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謙
摘 要:本篇文章以詳細闡述立體構成設計首飾的教學工作為主要目的,分別從形式美法則、立體造型構成要素以及立體造型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這三個部分詳細闡述立體構成設計首飾等有關內容,以此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借鑒,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師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立體構成設計;首飾;形式美法則
首飾設計是一門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只有準確掌握了這些設計學問,梳理設計工作的全方面,才能設計出賞心悅目的首飾模型并流入市場滿足社會消費者需求,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立體構成設計瘋狂是首飾設計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本次開展研究工作的重點內容。
一、立體造型的形式美法則教學
立體構成在首飾設計中的教學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形式美法則的教學。所謂法則就是指設計原理的具體化,美的形式法則教學工作在首飾設計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手是作為一種工藝品,其鑒賞價值遠遠大于實用價值。很多人購買首飾就是為了裝扮自己讓自己看得更漂亮,作為奢侈品的首飾與生活必需品擁有的根本區別也體現在這一點上。形式美法則的具體教學工作可以參考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對稱與均衡。這一點是形式美法則教學的重要一點,對稱可以凸顯莊嚴肅穆,均衡彰顯生動活潑。因此在形式美法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教育學生時刻注意對稱與均衡這一根本原則。第二,對比與調和。對比與調和的開展仍然是為突出整體美感而服務的。在這部分的教學中,總是必須要求學生謹記一項原則:對比與調和二者之間要注意分寸。過分強調對比很容易導致最終結果的復雜化,而過分的調和臨時的最終成果缺乏生動性。第三,節奏和韻律。雖然節奏和韻律二者放到一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堅持分而治之的基本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作如下講述:“同學們,節奏是指同一要素反復、連續、有條理地排列最終產生的運動感。而韻律”則是指在節奏的推動強化下出現的某種情調和趨勢。二者之間擁有很強的聯系,但也有明顯不同。韻律以節奏為基礎,是在節奏基礎之上的進一步發揮。在首飾設計中,設計成果最終的節奏與韻律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忽視二者之間的任何一個方面。第四,比例和權衡。在形式美法則教學中最后一項內容就是比例和權衡了。這兩個小方面的內容相對于文中前三項理解難度較低但實際操作難度最高,因為首飾設計環節體現的整體比例以及是否均衡沒有統一固定的評判標準,往往需要設計者自身經驗。因此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應當結合實踐教學工作展開。而在形式美法則教學中,教師把這些相關概念講述給學生就可以了。
二、立體造型構成要素的教學
立體構成設計首飾教學工作的第二步就是構成要素教學了。在教育學生初步掌握立體造型的形式美法則后,教師的教學工作可以轉移到讓學生掌握立體造型構成的要素有哪些。這些要素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塊與立體、色彩、肌理、空間感。這四個部分的詳細內容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全面展開。首先是塊與立體,考慮到首飾設計從根本上而言是一種立體雕刻行為,所以首飾設計者本身必須要先擁有“塊”的概念,在此概念的基礎上規定占有空間或限定空間的立體形式,針對不同的材料形態確立相應的“空間”。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明確告知學生:具體的材料形態有線材、面材和塊材,三種材料形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搭配使用,追求最理想化的效果。其次,色彩部分。在立體構成中,色彩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要素。因此關于色彩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案例向學生做如下講述:“色彩主要分為兩類,材料本色和人為添色。但是當下階段的首飾設計中,材料本色占據主要地位。比如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金戒指、銀耳環就屬于材料本色的色彩表現形式。”再次,肌理部分的教學。激勵部分的教學程序有更詳細的劃分,充分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需要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相關經驗,開拓視野。教師在課上必須向學生講述磨砂、噴砂、絲光、拋光這四種詳細形式,學生在掌握了這些詳細形勢后在課余時間也要肯下功夫,熟練并掌握仿木紋處理、電鍍等具體方法,這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最后,空間感的塑造。空間感就是只擁有一定面積或體積的物品所處的空間。但是,首飾作為人們佩戴在身上的奢侈品,其體積往往較小。如耳環、戒指、吊墜等等這些物品在空間感的塑造方面并不是非常突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他們更像是半空間感。但是比較大的首飾(如冠飾品)對空間感的塑造就有著很高的要求了,因此在這部分的教學時,教師要要求學生一切以時間地點為轉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立體造型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關于立體造型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教學,教師可以結合以下三個方面向學生展開詳細論述:“同學們立體造型的首飾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塊材、面材和線材。三種材料在實際的造型設計過程中,必須要依據各自特點開展工作。線材構成中具體劃分為硬質線材和軟質線材,塊是最基本的形體,在立體構造的過程中有變形、形體切割和形體組合這三種詳細方法。面材立體構成形式也主要有折板構造,柱式構造和面所構造這三種。大家一定要詳細區分,不可混淆。”當然,除了教師在課堂上必要的講解工作之外,教師也應當讓學生用更多的機會接觸具體的首飾設計,也可以利用電腦等多媒體渠道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的設計視頻,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掌握每種材料的物品在設計首飾的環節時應當注意的細節部分是什么。通過這種課堂講解和課下輔助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盡快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
四、結語
立體構成設計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首飾設計法。本次文章聰三個方面展開進行了較為系統化的闡述,希望為其他教育工作者開展教學工作提供借鑒。當然,這部分的教學內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教育之路上繼續探索,大膽創新,不斷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田景竹.淺析立體構成設計學習要素[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8(01):71-73.
[2]毛舒.立體構成設計在創新結構領域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3,26(02):284+249.
[3]方玉珊.鏤空的魅力——立體構成設計之多面體的制作與設計[J].中國美術教育,2000(0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