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取消省界收費站后,行業還將進一步完善貨車不停車快捷通行、ETC全社會推廣服務、綠色通道等政策舉措。
加快修訂完善法規政策,是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23號)布置的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任務之一。一年多來,這項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為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奠定了堅實基礎。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完善收費公路法規政策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筆者認為,為了更好地適應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作,應當分三個階段完成相關法規政策的完善任務。
這是法規政策完善的第一個階段。2019年6月完成交通運輸行業標準《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車型分類》(JT/T 489-2003)的修訂,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收費標準的調整工作。2019年7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貫徹〈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車型分類〉行業標準(JT/T 489-2019)有關問題的通知》(交辦公路〔2019〕65號),要求重新核定車型分類、加快ETC車載裝置安裝、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工作。同月,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切實做好貨車通行費計費方式調整有關工作的通知》(交公路發〔2019〕93號)要求:加快貨車車型分類調整工作、科學測算大件運輸車輛收費系數、加強收費標準調整監管,全面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加快貨車ETC車載裝置安裝、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工作。其中特別要求:嚴格按照《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車型分類》標準,對本行政區域內收費公路的貨車車型分類統一調整。按照《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規定,重新核定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發布,并報交通運輸部備案。2019年12月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陸續出臺了調整貨車通行費計費方式及標準的政策。第一階段的政策制定,為從2020年1月1日起統一按車(軸)型收費并同步實施封閉式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不停車稱重檢測,奠定了基礎。
政策需要在實施過程中自我修正和完善。目前相關方正在對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以來的實施情況進一步總結并完善政策。其中被廣泛關注的是,按照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切實做好貨車通行費計費方式調整有關工作的通知》(交公路發〔2019〕93號)要求,要確保在相同交通流量條件下,不增加貨車通行費總體負擔,確保每一類收費車型在標準裝載狀態下應繳通行費額不大于原計重收費的應繳通行費額。上述“兩個確保”強調“總體負擔”“每一類”及“標準裝載狀態”,但實施中出現“總體負擔未增加,但個別車型負擔增加”“標準裝載通行費不增加,但不標準裝載通行費增加”等問題。筆者認為,上述問題并不影響取消省界高速公路收費站已取得的成果,何況政策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這是法規政策完善的第二個階段。收費公路原有政策法規歷經30多年的不斷完善,已相對穩定,但隨著收費公路的發展,仍需要進行適應性調整。此次國家宣布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必然會出現一些新問題。誠然,基于人們的認知能力,可以預見一些情況和問題并能直接處理,但有些情況和問題需要時間佐證,同時也會出現一些難以預見的情況和問題。因此,比較科學的做法應當是堅持問題導向,先發現問題,再分析和解決問題。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消收費站后會進入一段觀察期,需要做好充分調研,分析有關問題的發生機理、程度、解決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制定、修訂或者廢除相關政策。
第二階段的政策完善工作于2019年開始,將于2020年完成。筆者認為下列政策將對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的事實產生一定影響:地方性通行費減免政策需要完成清理規范;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需要優化;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等通行費減免政策需要統一;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引導擁堵路段、時段車輛科學分流,進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政策需要全面推廣;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摩托車高速公路通行管理政策需要統一;包括對偷逃車輛通行費等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在內的高速公路信用體系需要完善。筆者曾在《撤站,別忽略這些法律問題!》(《中國公路》雜志2019年第22期)一文中,論述了摩托車、危險物品運輸車輛行駛高速公路的管制等問題,在此擬簡要分析其他幾個問題。

2019年12月31日晚,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程成功并網切換,從2020年1月1日零時起,全國29個聯網省份的487個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攝影:劉睿健)

撤站并網切換后,交通運輸部表示,2020年將繼續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推動《公路法》《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工作。

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是關系人民群眾切實利益的民生工程,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第一,需要實踐印證的清理整頓高速公路通行費減免政策問題。2019年7月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關于全面清理規范地方性車輛通行費減免政策的通知》(交公路發〔2019〕98號),要求清理三個方面的地方性車輛通行費減免政策:一是違反《反壟斷法》關于不得設定歧視性收費項目、實行歧視性收費標準、規定歧視性價格,不得排除、限制競爭等相關規定,針對本地企業、本地貨物等特定市場主體出臺的,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地方性車輛通行費減免政策。二是需要停車接收人工查驗無法實現不停車快捷通行的地方性車輛通行費減免政策。三是影響對跨省車輛正常收費的地方性車輛通行費減免政策。該政策文件發布后相關方專門組織開展了調查,了解了一些情況,但運行中是否存在其他情況,需要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后的一段時間內再進行調查了解。此外,目前全國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減免政策大致包括以下類別:ETC普惠、特定路段優惠、特定時段優惠、國際標準集裝箱優惠、年票月票包交,遞遠遞減優惠、累計里程優惠、特定出入口優惠、民族節日優惠、路段(路政執法)工作車免費、政府購買服務等。上述政策大部分以規范性文件形式發布,少量源于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國務院職能部門無權修改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因此,通過全面清理規范地方性車輛通行費減免政策,才能發現并評估存在的問題。如果需要修改相關規定,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
第二,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后老問題的新變化。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后,一些原有問題出現了新變化,例如逃交車輛通行費的違法案件處理,過去一直按照詐騙罪、詐騙治安案件處理。《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1〕7號)第1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千元至1萬元以上、3萬元至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266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兩高”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因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逃交車輛通行費構成詐騙罪的定罪標準從3千元至1萬元不等。過去有省界收費站情況下,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地域執行不同的定罪標準是合適的。而且在有省界收費站情況下,其逃交數額較難達到定罪標準,必然要求當地運營單位、行政執法實行屬地處理。取消省界收費站后,一旦逃費,其數額很容易達到定罪標準,而且不同省執行的定罪標準各異,上述問題需要進一步分析論證。
第三,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后出現的新問題。2020年1月1日0時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現了系統的切換,總體是成功的,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系統穩定性等需要技術處理的問題。又如高速公路進出口收費站電子顯示屏至少應當顯示哪些內容?對此,一些法律界人士提出,電子顯示屏是電子票據,應當滿足票據法的要求。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因為電子顯示屏只是票據內容的公示方法,屏幕本身并非票據。此外還遭遇了計算里程不準確的救濟手段是什么等,實施中才能發現的新問題。
第二段的任務本應在積累更多數據后進行深入研究,但由于今年1月下旬開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高速公路實行全面免費,因此尚需進一步研究制定相關政策。
這是法規政策完善的第三個階段。過去收費高速公路是逐條路建設、逐條路審批收費期限,導致全國高速公路收費期限長短不一,標準高低不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消收費站后,高速公路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了網絡化,如果其中一段收費而另一段不收費,一段收費標準高而另一段收費標準低,對于高速公路路網而言無疑是難以運行的,因此需要用法律法規統一規定有關基本制度。筆者認為,必須加快推進《公路法》《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奠定建立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法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