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祖權

摘 要:制造業生產中,模具作用十分突出,其制造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制造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本文主要以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為主題展開分析,從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兩個方面,具體分析了模具制造技術,進一步探討了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材料成型;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
現代制造行業的發展,模具是實現標準化生產的基礎,其直接決定了產品的外觀,在模具的支持下,機械制造產品結構和外觀標準化,不同機械制造產品工藝手法不一,需在制造生產過程中,更換與之相應的模具類型,意味著模具制造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機械制造產品質量。鑒于此,本文對“材料成型以及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展開深層次分析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1.材料成型以及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分析
1.1金屬材料加工領域的制造技術
首先,一次性成型技術,具體可分為三種類型的技術,分別是擠壓技術、拉拔技術、軋制技術。擠壓技術主要是在模具當中放置加工材料,后通過擠壓方式促使其發生形變,最終得到與模具尺寸一致的工件,這類工件通常具有塑性好、不易變形等優勢;拉拔技術是在模具中放置材料,后對材料端部施加壓力,致使材料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從而獲得與模具尺寸一致的工件。該制造技術要求材料塑性好,以此保證加工過程中遭遇阻力偏小,從而保證加工順利成型;軋制技術則是將材料通過旋轉軋輥發生塑性形變,最終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1]。其次,二次加工技術。二次加工技術方式繁多,如沖壓、旋壓、焊接、鍛造等,均是一些常用的二次加工技術方法。當中沖壓主要在模具當中放置材料,后運用受力機施加一定的壓力,促使其材料發生塑性形變,最終獲取滿足標準的工件;旋壓則是材料緊緊壓在旋轉模具上隨芯模旋轉,利用離心力對材料施加壓力促使其發生塑性形變,最終獲取滿足標準的工件。需強調的是旋壓過程中,因材料所受壓力主要是向心力,適應多種尺寸的加工,且對模具要求不高,但最大缺陷是生產效率偏低;焊接則是在工件預加熱或者加壓處理的基礎上,讓元件緊密結合在一起,具體焊接過程中需結合加工具體要求選擇適宜的焊接方式,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工件制造質量[2]。值得注意的是以金屬為基礎的制造技術,需結合加工需求,并充分考慮金屬材料屬性,合理選擇制造技術,才能保證制造質量和效率。唯有如此,模具制造企業才能充分發揮制造技術應用價值,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1.2非金屬材料加工領域的制造技術
首先,注射成型技術,非金屬材料成型和控制并非一件流程簡單的操作,二是涉及多種技術方法,當中注射成型技術便是一類十分常見的技術方法。該項技術的使用,需對加工材料進行預熱處理,促使其溫度達到一定臨界點,從而使得機器內部材料轉變為液態,在此基礎上,添加高壓力性材料,待材料完全熔化后注入模具當中,后等材料凝固之后,即可獲取滿足標準的工件,這類生產技術具有較高的產品生產效率,適合推廣應用在流水線生產當中,可在自動化、機械化系統輔助下,生產一些結構復雜的零部件[3]。其次,擠出成型技術。該技術主要以物理方式擠出材料,在旋塞擠壓、螺桿切割作用下,即可讓材料完全融化融合,后外部施加壓力使得材料穿過模塊,冷卻凝固獲取所需工件。擠出成型技術具備動力強、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有保障、成本低等優勢,在非金屬材料制造中廣泛應用。如下圖1所示,為快速蠟模模具制造流程圖:
2.材料成型以及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未來發展方向分析
材料成型以及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中,精準的材料成型加工技術推廣應用在機械制造生產中,尤其是汽車制造中,該項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F如今,市場產品研發速度加快,模具制造企業唯有順應市場發展需求,創新加工技術,才能適應市場產品研發需求,而自由成型快速加工制造技術則是未來制造技術的主要方向之一,滿足不同產品制造加工需求。除此之外,材料加工制作仿真模擬也是未來模具制造技術未來發展方向之一。簡單來說,傳統加工理論方式無法滿足市場產品研發需求,加強科技技術的應用,是未來模具制造技術適應時代發展的重要舉措。而材料加工中,采用加工仿真、模擬技術,即可獲取比實驗操作更加全面、準確的數據分析,從而生產出符合標準的工件。因此,材料加工制作仿真模擬技術是模具制造技術未來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3.結語
綜上所述,材料成型以及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作為模具制造業的重要技術手段,其技術水平與模具制造業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模具制造行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取得發展壯大的機會,需重視模具制造技術的研發,不斷提升模具制造技術水平,且將技術視為企業第一生產力,才能幫助模具制造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推動模具制造企業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敏威.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制造的工藝技術分析[J].當代化工研究,2018(05):140-141.
[2]邢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制造的工藝技術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8(03):111-112.
[3]陳紅.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術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7(0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