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2020年4月1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與三大運營商、江蘇鐵塔公司簽署5G戰略合作協議。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表示:希望合作能夠提升江蘇智能交通的服務品質,全面提升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慧航道的品質層次,推動交通運輸產業向高端攀升。同時,構建智能交通的全新格局。
與交通運輸行業相關的新基建包含5G基建、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為貫徹落實國家重要部署和工作要求,推動江蘇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在全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排頭兵作用,筆者針對江蘇交通運輸行業新基建相關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以期為未來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江蘇交通積極探索,廣泛試點,出臺《江蘇省智能交通建設實施方案》,開展“5G通信技術進展及其在交通運輸行業調研”“車聯網及智能交通產業發展調研”,為推動新基建墊定了良好的基礎。
5G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大變革點,是當前新基建的核心領域。目前江蘇省正積極探索與運營商合作,推進5G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并在省市縣各個層面積極試點。已開展的試點主要集中在車路協同測試場、公路、港口、樞紐等場景。
5G在車路協同與自動駕駛中的應用。江蘇省是全國率先開展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應用研究的試點省份之一,目前在大多數車路協同應用測試區均采用了5G通信技術。依托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試點項目建設,江蘇常州試點工程測試基地搭建了5G測試網絡,開展了基于5G低時延高可靠無線通信技術的自動駕駛功能的測試,為復雜交通環境下基于安全輔助駕駛、車路協同提供了應用基礎。蘇州高鐵新城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建設8公里5G測試區,包含長直道、彎曲路、隧道、交通樞紐道路等多樣性城市車道環境,實現5G超視距透視,信號燈感知與管控,交叉路口防碰提醒等場景。蘇州工業園區圍繞打造5G融合自動駕駛國家級示范區,開展了測試區及配套5G車聯網實驗室,以及園區智能交通建設。
5G在智慧公路中的應用。在五峰山、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省道342線分別進行了5G應用的試點。五峰山過江通道公路接線是江蘇首條5G網絡全覆蓋的高速公路,通過與省鐵塔公司簽署“五峰山過江通道及南北公路接線工程5G網絡覆蓋”合作備忘錄,明確在五峰山過江通道及南北公路接線工程實施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公共通信基礎設施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待項目建成通車時,實現全線5G公網全覆蓋,共同打造全省首個5G網絡全覆蓋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

5G在智慧港口中的應用。在南京港、江陰港、淮安新港等智慧港口的建設過程中,通過5G基站部署,實現了港口網絡覆蓋和高清視頻回傳,港口數據傳輸中斷頻率降低90%,降低了光纜維護和更換費用,也避免了因網絡中斷造成的業務損失。此外,在太倉港的無人碼頭中也探索應用5G,借助自動化軌道吊、無人駕駛等技術,完成自動化裝卸工藝及平面布置、自動化軌道吊技術實施路徑、碼頭TOS系統和ECS系統的建設,節約人力資源成本,提高碼頭裝卸效率和質量,促進安全生產智能化水平。
5G在客運樞紐中的應用。在南京祿口機場、無錫碩放機場、南京站、南京南站、蘇州北站、蘇州園區站、無錫東站等綜合客運樞紐建設5G體驗展廳。體驗展廳采用5G室內分布技術實現網絡覆蓋,為旅客帶來5G極速帶寬體驗,包括5G高清視頻、5G+VR沉浸式觀影、基于5G的出行查詢等應用服務。
高速鐵路是城市化進程中的關鍵一環,是中國技術面向世界的名片。目前江蘇省在建的鐵路項目共4條,分別是滬通鐵路一期、連淮揚鎮鐵路、鹽通鐵路、蘇南沿江鐵路,在建里程853公里。還有揚鎮寧馬鐵路全線、蘇錫常快線、寧滁蚌亳鐵路、蘇州經淀山湖至上海鐵路江蘇段和如通蘇湖鐵路蘇州至吳江段等項目正處于規劃中,將在“十四五”全部實現開工建設。
《交通強國建設江蘇十大樣板實施方案》提出:至2020年末,江北干線鐵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全省高快速鐵路里程達到2700公里左右,覆蓋超過70%的縣級及以上節點,基本實現以軌道交通為客運主骨架的“兩小時江蘇”。
至2025年末,區域內國鐵干線網全面建成,基本形成城際鐵路網主骨架,市域(郊)鐵路發展取得突破,承擔通勤功能效果顯著,基本形成沿江城市群內部1小時、中心城市與毗鄰城市0.5小時至1小時交通圈,基本實現對20萬人口以上城鎮的覆蓋。
至2035年末,沿江地區軌道網總規模達5000公里左右,建成“領先國際、示范國內、1.5小時通達長三角、1小時貫通全市域的軌道上的沿江城市群”,全面建成“軌道上的江蘇”。
