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委員會理論學習中心組

2019年,墾區播種面積4351萬畝,雖然遭受洪澇等自然災害,糧食產能仍穩定在200億公斤以上,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引領示范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鞏固提升糧食產能 ?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墾區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在確保200億公斤糧食產能的基礎上,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以農業標準化提升行動、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豐糧科技工程、新農人行動計劃等舉措為載體,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目前,墾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總面積2717萬畝,2020年計劃再建150萬畝,高標準農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66%。到2020年底,三江平原灌區田間配套工程項目近期工程設計灌溉面積657萬畝將全部建成達效,可累計新增地表水置換地下水灌溉面積429萬畝,壓減地下水開采量11.85億立方米,有效緩解墾區東部地區地下水超采現狀,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對促進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墾區著重調整種植結構,優化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品牌結構,穩稻玉、擴大豆、發展特色經作和果蔬及飼草飼料作物,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促進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墾區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到99.7%。墾區“3S”技術推廣應用水平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引進應用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900余套,農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2737(臺)套,地理信息系統(GIS)及遙感技術(RS)實現全覆蓋,監測精度達到85%以上。墾區將推廣智能育種、精量點播、葉齡管理、變量施肥、衛星導航、自動駕駛、無人駕駛、農情監測等先進技術應用,打通農業全產業鏈,實現對優質特色農產品產、供、銷等環節的資源整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十三五”以來,墾區不斷推進數字農業建設,積極布局數字經濟,利用互聯網和現代技術讓墾區的農業科技、金融、保險、農業服務能夠第一時間走進千家萬戶,為全面實現“數字北大荒”打下堅實基礎。積極推進北大荒數字農服開發與建設,與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開展戰略合作,對農業生產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計算、分析,提供全面、準確、協同、高效的農業智能化解決方案,讓傳統農業向精準農業、智慧農業轉型,助力北大荒現代農業騰飛。
二、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在墾區考察時指出,“北大荒的土質要不斷優化,不能退化;綠色發展要有可持續性,農業生產不能竭澤而漁。”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墾區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更好地發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筑牢根基。
墾區將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4351萬畝耕地與3788萬畝基本農田數量不變,落實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墾區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開展耕地保護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兩區”范圍內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耕地用途管控,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
在發展綠色農業方面,墾區將堅持“優質、綠色、安全”導向,繼續擴大“三減”示范面積,堅持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堅持秸稈全量還田,常年秸稈全量粉碎還田面積達到4000萬畝以上,占播種面積的92%,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堅持伏秋起壟、黑色越冬等措施。以農業農村部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項目為抓手,穩步擴大耕地輪作休耕面積,堅持耕地用養結合,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收。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盡可能減少土壤耕作,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墾區將科學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實現墾區農業現代化的根本,以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以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產能為中心任務,以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推動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從業者素質上來,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建設集約化、規模化、高附加值的北大荒特色現代農業。
堅持綠色發展導向,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2019年,墾區無公害認定面積3150萬畝,產品266個;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1293.6萬畝,基地40個;綠色食品產品申報認證面積738萬畝,有效用標企業122家,產品318個;有11家企業持續獲得有機再認證,認證產品數31個。墾區將依托綠色生態資源和食品產業,形成全過程標準化、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綠色循環生產銷售全產業鏈,率先打通“種、管、收、儲、運、加、銷”農業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連接,實現“從良田到餐桌”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為全國人民提供安全放心食品。
三、深化農墾改革 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
墾區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水平高,綜合生產能力強,農產品商品率高,科技成果推廣應用、農機裝備條件、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農業對外合作位居全國前列。
墾區著力推進政企分開、社企分開,確立國有農場的市場主體地位,切實保障平等享受國家普惠性政策,完善與農墾履行使命相適應的支持政策,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做大做強農墾經濟,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要。
北大荒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新模式,是以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作為支撐戰略,以產品思維、主體思維、產業思維和全產業鏈思維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實現“從良田到餐桌”的新型數字化產業生態,讓“中國飯碗”里裝滿北大荒質量最優、綠色安全的“中國糧食”。
責任編輯/呂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