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琳
摘 要:作為"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設的重要舉措——集裝箱自動化碼頭的建設已在全國各大港口展開,建設之前的經濟論證,建成之后的生產運營,特別是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下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動化碼頭的作用,在新一輪港口競爭中,如何凸顯自動化碼頭的優勢,是本文論述的重點。本文就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應用及建設進行分析。
關鍵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應用
引言
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簡稱自動化碼頭) 能夠降低運營成本和生產風險,提升作業效率和服務質量,利于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已成為集裝箱碼頭未來發展的方向。然而,由于碼頭生產作業工況復雜,自動化設備繁多且各系統耦合度較高,對自動化碼頭設備控制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設計提出更加嚴苛的要求。
一、自動化碼頭概述
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按照水平運輸是否實現自動化分為半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和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半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堆場實現自動化,水平運輸和岸橋裝卸仍保留人工操作;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除在岸橋跟集裝箱船之間著箱作業保留人工遠程操控外,整個碼頭作業實現自動化。
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面臨的決策問題
(一)堆場布局選擇
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堆場為封閉式堆場,實行自動化集裝箱作業,禁止車輛和人員進入。集裝箱碼頭堆場根據堆場布置方向,即堆場主要作業設備的軌道方向或行走軌跡方向,可分為平行岸線式和垂直岸線式。由人工碼頭改造而成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多采用平行岸線式;新建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多采用垂直岸線式,碼頭與堆場間采用自動化水平運輸設備不進入箱區,在空間上可以將海側的自動化車流與陸側人工駕駛的集卡車輛自然分離,避免作業沖突,使碼頭與堆場間的水平運輸距離最短。
(二)裝卸工藝選擇
(1)岸橋+自動跨運車+自動化軌道吊
該工藝碼頭裝卸作業采用單小車岸橋,水平運輸采用自動跨運車(A-SHC),堆場作業采用自動化軌道吊。堆場均為垂直碼頭岸線布置,跨運車和外集卡分別在堆場集裝箱區的兩端與軌道吊進行作業交接。由于跨運車的導航及定位精度相對AGV較低,因此目前采用該工藝系統的自動化碼頭,大多采用了分步實現自動化的策略,即近期水平運輸采用人工駕駛,以保證作業安全和效率,工藝系統3個環節中僅實現堆場作業的自動化,待相關技術進一步成熟后跨運車再升級為無人駕駛,實現水平運輸和堆場作業的自動化。其代表性碼頭有倫敦Gateway碼頭。
(2)岸橋+自動導引車+自動化輪胎吊
該工藝碼頭裝卸作業采用單小車岸橋或雙小車岸橋,水平運輸設備為自動導引車,堆場作業設備為自動輪胎吊(ARTG)。目前,只有日本名古屋港TobishimaTCB碼頭為節省工程投資和減小地震危害,堆場采用自動化輪胎吊,港內水平運輸采用AGV,堆場平行碼頭岸線布置。
(3)岸橋+自動跨運車
該工藝碼頭裝卸作業采用單小車岸橋,水平運輸設備和堆場作業設備由堆垛型自動化跨運車統一完成。澳大利亞布里斯班Patrick碼頭采用了與傳統跨運車碼頭類似的裝卸系統和平面布局,水平運輸和堆場裝卸均采用自動化跨運車,堆場的堆箱高度為2層,堆場面積利用率較低,外集卡在自動化堆場陸側端的封閉區域進行提、送箱。這種方案具有作業轉換環節少、流程簡單、工程投資低等特點,但堆場容量最小,只適用于規模較小、對堆場容量要求不高的自動化碼頭。
(三)設備選型
(1)岸橋
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岸橋分為單小車岸橋和雙小車岸橋。雙小車岸橋將傳統單小車的裝卸動作進行分解,配置兩個小車機構,并通過中轉平臺接力完成集裝箱的裝卸。雙小車岸橋的優勢在于雙小車設計理論上可以壓縮岸橋的整體作業時間,提高裝卸效率20%左右,但是雙小車岸橋由于結構復雜價格高昂,且對地面、軌道等基礎設施的要求高,整體投資較大。
