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
生理學(Physiology)是生物科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生物機體功能的科學[1]。醫學生理學是醫學院校的核心課程,從不同水平和不同側面揭示生命現象的基本機理,是所有醫學類本科生的必修課程,也是各類執業醫師考試和醫科學生研究生入學、專升本考試的必考課程。醫學生理學作為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在本校醫學類專業課程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醫學生理學內容多、知識面廣、難理解等特點,本教研室全面開展實踐教學在醫學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
傳統的授課形式是以教師為主體,通過口頭表達向學生傳播信息,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的心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2,3]。教學方式的改變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4,5],其中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等文件精神,為不斷提高我校《醫學生理學》實踐教學質量,本教研室對《醫學生理學》教學中實踐教學的實踐與經驗總結如下。
《醫學生理學》是研究人體功能活動規律(血液循環、呼吸、吸收、代謝、排泄、神經、內分泌、生殖等)的學科,涉及內容較多、知識面廣、抽象難理解[6];“講理”是《醫學生理學》課程的精髓,但是學生普遍認為講理的課比不講理的課難學。使得《醫學生理學》實踐教學發展成為促使學生對生理知識進行學習和鞏固的重要手段。
醫學院校把《醫學生理學》看成是一門基礎醫學科學[2],認為學生必須在了解正常人體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各種疾病情況下身體某個或某些部分發生的變化,器官在疾病時發生的功能變化以及功能變化與形態變化之間的關系,一個器官發生病變如何影響及其他器官等。而傳統的《醫學生理學》教學側重于純理論教學,學生很難把理論學習與實際聯系起來,很難為醫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7]。
實踐教學能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去探索并應用理論知識,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實際生活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醫學類專業《醫學生理學》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是必要的。
《醫學生理學》涉及內容較廣、理論抽象,一直是醫學院校學生普遍認為比較難學的一門課程,學生們在學習《醫學生理學》的理論課程時往往存在對專業內容理解困難,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拘泥于課本內容,缺乏對課外相關文獻以及學科前沿發展的了解等[8,9]。鄭晨等[10]認為在《醫學生理學》教學中開展講座式教學能使教學內容更為深刻,對于開闊醫學本科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海燕等[11]認為在《醫學生理學》教學中實施TBL-CBL-PBL實踐教學可以突破課堂對學生的束縛與自我堡壘、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醫學生理學》教學過程中對原有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醫學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理論知識、強化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增強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12]。綜上所述,在醫學類專業《醫學生理學》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是可行的。
在醫學類專業《醫學生理學》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首先扎實理論知識的講解,要給學生把理論知識的重點難點講解透徹,其次理論聯系實際安排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如下:1)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進行合理安排與取舍,保留常規、經典的實驗,減小重復性的論證實驗,增加應用性、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在實踐中逐步引導學生練習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在實踐教學內容上安排實習教學,加強實習過程的質量監控,確保學生實習的時間和效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3)開展實踐教學校園活動,提高醫學生的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相結合的能力,提升學生們的科學素養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搭建醫學生展示交流的平臺,提升臨床實踐教學整體水平,從而達到以活動促學習的目的,為以后更好地在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4)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到社區、鄉鎮或合作醫院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近距離接觸醫患,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為了了解《醫學生理學》教學中實踐教學這一教學方法的認同情況,課程結束后,對本校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全部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表1 實踐教學的效果調查 人(%)? n=114
表1顯示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滿意度很高。實踐證明,實踐教學這條途徑已經初見成效,本科生參與教師編制考試理論通過率達93%以上,畢業生協議就業率居全校榜首。
5開展實踐教學的經驗
醫學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理論知識、強化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是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增強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13]。通過《醫學生理學》教學中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和素質,讓學生樹立開放的科學與創新的思維模式,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并在實踐中理解與升華所學的理論知識。此外實踐教學應用學校原有的科研平臺,提高了資源的共享性。
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一切生理學的理論都來自實驗研究和臨床實踐[14]。《醫學生理學》揭示人體各系統生命活動規律,闡明機體的各種生命現象,特別是機體各組成部分的生理功能以及實現其功能的內在機制的一門學科[11]。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學生素養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本教研室將繼續在《醫學生理學》教學中應用“實踐教學”。
[1] 曾錦. 基于網絡環境的醫學生理學教學模式探究[J]. 學園, 2018(15).
[2] 滕旭, 李艷青, 楊銳, 等. 生理學教學核心理念變革的探討[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2019, 18(9):889-892.
[3] Inouye CY, Bae CL, Hayes KN. Using whiteboards to support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of complex physiological concepts [J]. Adv Physiol Educ, 2017, 41(3): 478-484.
[4] Verenna AA, Noble KA, Pearson HE, et al. Role of comprehension on performance at higher levels of Blooms taxonomy: findings from assessment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students [J]. Anat Sci Educ, 2018, 11(5): 433-444.
[5] 李麗疆,宋漢君,李雅江,等. 新形勢下臨床醫學實踐目標的思考與實踐[J].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08, 31(5): 66-67.
[6] 李金玲. 試論醫學生理學實驗教學的多維度延伸與質量控制[J]. 健康之路, 2017(3).
7] 王樂, 李碧蓉, 韓維娜. "微課"在生理學教學應用中的思考[J]. 現代醫藥衛生, 2017, 33(17):2697-2699.
[8] 李速.“Flash動畫”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J].中華護理教育,2011,8(4):150-152.
[9] 馮蕊,張穎,李凡,等.臨床互動式教學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2,32(5):587-589.
[10] 唐曉露, 朱曉燕, 王長楠, et al. 醫學生理學教學中LBL+PBL+CBL教學模式應用的體會[J]. 基礎醫學教育, 2016(2):96-98.
[11] 鄭晨,王明曉,劉波,林茂,鄭衍芳,周迪倫,蔡仕寧,秦偉.醫學生理學課程開展講座式教學的經驗[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20):6-8.
[12] 李海燕, 朱慶文, 高蔚, 等. “TBL-CBL-PBL”生理學實踐教學法的應用[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4(06):74-75.
[13] 歐陽云帆.高職醫學生理學實踐教學改革芻探[J].成才之路,2019(30):8-9.
[14] 李超, 何超. 《生理學技術》課程改革與思考[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2018, 17(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