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勇
在我們談到訓練時,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事實必須有足夠深刻的認識:我們警方所有的訓練都要優先照顧到警員的生存本能。怎么理解呢?如果一個戰術訓練過于復雜、違背本能(無效技能),人腦就會本能地否決它,而會采取更簡單、更快速和更容易的方法(有效本能)。“無瞄準的指向射擊”就是一個“有效本能推翻無效技能”訓練的典型示范。一個人的“天然本能傾向”是固有的,不是訓練得出來的,但是,它是可以通過有效訓練加以提升和固化的!我們天生都有求生的本能,這個本能會讓我們像游戲場里的孩子那樣拔槍射擊,我們的訓練就是把“本能拔槍射擊動作更加技術化、更加優化”,并加以固化,使我們的射擊技術得以提高。
手電握持/照射技術也是同理。
有些教官教給學員很多很厲害的手電握持/照射技術,但是,在低光條件下發生的實戰統計中,幾乎沒有警員會使用手電來輔助射擊照明,哪怕手電就在他們手上也不會使用或者根本沒有考慮到使用。在槍戰中,高強度的緊張壓力迫使警員否決了他們訓練過的手電握持/照射技術,為什么會這樣?
很簡單,太復雜了嘛!不符合警員的本能天性嘛!這樣的技術在警員身處槍戰極度緊張的壓力下,被他們的天性自動推翻否決掉了。某些教官會說一個技術需要反復練習3000~6000次才能滲入肌肉記憶,有些教官說需要反復練習6000~8000次才行,更有甚者說需要8000~10000次。警員哪里有那么多時間啊!基于這種時間成本考慮,很多教官干脆不教了,或者講解了數種手電握持/照射技術的訓練方法,讓警員自行抽空練習。然而難的是,誰會那么自覺花那么多時間練習?
結果就是你根本找不到一個對手電握持/照射技術充滿自信的警員,自然也就談不上在突發的緊急情況下會使用這個技術了。
其實真正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是:通常教授的手電握持/照射技術實在是太不符合警員的天性本能了。正如靶場瞄準射擊技術在實戰中毫無用處一樣,警員自然而然就否決了不實用的手電握持/照射技術。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每隔一段時間,手電握持/照射技術總是推陳出新,冠以各種名稱。可是并沒有人會去檢驗實戰中運用的效果。
絕大多數技術,都需要檢視:“他們在實戰運用中的效果如何?”眾所周知,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警員第一反應都是“震驚”,面臨致命的槍戰,警員的身體、心理都會發生劇烈的變化。指望一個警員在這種情況下把訓練得很少的技術拿出來使用是很不現實的,更別提那種“不符合本能傾向”的技術了。
可事實是,在弱光線情況下處置突發緊急事件時,我們真的太需要手電提供輔助照明了!我們需要竭盡所能利用光源來界定目標的身份以及我們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如果看不見對方是誰、不能正確識別對方的身份,我們如何開槍?開槍的合理、合法性怎樣保證?
在弱光環境下,我們要盡量多使用手電,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準確的判斷與識別。
那么,哪種手電握持/照射技術是最符合你的呢?你可以通過低光下的練習選出你感覺最舒服的那一種技術。
還是找一位觀察員,他會帶著口哨作為發令工具。到靶場去測試各種技術。這里我們需要采取前述的單手無瞄準射擊的所有技術作為前提。
在黑暗的靶場里,經過測試各種學過的手電技術,你很快就會找到一種最舒服的手電握持/照射技術。此時,你可以配合“空槍射擊”來練習了:從槍套掏出手槍,左手順勢取出手電,打光照射目標匹配右手的舉槍動作。持續空槍反復練習這個手電的匹配動作,直到兩者匹配非常順暢為止。當然,你或許有你自己已經習慣使用多年的手電技術,沒問題,你完全可以繼續使用。
總之,當你對一種手電使用技術非常有信心、非常熟練之后,你就可以開始“手電配合實彈射擊”練習了。練習時,觀察員要求陪伴始終。最好在黑暗的靶場里進行,以便更好地模擬出實戰場景。
3米線“手電-射擊”配合練習。
(1)準備:
射手:滿彈夾,槍入套。
觀察員:告誡射手用手電照明識別目標身份的重要性,以及“雙擊”(連續射2發子彈)的要求。吹一聲短哨作為“開火”指令,也同樣以一聲短哨作為“停止”的指令。當觀察員吹響“停止”哨音時,射手無論如何都必須停下來。
(2)“8秒鐘”內手電配合雙擊練習:
觀察員一聲“開火”短哨,射手拔槍、手電,手電照射、識別目標,然后朝目標軀干部位射出“雙擊”。觀察員應該給予射手8秒鐘時間,完整地做完全部動作。
考慮到槍戰發生的持續時間一般為7秒,所以,射手要盡量在規定的8秒時間內完成整個動作。
反復練習這個過程,直到射手感到很舒服、動作很流暢為止。
(3)“4秒鐘”內手電配合雙擊練習:
時限縮短到“4秒鐘”,其他都保持不變。
此時會發現射手的所謂的“剛剛建立起來的”協調性、子彈命中效率急劇下降。因為射手的動作不夠快。4秒之內,連子彈都沒能打出去。在倉促中,射手極有可能 “推翻、否決”剛剛建立起來的技術而自然而然地采取了其他更快、更容易的方法!
