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



哈爾濱百余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工人階級形成發展壯大的歷史,是一部千百萬工人用智慧汗水、辛勤勞動創造建設的歷史。
在哈爾濱市香坊區松海路勞動公園內,有一座展現工人階級拼搏奉獻、勇立潮頭精神的展館——哈爾濱工運歷史展覽館。展館在設計靈感上吸收哈爾濱一些著名老企業的廠房元素,暗紅色實木大門仿照哈爾濱車輛廠的廠門,鋁包木窗戶融合了軸承廠、電機廠等工廠老廠房窗戶的結構特點。展館門前矗立著一塊泰山石,給人以厚重歷史的滄桑感,上書“基石”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寓意工人階級是城市堅不可摧的偉大基石。
哈爾濱工運歷史展覽館由序廳、常設展廳和臨展廳組成,約4500平方米。序廳由一座高8米、寬11米的主浮雕和左右兩組各30米長的側浮雕組成。主浮雕雕刻著各條戰線英姿颯爽的工人群體,他們在五星紅旗、松花江大橋、霽虹橋和朱德號火車頭、直升飛機、吊車、軸承、汽輪機葉片等哈爾濱工業元素的襯托下熠熠生輝。主浮雕背面八個大字“工人偉大、勞動光榮”是對這組浮雕主題的詮釋,也是建設工運史展覽館的主題思想。
側浮雕則按時間脈絡,通過哈爾濱發展歷史長河中20組工人運動片段,展示了哈爾濱工人運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主展廳緊緊圍繞工人階級是創造歷史與開創未來的主力軍這一主線,通過七個部分28個單元介紹了哈爾濱工人運動發展的百年歷程。
第一部分為“艱難歷程”。講述19世紀末,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與通車,哈爾濱產業工人形成并掀起的一浪高過一浪的抗俄反帝反軍閥反剝削的工人運動風潮。
第二部分為“崢嶸歲月”。展示翻身當家作主的工人階級以極大的熱情和神圣的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國民經濟建設的歷史。通過對“南廠北遷”及蘇聯援建項目的介紹,讓我們重溫了五十年代哈爾濱工業發展的輝煌與榮光。展廳中陳列的鮮紅國旗格外引人注目。1949年9月26日,哈爾濱三〇二廠(哈爾濱紡紗廠)接受一項特殊任務——為開國大典制作國旗。全廠工人連續奮戰三天三夜,上萬面國旗在國慶大典前夕送往北京。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飄揚的數萬面五星紅旗就是由我們哈爾濱工人制作的。
第三部分為“再鑄輝煌”。展示廣大職工響應時代召喚,積極探索實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開創了哈爾濱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藍天洗衣機、飛龍自行車、孔雀相機、哈爾濱手表等讓人懷念的老物件在這里都能看見。
第四部分為“時代楷模”。展示和謳歌以劉英源、梁軍等為代表的哈爾濱勞動模范及他們所鑄就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
第五、六、七部分分別展出哈爾濱工會70年光輝成就及組織沿革,突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哈爾濱工人與工會的關懷與愛護。
勞動創造歷史,業績創造輝煌。伴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工人階級在黑土地聚集、發展、壯大。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哈爾濱工人階級推動新中國工業航母在黑土地鳴笛起航,最早的裝備制造、機械加工工業在這里奠基投產,無數個最新紀錄在這里刷新創造。翻開哈爾濱的工運史,每個時期都無不閃爍著時代的輝煌與榮光。以時間為軸,突出重要節點和重大事件中工人階級所起的巨大作用,哈爾濱工運歷史展覽館展示了工人階級在城市翻天覆地變化中堅不可摧的主力軍形象,見證了哈爾濱工人階級為城市建設與發展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圖片攝影:郭存發)
責任編輯/喬柏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