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鈺茜
2019年11月24日,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在北京第十屆世界數學團體錦標賽(以下簡稱WMTC)上,我獲得了個人賽總分第一。
在為少年組個人賽前三名頒獎時,主持人故意留了個懸念,只說都來自浙江。那時,第二、三名早已定下,唯獨不知道第一是誰。我坐在最后一排伸長了脖子看著大屏幕,卻看到領隊從頒獎席上跑過來,拽起我就走。我盯著屏幕上突然出現的自己的名字,跌跌撞撞地跑到臺上。“世界第一”居然落到了我身上!
從小,數學對我來說就有著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力。我的父母都是數學老師,小時候,我在做作業,他們便在一旁備課、做題或者批試卷。安靜的房間里,只能聽到紙張翻頁的聲音。或許是受家庭氛圍的影響,我開始學著像他們一樣靜下心去研究題目,也漸漸在數學題里找到了樂趣和成就感。
我不記得自己刷完了多少本數學習題冊,也不記得有多少個深夜因為終于解出一道難題而興奮得沒有困意。父親常常會陪著我一起做題,一大一小在臺燈下皺著眉頭苦思冥想的場景,想想還蠻有趣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學五年級那年的“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我拿到了一等獎。這是我在數學競賽中拿到的第一個一等獎,它肯定了我的付出,也讓我對接下來的數學之路,充滿了憧憬。
我是從母親口中知道WMTC的,聽著她滿是贊許地跟我說,高我幾屆的學長們拿了金牌。我深知能夠獲得這樣的成績要付出多少努力,我打心底里崇拜那些學長,并暗暗對自己說:“我也要去北京,我要和數學來一場正面的PK。”
去年3月,在經過班組老師推薦、填寫報名表、測試、面試等環節后,我幸運地成了嘉興一中實驗學校未來科學院第一屆數學小院士,也成功當選為參加世界數學團體錦標賽的成員之一。面試時的一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成為數學小院士后,你會做些什么?”那時的我,認真而又堅定地回答:“我要在數學方面有所成就,實現自己的數學夢。我也要讓大家都喜歡上數學!”
于是,熱愛數學的我們聚集在了一起,大家沉浸在研究出一道題的做法的喜悅中,互不吝惜跟他人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識。我們在一片風平浪靜的數學海洋里恣意遨游,這樣的氛圍簡直太棒了!
比賽臨近,為了不影響學業,我們利用每天的晚自習時間進行練習。WMTC的比賽規則比較特殊,分為個人賽、接力賽和團體賽。個人賽分3輪,每人每輪在10分鐘內完成試卷上的題目,有可能是8題、4題或2題。接力賽共3輪,每輪時間8分鐘,B選手需要通過A選手解得的答案推出題目中缺失的條件。團體賽中,一隊6名成員要在40分鐘內,通過團體合作解出20道題。是不是有點復雜?但也很有趣和刺激呀。
剛開始,我信心滿滿,模擬賽卻給了我不小的打擊,因為不熟悉比賽規則,我們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失敗不可怕,放棄才可怕。這是我從小的熱愛和夢想,我必須放手一搏。那段時間,除了課業,我的生活幾乎被數學占據,即使是在前往北京的高鐵上,我依然不敢放松,埋頭刷題。
比賽在22日下午舉行,計時員在進行倒計時調試,裁判員在會議廳里巡邏。我那時的心情竟然并不緊張和焦慮,更多的是釋然,因為已經為此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那些反復模擬的比賽,那些做不完的數學題,那一本又一本寫得滿滿當當的草稿本,在我腦海里一一閃過,成敗在此一舉。
WMTC追求短、平、快,考試心態極為重要,猝不及防就會給你來一個下馬威。在比賽前,我們隊的成員互相加油,并約定無論題目難易程度如何,都要保持冷靜,在最后一場結束之前,絕不互相交流題目。這是多次失敗得出來的經驗,也是我們這次能夠勝出的關鍵。
頒獎典禮結束,我拿著一大捆獎牌走出大廳,途中被一位外國友人攔住。他笑著對我說了一句:“Congratulations!”我愣住了,扭頭看到他的眼里滿是鼓勵。“Thank you!”我回報以微笑。一個僅一面之緣的外國友人也在為我感到高興。
“Mathematics makes us closer, we make mathematics beautiful(數學讓我們親近,我們使數學美麗)”,那一瞬間,我突然理解了WMTC比賽中這句隨處可見的英文口號的前半句話。后半句,就讓我接下來認真踐行吧!我會堅守著自己的數學夢,不負韶華,不負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