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宴 陳霞
摘 要:胃作為收納飼料的場所,也是飼料消化的關鍵場所,在生產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奶牛屬于反芻動物,其胃的結構也有別于其它單胃動物,其主要由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組成,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在各個階段所發揮的作用,尤其在前三個胃,是奶牛進行特殊消化的主要場所,在這里將含有粗纖維多的飼料經各微生物的作用,轉化成奶牛自生能吸收的營養物質,因此前胃的生理環境也十分復雜。隨著現代規模養殖業的興起,在飼養模式上嚴格按照奶牛各生理階段對營養的調配,是奶牛場經濟效益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對奶牛消化系統胃的關注度引起重視。
關鍵詞:奶牛;胃;生理作用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奶牛行業的崛起在近幾年內發展特別迅速。養殖戶們也開始注意到運用全價日糧對于奶牛經濟效益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而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盲目追求奶牛產奶量的提高,大量飼喂高日糧飼料和精料,而往往忽略了奶牛胃的生理機能,從而導致各種胃腸機能紊亂,反而降低了奶量。正確認識奶牛胃的各項生理機能,對養殖業的經濟效益起著絕大作用。
1瘤胃
奶牛瘤胃是區別于其它單胃動物最大的器官。正是由于瘤胃的存在,形成一種獨特的消化發酵罐,利用其內大量的厭氧微生物,奶牛才能消化和利用粗飼料中的纖維素等多糖類物質。所以利用奶牛瘤胃這一獨特的消化器官,可在日糧搭配中配比相應飼草。
1.1瘤胃內環境和微生物
瘤胃PH正常值維持在6~7之間,在正常飼養條件下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為厭氧菌、纖毛菌和厭氧真菌。其中蛋白質的分解菌分泌蛋白酶,將蛋白質分解為肽和氨基酸,并在產氨菌的作用下,氨基酸被進一步分解產生氨,為合成細菌蛋白提供必須的氮氨。瘤胃中的纖毛原蟲能發酵糖、果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產生乙酸、丙酸、乳酸、CO2和氫等,亦能降解蛋白質、水解脂類、氫化不飽和脂肪酸或使不飽和脂肪酸脫氫等。
1.2瘤胃內的消化
瘤胃內無腺體分布,有光滑的肉柱,其消化主要靠微生物降解,是迄今已知能力最強的天然發酵罐。奶牛獨特的瘤胃形成了一種消化發酵罐,利用其內的細菌和真菌分泌纖維素,對纖維素有較強的降解能力,分解產生VFA(揮發性脂肪酸)、CO2、CH4。
1.3瘤胃疾病
奶牛瘤胃由于其特殊的生物環境決定了其特殊的生理作用,在日常飼養管理中操作不當,導致其內環境被打破,則易引起各種疾病。
1.3.1瘤胃鼓氣。由于采食過多易發酵的豆科飼料、幼嫩青草、谷物類飼料等,飼料中鈣、鎂、尿素含量過高,導致瘤胃內容物迅速發酵后產生大量氣體引起瘤胃急劇膨脹的一種疾病。
1.3.2瘤胃積食。在日常飼養管理中突然改變飼料,降低飼料適口性,采食量加大,在瘤胃內難以消化、易膨脹,導致胃內容物過量,瘤胃增大,瘤胃蠕動功能和消化功能紊亂的一種疾病。
1.3.3瘤胃酸中毒。在日常飼養中,采食了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飼料,在瘤胃內產生大量乳酸而引起前胃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中主要表現脫水、消化機能紊亂、神經癥狀等,嚴重者表現癱瘓和昏睡等,病程短,死亡率高。
