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
摘 要:從產業集群、知識服務、知識服務產業出發,基于產業集群的視角,圍繞形成、服務、知識共享、協同創新等方面,對知識服務產業發展機制形成和內在機理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推動知識服務產業的發展,提升制造業的價值,促進制造業的發展。
關鍵詞:產業集群 ; 知識服務 ; 知識服務產業 ; 發展機制
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在特定區域中組成的群體,包括地理上集中,有競合關系,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服務供應商、專業化供應商、相關產業的廠商、金融機構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縱深程度和復雜性隨產業集群的不同而相異。代表著一種新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介于市場和等級制之間。顧客、銷售渠道、專業化基礎設施供應商、輔助產品制造商等,其他提供信息、專業化培訓、研究開發、標準制定等的機構及地方政府、同業工會、相關的民間團體是許多產業集群因延伸都會涉及到的。所以說,產業集群超越了一般產業范圍,形成特定地理范圍內眾多類型機構相互聯結、多個產業相互融合的共生體,構成特色的競爭優勢——某一區域。考察一個經濟體,或其中某個區域和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離不了產業集群發展狀況。
產業集群從產業性質看,分為“傳統型”、“高新技術型”、“資本與技術結合型”等。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對基于知識或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給予大力支持。從產業組織結構看,產業集群分為“大中小企業共生型”、“小企業群生型”等。目前,國內有許多學者把產業集群單純理解為小產業集群,是不全面的、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服務業和知識業也同樣會形成集群,服務業的集群是以人力資本為核心,能夠提升制造業的價值,促進制造業的發展。
1 產業集群形成機制
形成機制是通過知識服務企業之間的分工合作實現的。知識服務產業內在的對用戶需求的快速響應,通過產業價值鏈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才能實現,推動知識服務產業的發展,
一是服務需求,知識服務產業的企業個體活動圍繞用戶需求展開。典型的需求拉動型是知識服務產業的企業個體組織特性,充分滿足用戶需求是企業組織追求的最高目標,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客觀需求。二是企業對信息取向的迫切需要取決于知識服務產品的無法可測性。不斷改進和培育企業各部門對有效需求的及時掌握,取決于對信息的取向、選擇,使其滿足特定用戶特定需求的能力——核心競爭能力不斷提高。三是知識服務產品取決于知識服務產業獨特的流程模式——柔性化生產。服務的生產、消費和交易必須同時進行取決于知識服務產品的不可分割性。
2知識服務產業內在機理
知識服務產業企業個體的用戶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多樣性發展趨勢,多個核心企業位于同一產業鏈環,要滿足特殊用戶的特殊需求,需擁有多條平行產業鏈。用戶源、特征、需求相同的知識服務產業,要求各個產業鏈條的上、下游企業功能相似或等同,經營的產品同類,產業鏈內生的橫向合作動力源于這種同一性驅使。產業鏈間的合作因必要的分工而生,與之相關的大量服務或企業在空間區域內的不斷集的內在動力源于“合作”。
2.1需求導向 隨著不斷變化的生產和生活需求,知識服務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生產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會不斷出現新的需求,適應這種需求就不斷產生新的知識服務產業,成為整個知識服務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知識服務產業用戶需求導向結構由分布在產業鏈不同環節的用戶不同需求因素來確定。快速生產與直接消費的知識服務產品,形成其產業鏈相對不多的分支與鏈接,有效直接的知識服務供給過程——面對特定對象的特定需求,更容易建立。
從生產服務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許多生產服務環節的獨立運行,為生產服務的新型的行業形成了。包括生產技術、設計勘探、生產設備維修安裝、信息咨詢、技術鑒定服務等行業。從生活服務看,各種知識服務產業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應運而生——以提高人的價值為核心。有形象設計、欣賞、各類教育、咨詢、指導和培訓服務等行業。
“服務外包”是企業為了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創新之舉,是知識服務產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它將充分發揮企業外部專業服務提供商的優勢——專業化服務,對于知識服務產業集群的形成十分有利。
2.2信息取向 知識服務產業的企業個體進行信息擴散的成本很高——通過廣告等傳媒方式,信息傳播范圍、用戶對信息的識別程度直接影響效果,在傳遞和獲取企業生產所要求的需求信息方面尤其如此。但如果有效的集聚形成,集群所帶來的整體品牌效應集群內企業可以享用,使信息擴散成本降低,用戶的一旦達成共識,不但提高了用戶對集群的選擇程度,而且使消費者對服務的搜尋成本大大降低,從而緩解或杜絕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發生。
知識服務產業的企業個體之間在資源利用和信息收集等方面是競爭合作關系。其實踐過程需要以一定的次序經過多次交互來實現。在集群形成期知識服務產業企業個體間由“一般合作”演變成一種“競合”關系,繼而發揮集群平臺的優勢,形成內在的創新機制,增強知識服務產業的整體競爭優勢。
2.3服務聯合 通過專業化分工,聯系上下游企業的服務生產、傳遞、消費等過程,知識服務產業鏈可以協調企業個體間服務物品的批量、種類、進度等,使服務聯合在技術、管理、銷售諸方面實現,另外,在物流配送需求方面,知識服務產品要求相對較高,更易形成地域集群現象。
知識服務產業價值的實現最終體現為用戶價值的實現。知識服務產業鏈中,知識服務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了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服務流程為主線的縱向產業鏈,同時在橫向上也發生了競合聯系,企業個體都在為產品的價值增值貢獻力量——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定位與分工,用戶價值的實現是知識服務產業發展的主導動力。
知識服務性企業有不同的選址、布局要求,一方面由于知識服務的不可運輸性,企業對最終市場的接近與分散程度、設施是否靠近用戶群等直接影響知識服務的質量;另一方面取決于便利獲得、快速響應用戶需求的知識服務生產機制,是知識服務產業在市場需求較大的區域集聚決定因素。具體表現在服務需求集聚在有限的地域,單位時間內的服務需求相對密集,需求密集多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高的地區。企業個體互相作用、互相依賴形成關聯效應的知識服務產業鏈,促進了知識服務產業的增值。
2.4知識聯合 知識服務產業的特點是同時性、無形性、開放性、異質性、易逝性。服務的這些特征,異質性尤其關鍵,強調服務過程的重要性,服務的生產和消費都在服務過程之中體現。服務過程所蘊含的隱性知識決定著知識服務的質量和差異化。隱性知識是一種體驗式學習過程,它的學習和傳播難度比顯性知識大得多,多依賴于特定情境下,人們之間以近距離、面對面地交流為特點。區域企業結構方式的知識服務產業集群為隱性知識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隱性知識的學習對知識服務產業而言,在群內企業間、企業員工與用戶間都會廣泛發生。因集聚效應能吸引大量的用戶,與這些用戶的知識交流又成為企業創新的重要源泉。同樣,隱性知識的交流又推動集群創新機制形成,集群內企業利用集群的知識外溢效應,創新服務種類,提高服務質量,推動知識服務產業健康發展。
用戶對知識服務產品和服務的反饋和互動對知識服務產業及其個體的發展方向、創新行為的影響很大。創新主要分為根本性創新、漸進式創新和網絡式創新三種類型。知識服務產業的創新更強調全體員工的參與性和共同學習。漸進式創新是知識服務產業創新的特點,強調基于產品學習的持續過程,面對面的互動在企業個體間進行,其間對隱形知識的交換尤為重要。隱性知識傳播的最佳途徑是長期近距離接觸,而集群的組織結構正好提供了所需的交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