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勛
“在我寫這段文字的時候,腦子里一片混亂。我簡直不敢相信,整個早上,我都在為科比和他的小女兒吉安娜在直升機失事中喪生的噩耗哭泣。庫奇(魔術師約翰遜的妻子)和我都心碎了。”2020年1月26日,前職業籃球運動員“魔術師”埃爾文·約翰遜得知41歲的科比在卡拉巴薩斯因直升機事故喪生后,在社交媒體寫下這樣的話。
人們常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然而榜樣精神的薪火相傳不會因肉體的隕滅而停止,那些堅固而確定的事物,猶如科比長長的悼念者名單,永被緬懷。
用“宮保雞丁”“魚香肉絲”給自己的孩子命名,在中國人看來不可想象。當初,科比的父母——喬·布萊恩特夫妻倆吃到了品質很高的神戶牛排KOBE,也許充分體會到了“人世間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這句話的含義,等到兒子出生時,就直接把牛排名字扣在了兒子身上。正如日本人在自然條件極其苛刻的情況下,仍讓神戶牛排聞名全球一般,科比的成功同樣異于常人的意志力,“早上四點鐘的洛杉磯”并不是一個梗,而是關于汗水、付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
當年有記者問科比:“你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科比反問:“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記者搖搖頭:“不知道,那你說說洛杉磯每天早上四點鐘究竟什么樣兒?”科比撓撓頭,說:“滿天星星,寥落的燈光,行人很少。”
“剛進聯盟時,我學什么都很快。看到什么新動作,馬上‘下載下來,把它徹底弄明白。”科比在自傳中回憶說,“如果有什么新動作引起我的注意,不管是親眼看見,還是從錄像中看到,我都馬上投入練習,第二天繼續加倍苦練,然后直接用到比賽中。”
科比逝世前四天,剛好是他拿下“81分”的十四周年。2006年1月22日,湖人主場迎戰猛龍。那場比賽之前,科比全身多處酸痛,接受了理療師長達兩個小時的按摩治療。而在比賽中也能看到,在球衣遮不住的地方——他的膝蓋、手肘、手指,都纏繞著護具。
就是在這樣情況下,科比全場拿下NBA歷史上的第二高分——81分,只有1962年維爾特-張伯倫在費城勇士隊拿到的100分比他更多,而NBA球員只要能拿下50、60分就已經非常牛了。那場比賽也被稱為“屠龍一役”。
除了“屠龍一役”絕殺之外,2009年12月科比面對著韋德命中壓哨三分絕殺邁阿密熱火,也是其職業生涯經典比賽之一。
當天,熱火客場挑戰湖人,雙方纏斗到最后時刻。終場前3秒,科比對韋德犯規,韋德2罰中1,熱火以107-105領先。但20秒短暫停后,科比持球到弧頂中央,卻頂著韋德的防守,命中了一記打板壓哨三分,以108-107絕殺熱火。
此后多年,每逢這個時刻,美媒總要翻出這場比賽來緬懷一下,2019年也不例外。12月6日,他們照例在推特上發布了該場比賽科比上演絕殺的視頻片段。而韋德轉發了推特,并搞笑地吐槽稱:“為啥你們總是喜歡舊事重提?”
