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白

布藝與涂料表現出不同的光澤與磨砂效果,在日光下呈現出豐滿的細節。


舊木、藤編、竹編等器皿與花草搭配,更顯質樸氣息。

底樓客廳,與壁龕相對應的另一側設有壁爐,墻上掛的定制藝術畫利用水墨的層次營造遠山的感覺,并且運用卷筒的形式體現其書卷氣質。
設計師Justin曾在一次訪問中說,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做一次wabi-sabi風格的設計。
“wabi-sabi”—侘寂,在國內時常被誤讀成“宅寂”,又時常被誤譯成“不完美中的美”。事實上,從茶道家千利休創造“侘ひ?茶”起,侘便指“外表粗糙,內在完美”,是一種無需繁華,不要裝飾,直指本源的精神;而“寂ひ?”在古日語中也可寫做“侘”,意思是“舊化,生銹”,指的是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正是這兩種對美的理解,讓Justin深愛不已。
“我是個慢生活的人,也熱愛自然,這種通過舊物與自然構建起的空間氛圍,能讓人感到生命的生長和延續,在我看來是更接近人的本質的。”Justin說。

二樓客廳位于主臥外側,此處的色彩最為沉靜,在公共區域與私密空間中起過渡作用。沙發來自法國bed and philosophy,臺燈為荷蘭品牌Frezoli。

二樓樓梯處所擺放的壇壇罐罐是沉船打撈回收的孤品,皆具歲月磨礪的痕跡。
在上海這樣的城市里,能實現Justin的愿望的建筑并不多。坐落在世紀公園東側的這棟別墅,是一對荷蘭建筑師10年前的作品,通過院落、露臺、天臺與開窗非傳統的獨特設計,周邊的自然環境以各種方式與室內呼應,從屋內觀看,各個角度都如畫一般。這為Justin實現wabi-sabi的設計風格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原本的室內設計風格是比較現代的,我希望通過wabi-sabi的風格呈現更加立體的自然氛圍。”
如今的屋主將這里定為介于工作與住宅之間的第三場合,在三層樓的主要空間中,除去主臥、次臥與客房,這里共有約八個公共社交空間。Justin用榻榻米、舊木、布藝,以及藤編等各種元素為不同功用的空間賦予微妙差別,而貫穿整棟別墅的植物、舊物與馬萊漆,則將自然生長的狀態表現出不同層級與肌理,讓整體空間有種歷久的美感。
在一般的住宅中,很少會用回收的舊木做地板,因為走路可能會有吱吱呀呀的聲音,但為了塑造一個更能體現自然魅力的氛圍,Justin大膽地用大量回收木材鋪設地板與飾面,比如玄關與底樓會議室中利用石庫門建筑的回收木材所做的木梁,而地板與墻面裝飾所用的部分木材據說來自于打撈上來的沉船,斑駁的歲月痕跡讓舊物的質地更加突出。同時,布藝與涂料的選擇上注重光澤與磨砂效果,柔和的色彩在日光下呈現出豐滿的細節,讓人身在其中既能松弛放空,也可靜觀光影的萬千變化。
公共空間占據別墅的大部分,細看各有不同心思。比如別墅的二樓,自西向東由三個榻榻米布置的區域與一間客廳連接兩側主次臥室。在一連四個交談空間里,Justin為照顧多變的功能與場景,針對不同的光照條件,通過榻榻米的高度與室內色調變化,構造出擁有不同氣氛的獨立區域。從適合一人靜讀的書閣、兩人密談的對席茶座,到松軟的起居休憩處,再到可容四五人閑談娛樂,甚至可變為臨時床榻的多功能空間,表面沉靜的“侘寂風”中藏有能應對現代生活多種場景變化的調整空間。Justin還親手打理了一層室外的庭院區域,參考日本枯山水的形式,用碎石在泳池邊原有的樹木與草地間勾勒出一道過渡區域,為歷經十載的花園添上新裝,同時增添東方意境。
“‘侘寂是一種需要花時間來感受的美,”在完成這個項目后,Justin說,“一方面,需要通過設計手法讓這種風格適應現代都市人群的生活方式,比如舊物、禪意需要表達到什么程度?如何分配材質,才能讓人使用起來兼具功能性與質感?另一方面,也需要身在其中的人自我修行,學會感受自然。”這里仿佛是Justin打造的一間避世居所,為都市人群帶來完全不同的居住感受。

底樓餐廳,長條餐桌可兼作會議桌,是Justin 保留了原本鐵桌的基本架構,將桌腳做舊,鋪上新的木質桌面而成。餐桌上方為一組手工草編的定制裝飾吊燈。

公共區域與私人區域的隔斷以移門處理,打開時,公共區域也可作為書房、閱讀間使用。客廳沙發來自英國品牌Square Roots。
表面沉靜的‘侘寂風中藏有能應對現代生活多種變化場景的調整空間。

‘侘寂是一種需要花時間來感受的美。

一樓主臥,以原木色調為主。邊柜來自日本復古家具品牌Kumagawa Antiques

二樓主臥更為明亮,一側是南向露臺。床頭燈的燈罩材質是雜草打碎后制成的厚紙板,體現自然樸實的質感

Justin 親自整修的院子,一側為原有的露天泳池。
‘侘寂也需要身在其中的人自我修行,學會感受自然。

二樓次臥,方形開窗為建筑原有,也是Justin眼中一大優勢,將窗外自然景致呈現得非常完整。左側圓凳為實木雕刻孤品,單人沙發選自Neverland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