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是有效促進新能源電動汽車推廣和應用的重要保障。2017年,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蘇省“十三五”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專項規劃》(蘇政辦發〔2017〕5號),對加快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提出了具體措施和要求。目前江蘇省逐步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以公共停車位、獨立充電站等公用充電設施為輔的城市充電服務網絡和沿高速公路的城際快速充電服務網絡,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需求。
截至2018年5月底,江蘇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覆蓋率超過90%,基本構建完成覆蓋全省的公共充電服務網絡,尤其是京滬高速,實現了服務區充電樁設施跨省全線覆蓋,速度最快可實現1小時至2小時充滿電。
大數據中心建設有助于促進行業轉型。目前江蘇省已建有面向全省的大數據管理中心,通過建設全省統一的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形成全省統一的政務信息共享交換渠道。
當前,江蘇交通正在開展“江蘇省交通運輸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工程”,針對辦公管理、安全暢通與應急處置、統計分析監測和投資計劃管理、公路養護、錨泊調度等83個應用系統和22個移動應用,從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后的實際需求出發,加強應用系統的整合,重點突出行業綜合業務應用的建設,強化應用支撐平臺,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同時,南京、無錫等地市也積極建設交通大數據管理平臺,南京開發了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依托已有交通運行監測及預警平臺的基礎,進一步擴大信息源范圍,通過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拓展交通運行監測及預警的廣度與深度。
江蘇是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產業技術創新活躍,在南京、蘇州、常州等地區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人工智能在交通行業應用探索方面:目前江蘇省在徐州、南京、連云港等地開展人工智能在智慧公路的試點應用,通過開發公路護欄狀態智能監測系統、交通運行狀態分析系統等,利用圖像識別和機器學習技術,提升城市交通綜合管理能力;通過開展人工智能在航運監管、交易仲裁等數據動態分析中的應用,推動口岸監管、海事管理等業務流程智能化,發展智能化海空樞紐港,提升港口運行效率和監管水平;人工智能能夠加速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的落地,通過面向2022年蘇州智能交通世界大會,在蘇州高鐵新城、常州天寧區開設基于V2X的自動駕駛公交線路,在太倉港進行無人駕駛集卡的試點示范應用。
在新基建領域,江蘇交通已先行謀劃,提前布局,積極試點。但是,依賴傳統路徑發展的慣性依然較強,交通發展尚未真正轉到依靠創新的軌道上去,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發展中的應有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有必要圍繞交通強省、高質量發展等要求,突出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快江蘇省新基建試點應用。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新基建符合我國基建補短板的戰略部署,本質上是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設施,能夠大幅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環境感知、運行監測、科學決策和出行服務能力。交通運輸行業需加強新基建相關專題技術交流,逐步提高行業對新基建重要性的認識,對于行業內已有成功試點,加強應用總結和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新基建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部分核心技術尚處于研究階段,開展新基建項目時,要充分考慮技術的發展和迭代,如5G技術,在當前標準尚未凍結、信道編碼、多天線等技術尚未成熟,輕易推廣應用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要特別注意相關設施建設的時機,統籌布局、系統謀劃。
考慮到新基建行業的特殊性,需要持續激發市場活力,積極探索引入社會機制,調動民間資本參與新基建的積極性。針對新基建項目,通過采用政府采購、服務外包、社會眾包等多種方式,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等開展全方位合作,優勢互補,共同加強試點示范項目建設。
新基建是對傳統基礎設施的賦能,能夠以較小的投入來提升既有基礎設施的通行能力和管控效率,政府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中新基建項目比例,從而更大限度發揮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同時,在設計實施過程中,要統籌考慮,如在高速公路投資、規劃、設計和實施中同步考慮車路協同、5G、人工智能等。
基于現有的認識,先期試點一批示范工程,針對已開展的新基建示范項目,總結提煉應用現狀,分析研判發展態勢,會同行業管理部門、業務需求單位等共同挖掘交通運輸行業潛在應用需求,針對新基建5G、人工智能等思路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提出針對性的指導性意見。指導加強各類應用的架構設計,先易后難,不斷深入、由點及面、綜合應用,分階段推進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