科比逝世后,一些球迷聚集在湖人隊主場斯臺普斯球館的外圍,用向紙簍扔紙團“打鐵”(投籃不進,打到金屬籃筐上發出聲音)的方式來送別科比——大部分紙團都沒有扔進紙簍內,而是打到紙簍的邊緣,落到地上。
在科比的NBA生涯中,不斷“打鐵”是他的重要標志。作為NBA歷史第一“鐵王”(投籃不中的次數最多),已經被廣大球迷,甚至是科比自己也接受了。投籃不進,但繼續打鐵,是一種執著與無懼。他曾經說過:“我寧愿30投0中,也不愿9投0中”。正是這樣的曼巴精神,讓科比最終成為NBA的標志性人物。
科比有個綽號叫“黑曼巴”,那是非洲草原上毒性最烈的一種蛇,而科比的精神,也被稱為“曼巴精神”,科比自己解讀為熱情、執著、嚴厲、回擊和無懼,這五個關鍵詞就是曼巴精神的內涵所在。
1996年7月13日,科比正式成為湖人一員。當時,湖人隊的老板珍妮?巴斯跟科比一起共進午餐。科比向珍妮透露自己想學習西班牙語,這是他來到洛杉磯之后,為自己設定的目標。珍妮對此印象深刻,“一個只有17歲的孩子,為自己設定了那樣的目標,這讓我很吃驚。”珍妮說,“當然他說的目標,在你看起來跟球隊沒什么關系。但我覺得,這就是為什么他會干什么事都充滿動力的原因所在。”
在奧運會上,加索爾帶領的西班牙隊輸給了科比領銜的美國隊,痛失冠軍。回到湖人隊后,科比為了讓加索爾打球更加硬氣,把北京奧運會的金牌掛在了加索爾的更衣柜里。加索爾打開更衣柜大門,見到金光閃閃的奧運金牌,帶著“什么情況”的表情怒罵科比,以為這是一個無聊的諷刺玩笑。科比卻異常嚴肅、認真地說,你輸掉了總決賽,輸掉了奧運會決賽,不要在決賽里連續輸三次,讓我們一起拿到總冠軍!那一年,加索爾在球場上偶有失誤,科比總會在他耳邊輕輕說“沒關系,好樣的,繼續投射。”他們終于力挫凱爾特人,捧回了總冠軍獎杯。
在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科比的內心一直保持著自我意識和外界規訓之間的張力。他曾經心有惡魔,在早期與奧尼爾的關系中,他無數次口出惡言,在家鄉費城,他曾經放言,要讓所有費城人后悔。但在職業生涯后期,他完成了與世界的圓融與和解。他和奧尼爾冰釋前嫌,和家鄉費城重歸溫情。在退役后,他更是毫無保留地指導訓練籃球后輩,為推廣籃球公益和籃球影響力在全球奔走,成為所有人尊敬的現在的科比。
在2018年出版的自傳里,科比寫道:籃球給我的收益遠不止球場之內,球場外的收獲更難以估量。如果沒有籃球,我不會懂得該如何去創造,不可能理解人性,也不可能明白該如何去領導團隊。
從堅硬到圓融,從對抗到和解,從孤傲天才到團隊領袖,如果有曼巴精神,這便是曼巴精神的全貌。
英雄遲暮,掙扎過后,他選擇功成身退。2016年4月14日,科比在職業生涯最后一場主場對陣爵士的常規賽后宣布退役。那句“Mamba Out”令人傷感,場上再無那英姿颯爽的身影和剛毅的眼神,更意味著一段段青春記憶被封存。
但沒有人能為科比·布萊恩特的一生給出定義。
在職業生涯暮年,科比曾經與硅谷超級天使投資人克里斯·塞卡分享了未來的一個愿景——他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投資人。克里斯·塞卡給科比列了一張清單,上面是關于創業與投資的一些書籍、視頻、TED演講集以及一些播客內容。
“接下來的幾個月,科比一直不停地給我打電話、發信息,不分白天和黑夜。準確來說,有一次他凌晨3點打電話給我,當時他正在跑步機上。他癡迷學習這些東西到一周7天、每天24小時無休的狀態。”20年職業生涯養成的堅持不懈的職業精神,幫助科比快速轉變成了一個商界大佬、作家以及奧斯卡獎得主。
科比很早就與他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基金公司。這家公司投資 了十幾家公司,其中之一就是阿里巴巴。
實際上,科比對待生意也拿出了“曼巴精神”。2009年,與馬云同臺的科比曾說:“打籃球用的是智慧,用的是想象力。真正做是因為喜歡——這和商業投資,存在著共通之處。”
籃球、影像、出版、商業……諸多紛繁的標簽,構成了人們回憶里那個永遠充滿笑容的黑曼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