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超飛
摘 要:在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對林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制度的一系列改革變化,也會給林政資源管理造成一些新的管理問題。因此,為了使林業能更好地發展,管理人員要針對當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的林政資源管理問題,積極地尋找有效策略加以解決。本文主要就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所引發的林政資源管理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政資源管理;問題;對策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一種將集體林地劃分個人管理的一個惠民政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體改革,即分山到戶和確定林農的有關權益,像經營權、使用權等;二是配套改革,即包括林業保險,合作組織建設等各個方面。總的來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農業生產與農村經濟體制的完善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也會造成林業發展管理中的一些問題,像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資金不足等,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林業的發展,所以亟需相關部門加以解決。
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政資源管理的現狀與問題
(一)山林糾紛隱患問題
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讓山林的權屬方面有了爭議,從而埋下了較多的糾紛隱患。出現這類問題,主要原因是在界限劃分的時候,以石灰或者樹木為界限來劃分林地的權屬,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界限會逐漸模糊,不再清晰。這樣就容易出現林地權屬糾紛問題,這個問題在短期內還很難有一個合理地解決方案。還有一些農戶的林權證,都是由村里領導干部統一管理的,從表面看林地是歸集體所有的,但是很多農戶其實并沒有得到山林所屬權。這種情況下使得農戶的利益受到損害,山林糾紛問題也更加突出。
(二)林政資源管理缺乏規范化與標準化的問題
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政資源的管理內容與管理難度逐漸增加,再加上當前林政資源管理的制度并不完善,致使林業資源管理呈現管理不足的現象。首先,雖然集體林權制度進行了改革,但是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卻還沒有進行完善,這就使得林政資源管理缺乏統一的規范與標準,從而造成林業資源在管理時存在著各種監管漏洞,像隨意開墾、占用林地等,這給林業資源造成了重大的破壞;其次,林政資源管理缺乏嚴格地懲治措施,致使林政資源管理在出現問題后很難完善解決,造成林政資源管理的形式化。
(三)產權流轉機制缺少完善
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是林權流轉的主要特征。此外,林權流轉的內容可以包括多個表面,并且可以直接影響后續任務的逐步部署。因此,必須不斷加強林權流轉機制的完善性,充分體現林權流轉機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但是現階段我國林權流轉機制并不完善,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資源登記和評估兩個方面。首先,在資源的登記方面,發現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林業部門有關林權流轉的細節沒有登記備案,從而使得山林產權問題也日益突出。另外一個不足的表現就是在資源評估方面,雖然現階段,地方林業部門加強了評估的建設和發展,不斷完善資源評估機制,但評估工作還是缺乏重視,沒有嚴格落實。另外在評估過程中所采用的評估方法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所以評估工作流于形式,得不到較好的評估效果,也嚴重影響了后續工作的開展。最后就是一些地區貸款戶認為評估費用太高,不愿意參與評估,使得這項工作很難深入開展。
二、集體林權制制度改革后有效提高林政資源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通過統一領導,加強林業資源利用的有效性
在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政資源的管理難度相對于之前更加地困難,所以,這就需要林業資源管理部門來加強統一領導,使林業資源利用的有效性能夠得到有效提高。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加強:第一,林業部門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的方法進行宣傳,來加強農民林業資源的使用和保護意識;第二,林業部門可以舉辦專家講座,讓農民學習新的經驗模式與技巧,以此來提高農民對林業資源的管理能力;第三,林業部門要加強對農民有關林業資源的思想教育工作,使農民能夠在經營過程中,也能主動的保護林業資源環境;第四,林業部門要設立專門的監察組織,以便保障林業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加大對林政資源管理資金的投入與使用力度
在林政資源管理中,管理資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首先,政府應加強對林政資源管理資金的投入力度,使資金能保障林業資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其次,林業部門要對投入的資金進行合理地分配與使用,主要是要將資金用在設備與技術的提升方面,以便使林政資源管理工作能夠更好地開展,從而有效推動地區林業的發展。
(三)要不斷地完善林業資源管理的制度和流轉機制
林業部門還要不斷地完善林業資源管理的制度和流轉機制,以促進林業資源管理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林業部門要處理好集體林地的使用權、經營權等權益問題,并制定相關的政策進行規范;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林業部門可以多學習和吸取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再結合當地林業發展實際情況發放林權。第二,林業部門完善林地資源流轉的機制,一方面,可以針對流轉的資金設立評估機構,使其能夠用專業的、科學的知識與技術進行相關的評估工作,以保障評估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完善林地流轉的價格規范,具體可通過市場的價格狀況來進行調節與平衡;第三,對林地流轉的要求和程序進行規范,防止因林地流轉造成的農民經濟損失。就目前來看,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后續工作中不可掉以輕心,還要不斷加強林地流轉規范的完善,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盡量避免林農失地糾紛的出現。
(四)加強商品林和公益林資源管理機制的完善
在林政資源管理中,商品林和公益林是兩個最重要的組成內容,必須加強對這部分林地的管理。無論是國家林業部門還是地方林業部門,也都應該高度重視。商品林和公益林。并且要積極制定有關《商品林采伐管理辦法》和《公益林管理辦法》,以便于能夠有效的滿足林業的發展需求。商品林和公益林本身的林地性質有非常大的區別,所以應該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管理。具體管理方式和手段都要結合林地性質來進行。對于商品林來說,具體采伐要求和標準要嚴格遵循《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必須合規合法,而對于公益林來說,則更應該加強管理,杜絕一切商業性采伐現象,維護要公益林的林業資源。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林業發展規劃中,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不可少。但是,我們在促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同時,也要積極解決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所帶來的問題,從而有效提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效率,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群.簡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政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林業勘查設計,2018(4):23-25.
[2]張小明,劉明剛.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政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建材發展導向,2016,14(5):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