明患者應用免費抗病毒治療后,病情得到一定控制。
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CD4+T淋巴細胞基線水平、漏服藥物為影響患者治療效果主要因素。以上因素中,年齡對患者治療效果有一定影響,≥40歲人群治療效果相較于<40歲者高出4.23倍,游繼存等[7]在研究中發現,≥40 歲的治療效果為<40 歲的4.88 倍,與該文研究結果相近,提示在為HIV/AIDS開展免費抗病毒治療時,應當將年齡納入制定治療方案考慮范圍。CD4+T淋巴細胞亦為影響患者治療重要因素,比較CD4+T淋巴細胞≥200個/μL、<200個/μL者治療效果發現,前者為后者5.46倍,游繼存等[7]在研究中發現,CD4+T淋巴細胞≥200個/μL時治療效果為<200個/μL組的6.10倍,與該研究數據接近,同時,有研究指出,若CD4+T淋巴細胞<100個/μL,患者CD4+T淋巴細胞數量增長將更為緩慢,應用抗病毒治療效果不佳,提示若患者病情已進入晚期,免費抗病毒治療對病情改善效果隨之下降。在為HIV/AIDS者展開治療的過程中,應當密切關注CD4+T淋巴細胞變化,并將其作為調整治療方案參考指標。該研究提示,服藥配合度對于HIV/AIDS者抗病毒治療效果有一定影響,有漏服現象者相比無漏服情況者治療效果更差,王美鳳等[8]研究結論中指出,是否漏服超過 2 次是影響抗病毒治療后 CD4 細胞升高的影響因素,與該研究結論一致,提示在開展免費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應當注重對患者健康宣教,無論患者CD4+T淋巴細胞水平如何,需應用一定管理手段幫助患者重視藥物對病情影響,確保患者能夠遵循醫囑配合治療,提升病情改善效果。
綜上所述,年齡、CD4+T淋巴細胞水平、漏服為影響HIV/AIDS患者免費抗病毒治療重要因素,在臨床治療中,應當重視對患者病情監測,并強化宣教,增強感染人群服藥配合度。
[參考文獻]
[1] ?郭春霞, 劉金濤, 呂乃達. 371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效果分析[J].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8, 50(5):26-27.
[2]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6-10.
[3] ?許佳莉, 吉克春農, 馬燁, 等.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18, 52(6):668-672.
[4] ?晁華, 崔展宇, 王冶, 等.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 中國性科學, 2017(26):121.
[5] ?劉楊,龔芳紅,蘇玲,等.2014年成都市HIV抗病毒治療效果和耐藥情況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7,33(12):1296-1301.
[6] ?Ambia J, Renju J, Wringe A, et al. From policy to practice: expl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ccess and retention policies between 2013 and 2016 in six sub-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J].BMC Health Serv Res, 2017, 17(1):758.
[7] ?游繼存, 董正全. 53例HIV/AIDS免費抗病毒治療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 浙江預防醫學, 2016,28(4):391-392.
[8] ?王美鳳, 粟麗媛, 徐勇,等.內江市HIV/AIDS抗病毒治療效果影響因素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8,34(5):140-145.
(收稿日期: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