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俐 魯明駿
摘 要:經濟快速發展,使中國城市化發展進程逐漸加快,城市的發展規模也日益擴大。城市發展與土地資源利用等之間的矛盾性逐漸凸顯,,使城市化規劃與城市規模分析成為保證城市化發展中重要的關注內容,利用經濟學基本原理對城市化路徑與城市規模進行分析,對于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關鍵詞:中國城市化路徑;城市規模;經濟學分析
引言: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以及交通情況等都是城市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如何利用經濟學知識,科學地規劃城市化發展路徑,合理地控制城市的發展規模,是保證城市建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內容。
一、城市化概述
社會發展逐漸向著城市化衍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使社會職業結構、產業布局、地域范圍等產生相應的變化,人們也由務農逐漸向工業、服務業轉變。城市化的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會根據人的意志發生轉變,人為因素只能夠對其發展進程產生一定作用,城市化發展會使城鎮人口的占比與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呈現密切的相關性。
二、基于經濟學角度,看待城市進程
(一)由發展經濟學角度分析城市化進程
基于發展經濟學視域分析,城市化是一個動態化的持續轉變過程,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經濟發展等因素作用,社會人口逐漸由農村向城市流動,非農業活動逐漸增多,比重持續增加,經濟結構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城市化的發展進程符合以農業為主向以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轉變特征,是傳統化經濟形式向現代經濟逐步過渡的發展現象。
(二)由新經濟增長理論角度分析城市化進程
基于新經濟增長理論視域分析,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知識、技術的快速發展,形成創新發展態勢,并能夠加速社會人力資本的積累,實現城市發展收益的不斷提升。所以,若要使城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需要充分利用社會技術的創新能力,有意識地制定產業發展的整體性戰略,以全面、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規劃,加速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促進城市化、全球化趨勢的發展。
(三)由區域經濟學角度分析城市化進程
基于區域經濟學視域,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對于區域經濟的快速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城市化進程即在特定的區域限制下,由多種綜合因素的相互影響與推動下得以發展,在實際的發展中,就城市本身而言,也會在影響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多個不同的發展區域。因此,城市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是密切相關,并且相互作用的,只有在合理控制勞動力流通狀況,形成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才能使二者之間實現協調發展,盡可能充分發揮區域內部、區域與區域之間勞動力的流通作用,促進城市化進程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基于經濟學視域,分析城市化路徑與城市規模
(一)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城市化路徑
中國城市化路徑的發展中,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的發展優先選擇始終是一個爭論的話題,其發展路徑大致可分為三個重要階段。一是建國初期階段,以工業發展為主,但由于城市規劃缺乏科學性,資源配置存在一定不合理性,致使城市化的發展進程較為緩慢。二是改革開放階段,在優先發展中小城市的政策影響下,中小城市快速發展有效促進了城市化水平的整體性提升,但由于大城市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城市規模出現下降,不利于城市化持續健康發展。三是1966年發展至今,大城市發展逐漸放開,并采用了多種鼓勵政策有效促進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勞動力流通,使城市化進程實現全面的快速發展。
(二)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城市化架構
由城市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城市之間的聚集將會有效加速區域的發展,擴大城市發展規模。因此,通過將發展速度相近且相互臨近的城市進行聯結,構建城市發展一體化,積極發揮城市經濟發展的輻射與帶動作用,能夠有效促進整體的城市化發展水平。借助城市聚集效應,不僅能夠有效調控發展的投資轉向,還可以積極形成良性競爭環境,使產能較高的企業成為市場發展的主體,產能較低的企業逐漸向城市周邊遷移,促進城市周邊經濟的持續發展。
(三)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城市規模
基于經濟學觀點分析,城市的聚集效應通常是城市規模擴大,城市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一般情況下,當城市人口的數量規模處于100萬至400萬范圍內,其收益將會處于較高水平,當城市的人口規模超出400萬時,其城市的收益將會逐漸降低,所以,合理控制城市發展規模,才能更好地優化城市的資源配置,促進城市化的健康發展。從城市發展的整體布局性分析,由于城市的聚集能夠進一步促進區域發展,同時也能夠充分帶動單個城市的發展,實現城市區域的協同發展,促進城市化進程的全面提升。
四、總結
在中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必須做好城市規模、區域布局等方面的科學、合理規劃,優化城市區域的資源配置,實現城市收益最大化,促進城市經濟水平的有效提升,使不同規模的城市之間實現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琪.城市規模的行為經濟學效應及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768(05):173-176.
[2] 張雪寒.中國城鎮化問題與城市權利的法理學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8(25):9-11.
[3] 楊孟禹,梁雙陸,蔡之兵.中國城市規模為何兩極分化:一個空間競爭的經驗解釋[J].財貿經濟,2018,v.39(08):14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