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江玲玉
摘 要:目前,國內外多項調查結果顯示,45%-55%的青少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伴隨有睡眠問題,兒童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不良現象。睡眠是早期生長發展中大腦的基本生理活動,相對不足的睡眠休息時間不利于他們早期身體骨骼的健康發展,對他們大腦的發展也有負面的影響。由于兒童的身體和心理都處于發育的初級階段,他們自主支配時間的能力較差。家長的合理引導與管理顯得極為重要,幫助家長尋找一個科學管理兒童作息時間的工具,能夠有一定程度地緩解我國的兒童睡眠問題,有利于我國兒童的健康成長乃至未來國民素質的養成。本文首先分析了兒童的睡眠作息問題及影響因素,并具體探討了家長在兒童睡眠管理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以線上虛擬寵物為載體的兒童睡眠管理工具的觀點,并對原理進行了具體介紹,以期可供類似項目參考。
關鍵詞:兒童睡眠問題;作息時間管理;家長;線上虛擬寵物
1兒童的睡眠作息問題及影響因素
睡眠是兒童早期發展中大腦的基本活動,充足和優質的睡眠對兒童體格生長、機體免疫、能量恢復、記憶鞏固、情緒行為表現、認知發展、日間功能以及學績等都至關重要,睡眠剝奪會導致成績不佳,困倦和情緒低落。在蕭黎的《南京市1144名中小學生課后作息時間調查》中顯示,晚上22:00以后上床睡覺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占總調查人數的50.5%。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白皮書》顯示,約63%的少年兒童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國外有文獻指出,父母親的睡眠習慣和睡眠質量與兒童的睡眠節律養成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提示遺傳因素在兒童睡眠障礙的發生中也扮演著一定角色[1]。不僅做活動、游戲、看電視等睡前習慣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童入睡耗時,與此同時,兒童睡前的情緒狀態也可明顯影響睡眠時間,進而引起相應的睡眠障礙的發生[2]。
2家長在兒童睡眠管理中的角色
對于兒童而言,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與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中生理滿足需求與發展階段需求的基本條件,兒童本身就在生理和發展兩方面有著巨大的需求,因此我們要做的一方面就是使其被引導與行為形成。而根據社會整合理論,個體是否會采用健康的行為除了基于個體本身的認識和態度外,還與所處家庭(或社會)有著緊密的關系,家庭發揮著鼓勵甲亢行為和反對高危險的作用,因此家長的引導與管理能夠推動兒童的行為發生改變。多數家長采用陪伴式入睡的方法來幫助兒童改善睡眠狀況,但此方法兒童對家長的依賴性極強,并不是長久之計。更有部分家長通過強制性管理的方式使兒童入睡,對兒童睡前的情緒狀態產生不好的影響,容易讓兒童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要從根源上解決兒童的睡眠問題,需從心理需求方面柔性引導小孩子自主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3兒童睡眠作息時間管理工具的實現途徑
據睡眠研究會發布《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白皮書》顯示,電子產品的普及是造成學生睡眠不足的最主要原因,睡眠狀況差的青少年兒童中僅僅20.3%的兒童是因為學業過重,剩下的79.7%是因為睡前接觸電子產品以及拖延癥等。兒童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可以作為實現工具的一個切入點,可以利用手持設備的普及和無線計算的增加來為兒童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特別是激勵兒童學習、玩耍,維持他們的興趣,反映他們的學習、游戲狀態,以及促進學習、游戲進步。
3.1歷史文獻回顧
在Hanno Hildmann等人的《基于手機的虛擬寵物,向兒童傳授社會規范和課程》中,介紹了一款類似Tamagotchi的手機,使用人工神經網絡驅動角色的寵物游戲模型,旨在教導積極的道德價值觀兒童。解釋了行為模型和方法得到概念證明實施的支持,文中的結果表明了該方法的可行性[3]。同時,在Johnsen,K等人的《混合現實虛擬寵物減少兒童肥胖》研究表明,兒童感興趣的混合現實系統可以成為健康活動的強大動力,這些研究都證明手機設備中虛擬寵物對于兒童的社會規范行為以及健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市面上可以嘗試將線上虛擬寵物與兒童的睡眠作息管理相結合,幫助家長合理地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3.2 基于線上虛擬寵物的兒童作息時間管理工具的原理
以線上虛擬寵物為載體,設計一款應用軟件,家長使用此工具制定和記錄孩子的作息時間,通過兒童遵守作息時間的情況控制虛擬寵物的生長速度和精神狀況(例:兒童未按時睡覺會使寵物精神狀態較差導致互動減少、生長速度減慢等)。當虛擬寵物吸引兒童進行交流互動時,即友伴關系建立和產生情感依賴的開始,借由反復的交流互動行為,使兒童對之逐漸投入情感,當兒童對虛擬寵物投入情感的越多、彼此之間形成的友伴關系就越深厚,兒童也就會因關心彼此的友伴關系而形成反復的交互行為循環,產生強烈的情感依賴。
雖然目前線上虛擬寵物還無法替代真實寵物,提供像真實寵物一樣高的情感依賴,但卻可以通過無處不在的網絡教導兒童社會規范和行為,增強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兒童的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對于家長在兒童使用電子產品與線上虛擬寵物交流過程中對視力影響的困擾,設計者可以在應用程序中添加休息功能,通過家長解鎖才能繼續進行。通過在此應用程序中進行互動體驗,虛擬寵物和兒童建立起了身體空間和認知空間上的情感關系,能夠在身體和認知上相互感知,相互信任。這種情感關系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引導兒童按時作息,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利用互動游戲時間來引入教育元素,將兒童興趣和良好作息習慣的養成相結合,為家長引導和管理兒童的作息習慣提供了一個工具。
結語
幼兒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時間如何科學合理地分配應該得到更廣泛的社會關注,現代父母應充分正確認識睡眠的重要意義,遵循幼兒及小學低年級身心發展的特點,幫助引導他們自主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讓兒童真正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日做到使孩子的睡眠變成一種完全自主化的行為,以便充分發揮睡眠在幫助青少年兒童調整其應有的情緒、行為以及發展個性等方面的優勢,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Adams H L, Matson J L, Cervantes P E, et a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ism symptom severity and sleep problems: should bidirectionality be considered? [J].Res Autism Spectr Disord, 2014, 8(3): 193—199.
[2]劉麗群.兒童睡眠障礙的相關影響因素及多導睡眠監測中有效的護理方法[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 2016, 27(5): 466-467, 484.
[3]Hildmann, H; Uhlemann, A; Livingstone, D. A mobile phone based virtual pet to teach social norms and behaviour to children[J].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Game And Intelligent Toy Enhanced Learning, 2008:15-17
基金項目:本項目來源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支持”,項目編號:S20191065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