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說



摘要:銀行是具有特殊性質的經營機構,其管理效果與信用緊密相關,從而出現逆向選擇及道德風險。目前,我國各大銀行通過引入各類資本實施股份制改造,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貨幣政策有賴于商業銀行得以實現。準確掌握商業銀行落實產權變革可能對貨幣政策產生影響,不論對完善商業銀行產權制度,還是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以收集樣本數據為依據,實證分析商業銀行產權變革對貨幣政策產生的一系列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商業銀行進行產權制度變革有利于改善貨幣的流通速度,進一步影響整個市場的物價水平。根據分析,本文提出一系列商業銀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產權變革? 貨幣政策效應? 影響? 政策建議
一、構建商業銀行踐行產權變革相關影響的模型
綜合研究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和傳導機制,對商業銀行資產行為進行深入的研究,確保我國央行制定的貨幣政策能夠順利實施。本文選取國內生產總值(GDP)、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作為真實反映貨幣政策效果的具體變量。因商業銀行資產行為比較復雜,當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同為經濟人,假設兩者間信息并不對稱,通過博弈分析驗證結果發現:如果中央銀行將流通貨幣供應量當做踐行央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這種狀況下,商業銀行實行的發展策略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貨幣流通速度。與流通的貨幣供應量相關的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中,M表示貨幣供應量;P、Y分別表示商品價格和社會總產出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貨幣量是發展一切物質和精神生產力的主動輪,長時期以來,人們不斷探索貨幣對經濟、貨幣對流通速度的影響,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貨幣理論成為新時期經濟理論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各個國家制定貨幣政策的基礎。傳統貨幣數量理論指出,一個國家貨幣流通速度會因制度、技術等因素的影響,與短期內社會總產出與生產力水平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日常流通過程中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呈現正比例發展關系。由于信息技術、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產出水平日益提高。加之商業銀行產權制度實施變革,商業銀行制定的處理對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貨幣流通速度。在這種情況下,貨幣流通速度不單單作為常量的形式存在。本文通過進一步修正傳統貨幣數量模型,商業銀行實施產權變化與其他因素直接影響貨幣流通速度,實際函數模型如下:
公式(5)中,表示第t期物價水平變化率,表示第t-i期貨幣供應量變化情況;表示第t-j期GDP變化率,L、L代表最合適的滯后階數。通過建立的檢驗模型及相關公式,對各項經驗數據實施針對性評估。獲取b的估計數值后,綜合分析商業銀行實施產權變革后對貨幣政策產生的影響。若參數b估計數值超過0,表示商業銀行具有較高的產權市場化水平,對處于流通中的貨幣政策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如果貨幣當局實施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利于提高貨幣政策的實效性,此時,商業銀行的產權水平較高。當貨幣當局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時,有助于提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二、實證檢驗
(一)挑選典型的變量及數據
依據本國央行制定的貨幣政策,挑選經過調整的貨幣政策檢驗結果為常用指標,本次研究中以CPI作為物價水平衡量指標。CPI能夠真實反映消費者消費水平和勞務價格變化情況。GDP包括消費、政府支出、凈出口額等指標,是判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市場所生產的全部產品及勞務價值,真實展現某個經濟體在一定時期內總產出量,因此,本文挑選GDP水平當作判斷社會產出水平的主要指標。必須注意,商業銀行推行產權變革展現多樣化的特點,其最終表現市場化水平日益提高。由此表明,商業銀行產權市場化水平能夠真實反映該銀行產權變革情況,選用上市商業銀行總市值增長率當做判定其市場化水平(Bank)的指標,依據具體流動情況可把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劃分為流動現金(M0)、流通中現金及活期存款(M1)等各個層次,換言之,M1可以當做引起商品價格變動的指標,其實,活期存款也是我國貨幣當局重點監管的指標。
本次研究中,CPI、GDP數據均來自我國國際統計局網站,流通過程中貨幣量M1源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產生的影響并非直接表現在財務方面,而是在于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實體經濟,進而威脅銀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我國經濟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出現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降、需求不足等情況,銀行業是與宏觀經濟聯系最密切的行業之一,商業銀行如何平穩度過經濟波動期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此時,我國根據本國及國外其他國家經濟發展情況,人民銀行頻繁調整貨幣政策,從而保障經濟處于平穩、可持續發展狀態。數據是展開實證檢驗獲取的最新數據,因此,實證樣本挑選依次采集CPI、MI、Bank每個月及各季度數據。依據獲取的各項數據,對商業銀行進行產權變革后產生的影響及效果進行檢驗。
(二)針對月度數據展開檢驗
由于本次實證研究未選用月度GDP數據,因此,以月度數據為基礎構建的驗證模型不包含GDP指標。根據檢驗并計算有關變量的變動率,并實施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證明其符合建模要求。依據公式(5)對各項參數展開評估,具體結果見表1。表1中,a、b等參數估計值均比0.10小,表明本次研究得出的各項估計結果可靠性較高 。
由表1各項數據發現,上市商業銀行總增長率0.107783,表明商業銀行產權變革與物價水平呈正向變動關系。隨著商業銀行進一步落實產權改革,我國商業銀行產權市場化水平日益提高,商業銀行的貨幣流通速度也會有所提升,這對物價水平產生助漲抗跌的效果。產權變革對調整貨幣政策產生的影響如下:若貨幣當局實施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調整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如果貨幣當局推行比較緊縮的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貨幣政策執行效果。必須注意,表1中前一期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為42.35486,當期貨幣增長率參數為-38.54389。分析可知,銀行對貨幣政策實施調整時呈現時滯性的特征,銀行實施合理、靈活的產權制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調整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
(三)季度性數據檢驗結果
為綜合分析、了解商業銀行實行產權變革之后對貨幣政策產生的一系列影響,在此基礎上增加GDP變量,根據所選時間段的數據采用模型(5)評估各項參數,實際結果見表2。
在利率市場化發展背景下,商業銀行可以在浮動區間進行自主定價,逐步擴大自身的經營權。同時,結合商業銀行自身的資金供求、資本結構等因素,便于商業銀行優化配置資源,達到降低經營成本的目的。由表2可知,依據季度數據進行參數評估的結果與各月度估計數據類似,商業銀行實施產權變革前期市場化水平估計值大于0.1。綜合分析并檢驗數據結果發現,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產權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若貨幣當局踐行相對寬松的政策,商業銀行的管理方法、經營理念等對調整貨幣政策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貨幣當局落實相對緊縮政策時,商業銀行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貨幣政策的調整效果。
三、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會推動商業銀行產權靈活化、多元化發展狀態,也會直接影響中央銀行制定的貨幣政策落實情況。文中綜合分析中國商業銀行發展的現狀,構建產權變革影響貨幣政策踐行效果的模型,選取我國樣本數據,驗證商業銀行產權變革對我國貨幣政策效應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商業銀行產權制度變革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流通速度,影響整個市場的物價水平。如果商業銀行產權變革處于較高的市場化水平狀態,能有效改善寬松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霞,連軍,夏鑫等.貨幣政策緊縮、銀行依賴性與公司現金管理關系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5,25(17):83-85.
[2]苗潤雨,王雙進.略論社會融資結構變化對貨幣政策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15,41(36):85-86.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