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梅
腦外傷后遺癥是指腦在腦部創傷治愈后長期存在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以及精神性癥狀。腦外傷后遺癥常見的有:語言障礙、肢體運動障礙、口腔吞咽障礙、眼口斜歪障礙等以及精神不振、步態不穩、記憶里衰退等等情況。
臨床癥狀。腦振蕩綜合征:這類患者在腦震蕩時會出現短暫的意識尚失,半小時可恢復,部分患者在醒來后不能回憶起受傷時畫面,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情緒不穩定等;腦外傷所致昏迷:根據不同的患者可出現時間不一的昏迷,醒來時可有部分意識障礙等;腦外傷所致譫妄:這類患者多有昏睡、昏迷癥。這類患者多有情緒激動,不配合治療、吵鬧等,另一些患者有攻擊傾向;腦外傷所致遺忘綜合征:主要的特點表現為遺忘加虛構,患者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腦外傷所致硬膜下血腫:可在腦部創傷時迅速發生,患者有頭疼、嗜睡。一般分患者譫妄性運動性興奮,另一部分有視乳頭水腫。
腦外傷后遺癥的護理方法有:
1、腦外傷后遺癥的患者多因為病人記憶以及行為、智能受損,不能親自表述現目前的不適癥狀,因此,很多癥狀不能明顯的表現出來,具有隱蔽性以及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點,因此,護理人員就要嚴格觀察患者的一舉一動對不良的反應及時匯報。腦外傷后遺癥病人注意休養的環境要安靜、光線不能太亮、減少外界的干擾。
2、患腦血栓并發高血壓病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飲食中的含鹽量,要采用低鹽飲食,每日攝取入的食鹽量不能超過3克。烹飪食物時,可以在食物煮熟時再加鹽。此外,腦外傷后遺癥患者還要嚴格限制精制糖和含糖類的甜食,盡量不吃點心、糖果。
3、控制總熱量。可能部分腦外傷患者不能對飲食狀態產生反應,就容易導致肥胖。因此護理人員要控制患者飲食量,特別是脂肪的攝入。當患者攝入機體內的總脂肪量減少了,那么患者的血脂也會隨之下降,特別是肥胖或超重患者就能實現減肥、減脂的目的,最好在飲食上繼續保持,將患者的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這樣可以減少眾多器官的負荷,對各項生理功能有益。對患者長期休養也存在很大的意義。
4、對于腦外傷后遺癥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盡可能鼓勵患者實現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歡的事。通過自己行動來保持一定的責任心,如自己臥室的門窗要自己開關、對床、桌椅等要自己清理,使其對生活保持信心。
5、腦外傷發生以后,首先:要確保患者有一個規律的生活習慣如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等都要按時進行,慢慢引領患者對生活充滿信心。其次:要確保患者生活的環境安靜、光線宜較暗,減少人員的進出。
6、對于腦外傷患者,根據病情程度,身體需求及時給患者補充營養和水份。對于嚴重的腦外傷患者,行動不便時可以進行鼻飼或靜脈給予營養。嚴重的患者通常會有憂郁、精神不振、煩躁、急迫、悲觀等情緒反應。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交流,多從心理上關心體貼患者,多鼓勵、引導患者樹立對生活的信心。
7、肢體功能障礙的護理: 腦外傷患者早期可出現意識障礙。此時患者本身不能對某些錯誤的體位進行糾正,但是這些體位有對患者的康復有重要影響,因此在不影響搶救的前提下,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進行康復體位放置。康復體位又稱良肢位。它能夠有效的避免對抗患肢出現痙攣,可以預防由于長期固定不運動而出現的關節不適以及早期誘發分離運動。有三種合理的體位擺放如:仰臥位、健側臥位、患側臥位。
8、吞咽困難的護理:由于腦外傷患者可造成食管吞咽的肌肉癱瘓后遺癥,導致患者不能正常吞咽。患者在吃飯,尤其是喝水時容易出現嗆咳,會導致剛進入口腔的物體突然噴出,這時為了避免患者因為食物阻塞器官,不能勉強讓患者再進食水或食物。對于這部分患者可以選用半流食,粘稠食物,如稀飯等。可以將蔬菜、肉末等副食攪碎然后均勻的混合在稀飯里,這樣有利于患者的吞咽,要避免食物太過稀稠,太稀容易發生咳嗽。如果需要服用的藥物沒有特別注意事項可以研碎后拌在食物里給患者食用。
9、口眼歪斜的護理:腦外傷患者在臨床上可引起側眼瞼閉合不全、口角下垂、閉眼、吹哨等。這類患者基本都會出現明顯的情緒異常,極度悲哀抑郁,失去治療信心。這時護理人員應該多同情關心病人,多與其建立溝通交流機會,從語言上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任,多講患者感興趣的話題,抒發患者的情志。飲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采用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多進行針刺地倉、迎香、四白等穴位。積極引導,多讓患者做眼、嘴、臉部的功能性鍛煉,并幫助患者對面部進行頻繁的按摩。
10、語言障礙的護理:語言障礙的患者也常常表現出焦慮、害怕的情緒。醫護人員要多通過肢體(如輕撫患者肩膀、多做手勢等鼓勵患者)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讓患者知道我們對他的信心,以增進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親密系,讓病人保持心情舒暢,及時消除不良心態。建立一定的關系之后就要及時激勵患者進行說話鍛煉,耐心傾聽,耐心糾正發音,幫助患者從簡單的 “e”、“啊”、“好”等開始,再到后面你好、可以、不錯等慢慢過渡,鼓勵患者反復練習堅持不懈。這樣能夠幫助患者促進語言功能的改善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