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娜
摘 要:積極推進軍民融合式人才工程建設,是深入貫徹推動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人民軍隊有效履行新使命、遂行新任務的迫切需要。我國軍民融合發展剛剛進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體現在院校的“人才工程”的建設上,還存在組織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工作運行體系過于單一、獎勵評價體系力度不夠等問題。融合式“人才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與之相一致的組織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規制度。
關鍵詞:軍民融合;人才工程;制度保障
一、構建統一領導、軍地協調的組織管理體制
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體系能夠推進“人才工程”建設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加強武警部隊層面對人才培養的組織領導,突出院校對于軍事人才的實際需求,發揮地方高校的協同作用,不斷提升“人才工程”的質量與效益,形成軍地銜接、深度融合的軍地人才培養格局,成為緊迫需求。
(一)完善組織網絡
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和中央軍委相關部門的領導下,武警部隊層面設立軍隊人才軍民融合培養組織領導機構,編制專職人員,依托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干部、教員的管理體制,主要負責統籌融合式人才培養工作規劃,探索融合式人才培養的教育規律,確保把融合式人才培養納入“人才工程”建設的總格局,使其順應軍隊院校發展的總進程,符合當代軍隊院校戰略教育發展的總要求。
在院校層級下設辦事機構,避免各自為政、權責混淆,主要負責做好具體融合制度的探索與實踐。通過明確各個機構的職責界限、細化任務分工,形成層次清晰、職責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
(二)明確軍地職能
優化軍地職能配置,著力解決軍隊當下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將可以由社會承擔的任務交由地方完成。
完善軍地共育協調機制,建議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人才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武警部隊所需人才培養的需求提報、資源整合、力量對接、成果共享,使區域性的軍地協作關系更加制度化和規范性。
完善軍地資源共享機制,通過構建人才教育培養資源共享平臺,努力消除國防發展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體系間的壁壘,使原本各自“專享獨有”的資源實現“共享雙贏”。
(三) 加強軍地協作
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新體制下,建議武警部隊建立軍地聯合協調部門, 負責為相應單位配置固定軍地聯絡員,明確相關工作流程和機制,解決當前融合式人才培養工作存在的自聯式、點線式、無序對接等問題,在最大程度上整合資源,建立常態化運行機制,將軍民融合促進人才培養的效能以及作用發揮至最大化。
二、構建需求牽引、順暢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
深化軍民融合人才培養,創新軍事人才培養體制模式,是武警部隊人才隊伍建設向結構更合理、分工更優化轉變的必經之路。需求牽引是軍民融合推動“人才工程”建設深度發展的源頭,是軍事教育和國民教育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的基本前提。構建需求牽引、順暢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可實現人力資源在軍地之間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高選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健全人才市場機制
當前,國家人才市場發育不斷完善,呈現出各級各類人才活躍于市、競相迸發的良好局面。軍隊人才建設實現戰場與市場有效對接,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已經具備。 一方面,要建立完善人才供求信息庫,暢通需求對接渠道,武警部隊應根據各軍級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定期向相關軍民融合發展機構提出人才招聘、培訓、保障等需求,積極與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中介機構實行人才信息共享。另一方面,要適應市場經濟和地方人事制度改革新形勢,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招才引才政策,增強部隊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建立開放性融合培養模式
隨著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深入推進,國家人才培養體系快速發展, 必須統籌利用國民教育和國防教育資源,使軍事教育和國民教育深度融合, 要扎根國家教育資源“沃土”,整合軍地資源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不斷破除軍地各自分割、自我發展的制度壁壘。 依托現有國家遠程網絡教育資源,研究設置適應軍事職業特點和軍隊培養需求的課程體系,搭建軍事職業教育依托培養平臺,建立軍地職業教育學分互認互通制度,重點搞好信息化知識和通用技能的普及培訓,吸引更多官兵增強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發展軍事職業教育創造更加便捷的條件。
(三)構建軍民協調溝通平臺
運用“互聯網+”理念和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打造協調溝通信息共享平臺,及時溝通反饋有關人才培養等相關議題的信息,實時解決各種重大問題,從而確保融合式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規范有序,確保軍地之間的協調始終處于一體化聯動態勢。
三、構建系統完備、有效激勵的政策法規體系
(一)加強立法規范統籌
在現有法規政策的基礎上,對已有法律法規及時修訂補充,在《國防法》《教育法》等法規中增加軍民融合培養軍事人才條規,從法律上給予詳細規定,進一步明確細化軍地各系統、各部門和各單位在軍民融合式人才培養中的具體職責、 權限和任務,形成各司其職、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著眼平衡照顧軍地雙方利益、明確各自責任義務,做好規章制度深化、細化、具體化工作。
(二)明確政策導向指引
不斷完善軍民融合式軍隊人才培養、軍地技術合作、軍隊引進地方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規定和實施辦法, 確立選人引智的標準條件和資格要求,健全考核選拔程序、機制和方法, 真正把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選拔進來為軍隊服務。圍繞強軍目標,做好軍民融合培養軍事人才的中長期法規政策制度建設總體規劃,根據需要制定專項計劃,把各項調整改革統籌整合起來,實現各分項制度的“無縫銜接”,發揮人才培養法規制度體系建設的整體效能。
(三)強化監督保障機制
嚴格的監督考核和獎懲分明的激勵措施是調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舉措。軍地雙方要不斷加強對軍民融合式培養軍事人才的法規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力度。要建立規范統一的考核評價標準,實施嚴密的過程監控和全程淘汰,對于能力素質達不到培養目標的,堅決予以淘汰,增強融合培養人才的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和學習緊迫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激發融合培養人才學習成才動力。
參考文獻:
[1] 劉志偉. 軍民融合,如何更好地“統”起來?解放軍報,2017
[2] 趙菁;盧遠東. 關于軍事人才軍民融合式培養問題的思考,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06)
[3] 曹超;杜人淮. 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三大體系”改革創新, 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