2網胃
奶牛網胃在四個胃中體積最小,占胃總容積的5%,前與心包僅以膈相隔,極易引起創傷性心包炎。網胃壁上有網胃溝,犢牛的發達,機能完善,在吸吮乳汁時反射性閉合成管狀,乳汁由此管直達真胃,無消化腺分布。
2.1網胃作用
①使一部分液體食糜流進瘤胃前庭
②驅使比重輕的食糜流進瘤胃背囊
③控制部分液狀食糜從網瓣口進入瓣胃
④促使前庭內的液狀食糜逆流而發生逆嘔
2.2網胃疾病
創傷性網胃心包炎。由于網胃粘膜呈網格狀,所以對于飼料內混雜的金屬異物被奶牛采食后進入網胃極易刺傷網胃。在日常飼養中加強管理,特別是飼料方面的管理,杜絕飼料中出現尖銳異物如鐵絲、鐵釘等。
3瓣胃
瓣胃又稱百葉胃,位于腹腔前部右側,前與網胃相通,后與真胃相接。其粘膜表面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葉瓣,無消化腺分布。其主要功能為將飼料中未消化的粗糙部分進一步加工磨細,并將加工好的飼料輸送至真胃,同時吸收大量水分和酸。
3.1瓣胃疾病。
瓣胃阻塞。由于長期飼喂干草、糟粕以及粉狀飼料,同時又飲水不足,特別是飼料中混有泥沙、石頭等異物,飼料品質差等,更增加了本病的發生,同時也常由其它胃腸疾病繼發而來。
4皺胃
皺胃又稱真胃,是奶牛四個胃中唯一一個有腺體分布的胃,是犢牛期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占總胃的80%,隨采食植物飼料刺激瘤胃、網胃、瓣胃的發育,皺胃容積逐漸變小,成年后僅占四個胃總容積的7.5%。粘膜內有腺體分布,分為賁門腺區、幽門腺區和胃底腺區,黏膜表面被覆單層柱狀上皮。
4.1真胃腺區分泌的消化胃液,主要由主細胞、壁細胞和黏液細胞組成,而主細胞胃蛋白酶原,壁細胞分泌鹽酸,黏液細胞分泌粘液。
(1)胃蛋白酶。為主要的消化酶,分泌后經鹽酸激活后成為有活性的蛋白酶,PH值為1.5~2.5,主要水解芳香族氨基酸、蛋氨酸或亮氨酸等殘基組成的肽鍵。可將蛋白質分解成為蛋白胨和。很少產乳中的生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并可凝固酪蛋白。
(2)鹽酸。激活蛋白酶原,具有殺菌作用,促進胰液、腸液和膽汁的分泌,促進Fe2+和Ca2+的吸收。
(3)黏液和碳酸氫鹽。主要由胃表面上皮細胞、胃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賁門腺和幽門腺共同分泌,其主要作用為潤滑食物、保護粘膜免受食物機械損傷的作用及阻止鹽酸和胃蛋白酶對粘膜的侵蝕。
(4)內因子。促進維生素B12吸收入血。
4.2皺胃疾病
4.2.1皺胃炎。是皺胃粘膜及粘膜下層的炎癥。原發性常見于飼料品質不良或飼養管理不當引起,如飼喂不定時、不定量、時飽時饑,突然變更飼料或飼料品質差等。繼發性常于前胃疾病、腸道疾病或營養代謝疾病等繼發。
4.2.2皺胃積食。因采食難以消化的粉碎飼料或飼料中含雜沙石較多、飲水不足等引起。或由于迷走神經調節機能紊亂或受損,大量飼料積食皺胃,導致皺胃增大的疾病。
4.2.3皺胃變位。由于皺胃的正常生理位置發生改變,常有左方變位和右方變位兩種。常因產后胎兒排出時,由于右腹部大量空缺而導致皺胃右移,或一些代謝性疾病等引起,如酮病、低血鈣和生產癱瘓等。
5小結
隨著規模化的飼養模式大規模崛起,一些傳統的飼養方式遠遠滿足不了現代養殖模式,了解奶牛各胃的生理作用,對現代養殖模式有著積極作用。在日常飼養管理中,根據不同的生理作用制定相應的措施,提高飼料利用率,增加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治倉.臨床獸醫[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5.
[2]李建喜等.牛病防治及安全用藥[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