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摘 要:古籍是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發展演變過程中,所保存下來的重要書籍文獻,其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是現代人們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渠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對古籍的保護,能夠減緩其消亡的速度。古籍數字化,不僅能夠使其得到有效保護,也能夠更好的服務人們進行閱讀和研究,最大程度上避免人為的損壞,當前由于縣級公共圖書館人力、財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古籍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文章通過對當前縣級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應對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縣級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建設;方法
前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曾有過無數的藝術文化表現形式,古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和辛苦勞動的成果,更是中國古代歷史遺產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蘊含著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和內涵,對現代社會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文獻歷史資料,其本身便是極為珍貴的文物代表。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古籍歷經戰亂、天災人禍,以及被蟲屬所破壞,對于這些瀕臨毀滅的珍貴國寶,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修復,最大程度上延緩其使用壽命,最大程度上發揮古籍本身的重要價值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開發保護該類文化資源,是當前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1、古籍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古籍是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極為重要的產物,其蘊含著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華,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古籍數字化,能夠使得古代書籍文獻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中,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對推動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和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
1.1、解決古籍藏與用之間存在的矛盾
對于縣級圖書館而言,其古籍文獻收藏十分不易,且在長期保存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的困難,很容易出現翻閱破損的情況,部分圖書館為了減少對古籍的損壞,限制了其正常的閱覽,實踐證明,傳統的保護古籍與閱覽方式,無法有效解決圖書館長期以來,保護與使用之間的存在的矛盾,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數字化古籍不僅能夠為讀者提供內容檢索、終端閱讀等服務,還可以聯網進行打印下載,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古籍的傳播渠道也有了進一步擴大,這樣也使得廣大讀者朋友可以閱讀比較特殊的文獻,有效解決藏與用之間的矛盾[1]。
1.2、圖書館古籍文獻得到延續和普及
古籍因為年代久遠,經過長期的外界因素影響,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其保存條件和要求都是比較高的,在長期保存過程中,會受到氣候、自然災害以蛇蟲鼠蟻的影響和損壞,許多珍本歷史久遠,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導致無法流傳下去。對于古籍資料,除了要改善藏書的實際環境以及修復途徑之外,對古籍保護和利用采取數字化方式,是重要的突破口,這樣能夠極大程度上減少減少人為損壞,減少古籍的流通頻率,使得古籍文獻能夠得到較好的延續和普及。
1.3、有助于對古籍文獻進行檢索與利用
傳統的古籍檢索方式主要是通過傳統的人工檢索,其效率低、且速度慢,很多時候為了查找一本書或者一件事,會花費好幾個小時或者是幾天的時間,而古籍文獻逐漸數字化之后,通過現代化技術對其進行管理,可以將古籍文獻進行整理、儲存以及檢索,與傳統保存查找方式相比較,有著明顯的優越性,不管是在關鍵詞搜索、條件檢索以及邏輯檢索等方面,效果更好,數字化保存方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有助于保存古籍當中的特有信息,使得讀者能夠在最短之間之內查找到古籍中的相關研究成果,為人們工作和學習提供便利。
2、基層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建設面臨的困難
2.1、缺乏專業人才
古籍數字化工作屬于知識綜合性非常強的工作,且比較復雜,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技術相結合的重要產物,因此,只有懂得古籍知識和計算機技術的綜合型人才,才能夠更好的勝任該項工作。當前基層公共圖書館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且不熟悉計算機技術,更不懂古籍相關知識,綜合型人才嚴重缺乏。
2.2、經費缺乏
相關數據顯示,當前,除了國家型重點圖書館進行專項古籍數字化工作之外,當前大多數的基層圖書館當中,經費是非常匱乏的,且在這些基層公共圖書館當中收藏著大量的古籍文獻,但是古籍數字化工作相對落后,只是停留在數據庫建設初始階段,部分公共圖書館尚未啟動該項工作。
3、縣級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建設的具體途徑
3.1、建立專業數字化工作隊伍
古籍數字化對于相關古籍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掌握專業技術,且善于合作協調的人才,基層公共圖書館應當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不僅僅要掌握古籍的分類、版本以及編目,還應當掌握編制數據庫的能力,熟悉各項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引導讀者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查找和研究相關古籍文獻[2]。
3.2、建立古籍文獻數據庫
基層公共圖書館在當前經費不足、人才缺乏的情況下,無法在短期時間內快速完成古籍數字化建設工作,因此,必須要結合該地區圖書館的特點,對相關古籍文獻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和研究,針對收藏重點,選擇科學合理的數據庫建設計劃。對圖書館文獻進行數字化轉換,開發獨具特色的文獻數據庫。
3.3、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近年來,許多的圖書館充分利用資源、資金以及人才優勢,在古籍數字化建設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基層公共圖書館進行數字化建設,需要相關部門進行統一協調和規劃,聯合各大古籍收藏圖書館,最大程度上發揮人才優勢,建立以強帶弱的工作機制,使得在古籍數字化建設工作過程中,實現資源共享,從基層做起,為古籍數字化建設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4、分析群眾需求,為讀者提供精準服務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基層圖書館必須要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當前讀者的需求和市場發展狀況進行綜合分析,不斷升級服務類型,全面了解古籍文獻的使用流程,不斷的創新其借閱方式,更新古籍文獻的數據信息,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強化探索服務功能,使得讀者能夠通過現代化技術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古籍文獻,從而提高古籍文獻的整體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數據挖掘能力與辨識手段,快速查找重要的信息,從而實現精準化服務[3]。
4、結束語
古籍文獻是我國古代文明的傳承和見證,其保存、流傳、利用是非常不容易的,對于當前新環境,對于古籍文獻的整理與保護工作,必須要不斷調整開發思路,積極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推進古籍文獻的數字化建設與發展,使其能夠全面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需要,從而有效解決當前圖書館古籍文獻藏與用之間存在的矛盾,從而真正發揮古籍文獻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葛智星. 淺析地市級圖書館的古籍數字化工作[C]// 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合會2017年研討會. 2017.11(5):11-12
[2]鮑昶好. 公共圖書館與古籍數字化建設[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22(5):82+150.
[3]陳曉紅. 淺析縣級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建設工作[J].2018,11(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