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
摘 要: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原材料,隨著混凝土建筑的普及,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混凝土裂縫,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裂縫產生的原因,并進行合理的治理,可能會使混凝土建筑出現安全隱患。 為了有效地保證土木工程建筑物的質量,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性能,主要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物中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影響因素,并對土木工程建筑物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引言:
混凝土施工在整個土木工程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保證整個土木工程建筑的質量,首先要保證混凝土的施工,這就導致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有一個更嚴格、更規范的趨勢。 只有盡可能消除對混凝土結構施工會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嚴格規范施工項目現場管理,加強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一.影響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幾個常見因素
由于涉及大量的人員和機器,在建設項目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特別是對于混凝土結構,由于它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質量,因此要解決或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必須掌握以下幾個影響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常見因素。
1.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制方法
進入材料現場,往往是由于復查不嚴或工程人員購買的主要材料不合格,造成混凝土結構的安全風險,不能滿足混凝土結構本身的強度要求,難以實現現代社會對建筑安全和質量的要求。
2.水泥強度的因素
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是保證混凝土結構質量的重要任務之一。 混凝土中使用的水泥強度與混凝土的強度成正比,采用優質水泥使混凝土強度在水灰比相同、高于低等級的條件下,因此在結構施工時,水泥標號一定不能錯誤,根據外界環境要求和設計水泥標號,選擇適當的品種和標號,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質量,配置優先選用優質水泥。
3.水灰比的因素
就混凝土結構而言,水灰比與其強度成正比,因此,嚴格按照設計標準和結構施工要求進行水灰比設計,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 水泥的使用和水灰比的確定是影響混凝土結構質量的最關鍵因素。
4.混凝土的澆筑,養護不到位
在進行混凝土結構的現澆時,施工企業的項目管理人員與作業人員常常會因為為了加快施工進度而未對澆筑中的混凝土進行充分有效的振搗,或是在澆筑結束后沒有注重對混凝土的養護澆水,而這些施工工序直接影響著混凝土結構在終凝后的強度,其關鍵性不言而喻。
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
1.有效的控制溫度應力
為了有效地控制溫度應力,應適當控制混凝土澆筑溫度和內部溫度,使混凝土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一是加強澆注溫度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處理。 這就要求土木工程建筑物中的混凝土應在相對低溫的氣候條件下澆筑,以避免高溫。 同時,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混凝土澆筑工作時,應采用相應的冷卻手段進行冷卻,并及時降低原材料的溫度。 第三,必要時對混凝土進行強制冷卻。 這就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混凝土施工前,應在混凝土內部設置相應的水管,利用水管釋放冷水的方法,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 該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內部溫度,避免混凝土裂縫的發生。
2.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控制
所有將要進場的建筑材料必須有相應的產品合格證,進場后必須要有專門人士進行檢查,必要的話必須送至相關檢測部門進行檢測;在混凝土的生產過程前必須嚴格控制骨料及砂的含泥量,生產時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應按實際進場批次進行復檢,對于過期的硅酸鹽水泥嚴禁使用;嚴格控制鋼筋的質量,對鋼筋加工場加工好的鋼筋要進行適當的養護防銹措施。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之前,要仔細檢查相應模板,包括模板的尺寸、位置、標高等等,都要一一進行確認,同時要做好相關數據的記錄工作。尤其是雨雪天氣,要防止進行露天澆筑。對于豎向澆筑的混凝土,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要將一些水泥砂漿填筑在底部,在澆筑時,要確保混凝土的振搗均勻而連續,防止離析現象的出現。澆筑混凝土的高度如果超過三米,這時必須要使用溜管。
3.對鋼筋工程的下料進行控制
按圖施工,對鋼筋的型號規格不得隨意變換;對框架梁及框架柱的節點按照圖紙上的要求擺放加密箍筋;對于鋼筋的焊接搭接必須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柱子鋼筋在完成電閘壓力焊時需將焊渣從柱子內清除出來;綁扎板筋時需做好上步板筋的固定措施,防止結構板的抗彎承載能力變小。
4.對模板工程的施工進行控制
對于模板的選擇和采購時,要選擇表面平整干凈、拼接起來沒有漏縫的模板;按照模板施工的專項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不得隨意變動;高度超過8m,或是跨度大于18m的模板工程要制定專項的高大模板支撐專項方案,并在由專家論證通過后才可進行施工。
5.對混凝土的澆筑及養護過程進行控制
在澆筑前,不同類型的混凝土要制作好試塊,待日后送質檢站進行檢測,方便進行控制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應用振搗器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進行充分的振搗,振搗器的插點不允許遺漏,要均勻分布;混凝土澆筑可以間歇施工,但一定要在正確的部位留施工縫;應當對混凝土表面在澆筑結束后,進行兩到三次抹壓,再及時用保鮮膜或是塑料薄膜進行覆蓋、保溫養護,每天定時進行灑水,待混凝土完成初凝后,普通硅酸鹽水泥的混凝土養護期限為7d,如果養護不到位混凝土表面則容易出現裂縫;未到設計規定期限對支撐及底模不允許拆除,但是側模可以拆除,必須等到混凝土結構達到設計的強度要求后方能進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對于表面養護工作,有一些幾點具體要求:1)混凝土的養護時間至少應達到28天;2)對于低塑性混凝土要在完成澆筑之后立刻做好噴霧養護工作,然后再作相應的灑水養護,對于塑性混凝土而言,其灑水養護工作也應在完成澆筑后的六至十八個小時內進行;3)混凝土的養護中間不能中斷,應當具有連續性,所被養護的建筑,在養護期間內其表面始終要是濕潤的。
三.結束語
在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過程中,在施工過程中強大的責任感及完善的施工技術和安全質量意識對所遇見的技術難題能有效地解決。制定一個完善的監管體系和制度,及時進行反饋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問題。在不斷提升施工技術的同時建立一個嚴謹的施工氛圍,這樣建筑工程項目才能高效優質地完成。
參考文獻:
[1]謝文科.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
[2]范飛.論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問題和對策[J].科技資訊,2011.
[3]陳漫群.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治理[J].四川建材.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