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冷補瀝青混合料的種類主要分為3種:一種是采用稀釋瀝青為主材料制成的溶劑型冷補瀝青混合料,這種類型的冷補料在市場上很常見,可長時間存儲,但路用性能普遍不高,并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另一種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作為膠結材料的反應型冷補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較好,但是這種產品成本昂貴;還有一種是采用乳化瀝青作為結合料的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宜在5攝氏度以上,路用性能居中,但需要注意控制乳化瀝青破乳時間。
溶劑型冷補料的研究較完善,已經生產出了多種產品,并在工程中得到應用。美國SHRP計劃中研究了此種冷補料,應用于路面養護時需要考慮3個方面的問題:保證殘留瀝青黏度大,與集料要黏結力強;瀝青黏度不超過6帕·秒,確保混合料的拌和與施工的操作;混合料的凝結時間與結合料的用量和施工天氣相關。SHRP計劃中研制了適用于零下6攝氏度至4攝氏度、4攝氏度至16攝氏度、16攝氏度至27攝氏度3種環境下的冷補材料,可根據不同季節選用材料,但這種混合料儲存時間不足半年。
我國早期引進國外的冷補產品用于路面修補工程,由于價格昂貴,經濟性并不高,因此開展了長時間的探索、研究,新型溶劑型冷補瀝青混合料已在我國公路事業中得到了應用。
1994年山西省公路局自主研發了寒冷季節冷補料的修補技術,在國道108線上的路面試用,試驗路段經使用發現結合料的黏結力過低,易出現二次病害。1996年吉林省針對東北寒冷地區開展了低溫瀝青混合料的研制,可以在零下25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下應用,在國道102線的養護中使用了瀝青混合料,性能優異,被吉林省廣泛應用。1997年,長安大學開發了一種棕色、帶微量刺激性氣味的黏稠狀液體的HU-L型冷補瀝青混合料,這種混合料需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成型,黏結力較好,但是由于添加劑易揮發,不易儲存,需密封存放。2004年,四川省研制了一系列應用于不同道路等級的LB型冷補料,在施工中都有良好的成效。從2009年起山東省臨清公路局開始應用冷補瀝青混合料,在省道322線、315線、260線、258線臨清段試鋪冷補料,試驗段施工和性能良好,并研制出再生PE與SBS的改性冷補混合料,攤鋪成型兩年后,路面未發生二次破壞。
反應型冷補料現有的研究不多,日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探索,開發出了摻加環氧樹脂、水泥、聚合物改性、高濃度乳化瀝青等材料的常溫路面,這些路面具有優異的流動性和使用性能,同時針對常溫瀝青混合料也出臺了具體的試驗測試方法與標準規定。日本要求常溫施工的混合料能夠用于重交通,滿足普通熱拌瀝青混合料的動態穩定度次數的要求,同時可節省資源達到10%以上。
乳化瀝青型冷補料在國外研究較早,英國郝瑞瓦特大學研究人員做了大量的研究,加深了對乳化瀝青混合料的理解,歷經6年得到有關混合料的結論:乳化瀝青與大孔徑的粗級配混合料拌和時,裂解程度相對較徹底,但由于混合料的空隙大,勁度模量較低,易受損壞;乳化瀝青在混合料使用密級配時,混合料的空隙小,不能與足夠多的空氣接觸,不能完全裂解,力學強度低;摻入聚合物的改性乳化瀝青,與混合料拌和性能較高,強度較高,與熱拌料性能接近。基于這些研究理論,運輸與道路研究所針對瀝青路面破損修補及低強度的人行通道,研發一種永久性的冷補路面修補材料(PCSM)。
