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偉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思想品德教育成為是小學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承擔著陶冶學生性情,培養學生優秀思想品德的重任。當下,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是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徑。據此,本文淺談關于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策略,希望能為各位小學教師提供可參考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思想品德教育;滲透策略
“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德育成了小學教育過程的“重頭戲”,也是“排頭兵”,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將“立德樹人”作為其主要的教學思想和原則,并始終貫徹落實,經過長期的實踐發現,教學效果非常顯著。而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能力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核心思路,旨在以傳統文化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其思想文化素養。
一、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小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升既需要教師的耐心教導,也需要學生自己的努力。首先,教師需要在學校生活中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在他們的眼中,學校是什么樣子的,這樣才能因材施教,培養其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例如小孩子都喜歡模仿,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仿照古代“孔融讓梨”的故事,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表演情景劇,并于其中學習謙虛、禮貌等寶貴的思想品質。其次,教師需要秉持“人本教學”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這樣才能讓他們自主自覺地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從而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質。例如教師給學生講“小明扶老太太過馬路”的生活故事,讓學生討論小明的行為對不對,如果換作是自己應該怎么做?在自主學習前提下,學生的所思所想均有所得,將于無形中學習到很多生活道理,提升思想道德品質。
二、不斷加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為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提供了良好環境。那么,如何才能加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呢?我認為,作為教師,應深知學生作為一個獨立且獨特的個體,是有自己的情感體驗的,任何的德育手段都必須以尊重和照顧學生的感受為基本前提,通過滲透激勵教育讓他們產生積極的學習思想,從而增強其學習動力。例如,在語文實踐課程中,開展“我是衛生小能手”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活動興趣和能力制定相關的活動內容,繼而滲透德育。比如學生都喜歡玩具,那教師就可以讓他們學習如何整理玩具,在這個過程中滲透“獨立教育”,培養其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對于那些做得好的孩子要積極鼓勵和表揚,還可以扮演“求教者”的身份,讓學生教自己如何整理玩具,這將極大滿足學生的虛榮心,增強其活動興趣,而對于那些做得不好的孩子教師也不能責罵,而是要基于他們做得好的地方進行激勵和表揚。
三、不斷轉變家長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觀念
有些家長錯誤地將傳統文化與封建糟粕文化聯系在一起,認為這些東西既不利于孩子接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也不利于其增強生存能力。特別是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育觀念影響下,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必花時間去學習傳統文化,認為只要學好語文課本知識就可以,這顯然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為轉變家長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錯誤觀念,教師需要從家長的思想認知和文化認知入手,與其進行深刻的交流探討,充分交換意見,盡量將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因子在當今社會上的具體表現一一列舉出來,以“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讓家長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當然,有些家長朋友傳統文化素養較強,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在家長會、家長交流會上讓這些家長朋友發言,也會收獲很好的文化傳播效果。只有教師能夠轉變家長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觀念,才能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更好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同時借助家庭教育的作用進一步夯實和提升德育教學成果,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四、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
“四有教師”指的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四有教師”為標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成為有德行操守,有真才竇學的現代化教師。第一,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試想,一名缺乏道德情操的教師又有何基礎做到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呢?所以教師應當以現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武器,武裝自己的思想堡壘,明白作為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之人應當以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作為終極理想和目標,并為之不懈奮斗。第二,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校階段多參加思想道德培訓活動和職業素養培養活動,同時樹立終身學習觀,勤學善學,扎實學識。對教師來說,沒有扎實的學識是不可能傳承傳統文化的。所以教師應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多見一些人,多做一些事,多聽一些話,見多識廣方可知自身優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第三,小學語文教師要將仁愛之心的培養工作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保障,“仁愛之心”萬世之師孔老夫子所倡導的經世理論,是老一輩教育家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秉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宗旨,培養自己的“仁愛之心”,讓教師將每一名學生視如己出,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如此,師生之間才能建立一種難得的“信任感”,才能有利推動思想品德教育過程。
五、結語
為發揮小學語文教學作用以滲透德育,教師應當制定相對應的文化教育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加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轉變家長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觀念以及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各位小學教師應當基于本文的論證分析繼續探究更加科學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方案,從而促進德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深度融合。當然上述分析只是我的個人淺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各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基于本文的論證分析繼續探究更加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案,推動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參考文獻:
[1]賈愛英.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6(2).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