(2)水平運輸設備
自動化碼頭的水平運輸設備主要有自動導引車(AGV)和自動跨運車(A-SHC)兩種。AGV采用在運行路線上設置導向磁釘作為導引方式,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應用最普遍的水平運輸工具,按照功能可分為L-AGV和AGV+伴侶兩種。L-AGV工作時,由AGV升降平臺對設置在堆場海側交接區的固定集裝箱支架進行起、落箱,能夠達到AGV無需被動等待堆場設備作業的目的,減少AGV及軌道吊等待時間,從而減少AGV的配置數量,提高堆場的整體裝卸效率。AGV與伴侶工作時,將舉升裝置安置在交接區的支架上,實現AGV與自動軌道吊的快速交接,可降低AGV自身質量減小能源消耗。自動跨運車在取箱端和落箱端可以使得岸橋和場橋可以直接向地上取落箱,將碼頭的水平運輸、堆場的堆箱作業以及岸橋的裝卸船作業分離開來,構成了裝卸船和堆場堆存的有效緩沖,既提高了作業效率,同時又沒有降低堆場利用率。
三、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策略
(一)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考慮因素
綜合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特點以及建設和運營的需求,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重點考慮的因素可歸分三類:一是成本因素,即投入多少錢才合適,考慮近期成本和遠期成本等問題;二是效率因素,采用什么樣的技術裝備,選擇什么樣的工藝模式能夠使碼頭效率最大化;三是發展因素,包括技術設備的更新、工藝的改進和擴建等。
(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整體建設方案
(1)新建半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傳統集裝箱碼頭改造方案
這類碼頭建設時,建議堆場布局采用平行岸線式布置方式的封閉式堆場,裝卸工藝采用傳統單小車岸橋+集卡+自動化軌道吊ARMG。此方案適合中小型港口,優點是最大程度利用現有基建設施和作業設備,投資小,技術成熟,建設周期短,見效快。
(2)新建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方案
一次性建設方案:堆場布局采用垂直岸線式布置方式的封閉式堆場,裝卸工藝為雙小車岸橋+自動導引車AGV+自動化軌道吊ARMG。
此方案能夠一次性實現碼頭全自動化作業,適合后方陸地縱深有限、對堆場容量和堆場面積利用率要求高,且追求短時間內實現的大型港口。優點是利用先進技術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極大提升碼頭作業效率和吞吐量,提升碼頭作業的安全性和規范化程度;缺點是一次性投資巨大、技術要求高、建設難度大且短時間內無法達到設計裝卸效率。
分步建設方案:堆場布局采用垂直岸線式布置方式的封閉式堆場,裝卸工藝為雙小車岸橋和自動化軌道吊ARMG,前期水平運輸保留人工操作。此方案適合不追求短時間內整體實現自動化的大型港口,前期建設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岸邊裝卸和堆場作業自動化,后期隨著技術成熟逐漸實現全自動化。優點是可以節省一次性投資,與傳統集裝箱碼頭相比能夠明顯提升整體效率,后期在水平運輸設備上可以使用技術成熟更加先進的無人集卡或者無人跨運車代替AGV。
(三)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機械設備規劃方案
在追求碼頭整體效率的建設方案中,常以機械設備為切入點進行規劃,其中優先考慮的對象是岸橋。以自動化岸橋作為起點,在能夠滿足橋吊的最大裝卸效率的前提下考慮AGV的速度和數量等參數;當集裝箱到達自動化堆場時,再考慮不造成集裝箱海側交換區擁堵的前提下,ARMG所需要達到的裝卸效率。
四、結束語
經過長期的測試和實際生產應用驗證,目前本系統能夠很好地滿足自動化碼頭各項生產業務需求。同時,本系統也在不斷進行優化升級,以達到持續提升碼頭作業效率、節能降耗等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廣紅,程澤坤,林浩,何繼紅.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總體布局模式對比分析[J].水運工程,2016(09):14-18.
[2]何繼紅,姜橋,張曉龍.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冷藏箱箱區布置[J].水運工程,2016(0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