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篤永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內容涉及廣泛,記憶理解性知識點多,難度深淺不一。應該屬于理科和文科相融合的一門課程,既有文科知識記憶理解的一面,如,關于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記憶,又有理科分析計算的特點,如,地理統計表、地形剖面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等的計算分析。其中涉及很多情境方面的內容,因此,嵌入情境營造氛圍,對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非常之必要。
關鍵詞:情境;地理課堂教學;問題;生活;故事
本文主要圍繞嵌入問題啟發、嵌入生活內容、嵌入生動故事等三個方面,對嵌入情境營造氛圍,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的方法策略進行了研究。
一、嵌入問題啟發創設高中地理課堂情境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涉及大量的問題,需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探索解決。如果高中地理教師仍然用“強灌式”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理解困難、記憶不準等情況。因此,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我們可以通過嵌入問題啟發的方式,創設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分析有關地理方面的知識。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問題啟發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由被動死記硬背地學習地理知識變為主動探究,激發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比如,在關于“區域可持續發展”地理知識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建設開發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措施對策。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我通過把常見的生態問題設置成課堂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和啟發學生對“區域可持續發展”進行深入思考,并主動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如,區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是什么?區域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是什么?濕地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是什么?把需要學生理解掌握的地理知識以具體的問題情境模式展現給出來,引導學生理解地理知識中復雜抽象的地理概念,激發學生的好奇求知欲,并進行主動思考。
二、嵌入生活內容創設高中地理課堂情境
高中地理課堂生活教學情境,是指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選擇與地理知識有關的現象、內容,借助各種教學手段把這些生活現象、內容融入地理課堂教學。受傳統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思想影響,高中地理教學往往脫離實際生活,強行向學生灌輸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識。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很難對所學地理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甚至對地理產生厭學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應與生活內容相結合。通過嵌入生活內容創設地理課堂情境幫助高中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識,體驗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生活化的地理情境具有真實性、生活性、通俗性的特點,可以在地理知識與學生學習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幫助高中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復雜的地理知識。
嵌入生活內容創設高中地理課堂情境,可以利用生活實例,把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充分挖掘地理知識中的生活性、趣味性、人文性和實用價值,調動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比如,在“人類與地理環境協調發展”知識教學中,我就把現實生活中“垃圾分類回收管理”“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綠色交通工具對生態環境的好處”“再生紙的使用”等生活化內容滲透其中,創設了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認識到解決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可以從自己身邊做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養可持續發展思想并落實在學生行為習慣上。
三、嵌入生動故事創設高中地理課堂情境
高中地理教學涉及許多難度較深的地理知識點,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為了活躍地理課堂氣氛,增加地理教學的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融入一些趣味十足的生動故事,創設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把地理知識與歷史、現實、美感等結合起來,寓教于樂,讓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容易理解和記憶。
(一)把科學家的故事嵌入地理課堂
與科學家有關的地理故事,不僅具有生動性的一面,更具科學性和嚴謹性的一面,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嵌入,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產生科學探究地理知識的動力。比如,在關于“宇宙中的地球”的地理知識,意大利自然科學家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Bruno),勇敢地捍衛和發展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的故事流傳甚廣。布魯諾把“太陽中心說”傳遍歐洲,最后由于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宗教哲學被捕入獄,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教學中把這個故事引入地理課堂,激發學生想象,并深入進行討論,借助科學家勇于為科學獻身捍衛真理的故事,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把歷史上的地理故事嵌入地理課堂
歷史上有關地理的故事,一般都是真實發生的,同時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把歷史上的地理故事嵌入地理課堂,會取得十分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關于德國潛艇與密度流的故事。當時,德國軍隊的潛艇從地中海進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同盟軍。由于同盟軍多次吃虧,于是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吶監聽潛艇的馬達聲,并計劃使用深水炸彈炸毀德國軍隊的潛艇。然而監聽多日毫無所獲,德國的潛艇還是沒有被覺察,自由地進出海峽襲擊同盟軍。后來得知,德國軍隊是借助海流而行,利用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這一點,關閉所有的機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在盟軍眼皮底下“瞞天過海”。這就是利用了這股海流屬于密度流的地理知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把這個歷史故事引入關于密度流的教學中。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嵌入情境營造氛圍,借助豐富情境的吸引,可以調動高中學生探究地理知識的興趣。在生動的情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主觀性,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求知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新知識,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學松.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9(S1).
[2]董瑞杰,羅曉斌.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的思路與案例探析[J].地理教學,2019(23).
[3]陳濤,劉利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索[J].基礎教育研究,2019(23).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