我國對乳化瀝青混合料也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對“乳化瀝青”立項科研,相關技術人員深入分析、探索,研究的成果主要有:陽離子型乳化瀝青的制備、應用及檢測評價方法;混合料配合比設計,與路用性能的測試驗方法等關鍵的研究問題與施工技術,這一課題的研究對今后我國在乳化瀝青、乳化瀝青混合料的研究中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2003年開始,長安大學、長沙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陸續對普通乳化瀝青混合料、改性乳化瀝青混合料、水泥-乳化瀝青混合料展開研究,并先后提出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及路用性能測試方法,但研發的乳化瀝青混合料還存在著早期強度低(通常只有2千牛到5千牛)、無法長時間儲存、高溫穩定性能差等問題。
歐美國家對冷拌瀝青混合料中乳化瀝青這一關鍵技術深入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對混合料中乳化瀝青建議了幾種主要發展方向。
以控制破乳時間為手段,可以形成短時間內破乳,成為高黏結性的瀝青結合料的乳化瀝青。這種技術常應用于表面處置的噴灑乳液中,在噴灑乳液時,加入適量破乳劑能夠改變破乳時間。表面處置利用這種技術,縮短了破乳時間,這樣不受季節影響能夠在雨霧天氣下等惡劣的作業條件下進行施工。
采用摻加聚合物的方法提高乳化瀝青的性能,乳化瀝青中聚合物的帶有活性物質,在保有普通乳化瀝青的基礎上,增強了乳化瀝青的黏結性,常用的改性劑是SBR和SBS。
制備精致微粒的乳化瀝青。在制備乳化瀝青加入低分子多胺,這種穩定界面活性劑可以有效降低瀝青和溶液間的表面張力;加入酸會降低皂液的pH值,當pH值約等于2至3時,油水間的表面張力最低幾乎為零,這時制作的乳化瀝青分散性能優異,形成1微米至2微米的微小的顆粒。米卡埃爾·英格瑪(Mikael Engma)研究發現粒徑單一細致的乳化瀝青,與集料的分散性強,形成的瀝青膜均勻、節省瀝青的用量,與其他瀝青乳液相比實用性能更強。

高濃度的乳化瀝青可顯著提高瀝青的性能,隨著乳化工藝,乳化設備的改善,制備出的乳化瀝青固含量也不斷地提高。最早生產的陰離子乳化瀝青中瀝青固含量為50%,隨之生產制備出瀝青固含量提高為55%至60%的陰離子乳化瀝青和固含量為65%至69%的陽離子乳化瀝青。法國生產了一種陽離子乳化瀝青,瀝青固含量達到72%至80%,是一種高黏度的改性乳化瀝青。
乳化瀝青主要是應用在溫拌、冷拌混合料、微表處、灌封、黏層、透層及冷再生方面。普通乳化瀝青破乳后性能較低,高溫環境下易發生變形,低溫環境下會發生脆裂,因而發展改性乳化瀝青改善高低溫性能。國內改性乳化瀝青中改性劑以SBR膠乳居多,使用普通的乳化瀝青設備-膠體磨就可生產,但是從近幾年的研究應用中發現,這種改性乳化瀝青的路用性能往往達不到要求,高溫性能偏低,其軟化點低于60攝氏度,不能滿足夏季高溫的使用要求,例如安徽省的養護工程中應用的SBR改性乳化瀝青,采用SBS作為改性劑制備的改性乳化瀝青性能優越,高溫與低溫相比SBR乳化瀝青較優,但SBS改性后,瀝青具有較高的黏度,乳化工藝的困難程度大,因而大多數生產乳化瀝青均采用較低摻量的SBS。但這種乳化瀝青的軟化點低于70攝氏度,延度也低于30厘米,混合料拌和應用時,路用性能仍然較低。
目前,乳化瀝青混合料的應用仍然存在一定問題有待解決。現今乳化瀝青混合料中結合料性能較低,乳化瀝青的軟化點只略高于60攝氏度,5攝氏度延度僅在20厘米左右,不能滿足夏季高溫時路面的使用性能;乳化瀝青混合料的初始強度低,不能盡早開放交通,成型強度、水穩性能較低,修補后路面易出現二次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