重復練習幾次以后,把時限縮短為2秒。
(4)“2秒鐘”內手電配合雙擊練習:
當觀察員把時限縮減為2秒時,會發現射手原本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熟練操作”已經完全被摧毀。原因很簡單:他們學會的或者使用了多年的手電技術太慢了。太慢的原因:這些技術不是發自本能。
另外一個問題是:他們得先用手電對準目標先做好“界定”,然后才對目標進行射擊。正是這種分裂的步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通過上述練習,射手會確切地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本能手電技術。射手能夠決定手電應該在什么位置、往哪兒打?當壓力增加時,射手會選擇最簡單、最容易、最快捷的方法。
首先射手會選擇手電和槍一起舉到胸前或腰際——肩膀之間的某個水平位置;有些射手會把手電放在腰側打亮,有些會舉到胸前打亮,每個警員都會選擇他們認為最適合自己、最快的照射方法。
因為我們做的是“無瞄準”的指向射擊技術,我們根本不要考慮是否完全照亮準星、目標,我們都清楚在夜間找準星、目標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我們只需有光線灑落到目標身上讓我們識別其身份即可,根本無需把手電直接對準目標。手電的光環亮度就足夠了,根本無需花時間準確地把全部手電光線都對準目標。
認識到以上原理以后,我們只需采用最快捷、最本能的方法把手電的光圈、光環(俗稱“余光”)照亮目標
即可。
有些教官會辯解說他教的手電技術是可以為右手持槍提供支撐的好技術。實戰數據可以告訴他們:交火中的警員根本不在乎支撐、也不會管能否照亮目標。
實戰的經驗證明,手電只要打出大致方向,讓余光照亮目標以便于我們看見、識別就足夠了。
我們都有成千上萬次拿手電照東西的經驗,夜間工休時都會打手電,我們很自然地就會用最習慣的姿勢打手電,從小開始,就會把大拇指按在開關上,把手電自然放在身前或體側,這些已經深深地印在肌肉記憶里了。換句話說,我們從小早就練就了“眼手合一”的協調性,早已能夠對著黑暗中的某個可疑之處打手電,非常精準。不信?你可以跟觀察員走進一個漆黑的球類館做個測試。黑暗中觀察員躡手躡腳走到某個地方,拍一下手,你肯定能夠很快對準他發出聲音的大致位置,打亮手電,照亮他。屢試不爽。
而當我們使用某一種不自然的“手電握持/照射技術”時,我們只會覺得別扭和發蒙,也會浪費寶貴的時間。比如反握手電(虎口朝著手電尾部,大拇指也按著手電尾部的按鈕的方法),簡直就是完全違背了我們從小習得的天性本能!我們最自然的方法就是:把手電握在掌心,虎口與電珠同向朝前,大拇指按在開關上。關鍵是我們左右手都能夠這樣做,都只需幾分之一秒就可以把手電對準目標大致方向打亮!
我們若想警員能夠依照本能來行動,我們就應該順勢而為,把最自然、最本能的技術教給他們。正如我們教他們“本能的無瞄準射擊”技術一樣——我們要教他們遵從天然本能來打手電。
在實際警務工作中需要手電時,首先要記住:“有節制地”和“間歇地”打手電。特別是在進行房屋搜索、接近嫌疑車輛或者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得發出亮光以防暴露自己的情況下。持續的手電光等于把你的位置直接告訴給了嫌疑人。上樓或者走到拐角時,切勿全程打亮手電。
第二,切勿用手電照自己或同事,那樣會把自己和同事暴露給對方。要注意手電的光環(余光),在黑暗中,它會把你持槍的背影清晰地投射出去,讓躲在暗處的嫌疑人發現你。
第三,別用眼睛去正對手電光,在黑暗中,你得花40分鐘去適應黑暗環境。如果你用眼睛正對手電光,刺眼的光線會把你的好不容易適應下來的夜視能力瞬間摧毀。切勿拿手電正對著同事的眼睛。
如果你要換彈夾,或者你的槍支出現了故障,及時先把手電關掉,離開原來的位置,最好找個掩體先躲起來,把手電夾在持槍手臂的腋窩處,或者對著腰帶打開亮光,用弱側手迅速排除好故障。如果是小手電,則可以把手電放入口袋里打亮,利用透出來的微光抓緊排除故障。
千萬不要把手電放到地上,假如它碰到地上的物體突然照亮了你,你就把自己暴露了。
(責任編輯:古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