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開新 莊輝麒 官金宇
【摘要】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帶來服裝更新快,大量的服裝閑置的情況發生。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的方式對恩施地區服裝市場情況及服裝閑置情況進行分析研究,通過訪談及數據分析得出服裝市場發展前景及廢舊服裝回收處理意見。基于此提出回收閑置、廢舊服裝的對策,以達到節約資源,倡導循環經濟的目的。
【關鍵詞】服裝消費 服裝閑置 回收處理 ?扶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而服裝作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也呈上升趨勢,國民服裝消費占比越來越大,人們追求服裝的個性化、時尚化的消費心理日益突出。數據分析顯示,近幾年來恩施城區服裝店及大小的服裝工廠如雨后春筍誕生,加之人們在淘寶上購買的衣物;與此同時淘汰了大量的過時、較新的服裝,造成了大量衣物閑置浪費。而大部分材質的服裝都能分解再利用,廢舊服裝回收利用對保護環境大有裨益。恩施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及民族服飾,其存在的服裝消費市場龐大,然而恩施地區屬西部大開發地區,經濟相對落后,有些地區是精準扶貧政策幫扶的重點地區,我們基于這些情況提出了建議。
一、調研現狀與結果分析
(一)問卷與調研情況
對恩施市的服裝市場情況和閑置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旨在發現恩施市服裝市場潛力和服裝閑置情況。問卷發放的對象主要是:湖北民族大學、恩施高中及恩施三中等學校的學生;恩施部分小區的居民:圓夢莊小區、花園小區等小區的居民;還有鄉鎮居民,如龍鳳鎮、盛家壩鄉、沐撫鄉等。我們發放600份問卷.成功回收513份,回收率:85.50%;有效問卷473份,問卷有效率:78.8%。
實地調研主要在高校宿舍,城市居民,鄉鎮(包含建檔立卡地區)地區開展,實地調研方式為觀察與座談。
(二)結果分析
通過問卷數據分析可知,被調查地區大部分人購買服裝的頻率在一月和一季左右;大部分家庭年購買新衣物數量在15件以上;且年服裝支出占比在11%~25%之間;97%的人都愿意有自己的個性訂制服裝;據此可見恩施地區服裝消費支出較大,人們對于服裝需求量大,對于服裝的質量、外觀要求高。
有77%的人所擁有的閑置衣物數量在10件以上,而恩施人口基數為400萬,從側面看出服裝閑置的數量之大,資源浪費嚴重,因此解決并處理廢舊服裝閑置問題的行動迫在眉睫。
湖北民族大學學生宿舍、恩施高中及恩施三中學生宿舍,學生追求時尚化、個性化的服裝,服裝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較大,約占11%~25%,學生的衣物較多,出現整理不到位、衣物冗雜的亂象、造成生活空間狹小,嚴重影響了學生們的生活與發展。
恩施市部分小區的居民,每個家庭中的成員都有自己的衣柜,而其中有許多閑置的衣物,而且更新衣物的頻率是每季一買。這表明在恩施城市居民中服裝閑置現象普遍存在,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龍鳳鎮和盛家壩鄉對服裝的更新頻率相對恩施城區較慢,產生的服裝閑置也相對較少,在走訪沐撫鄉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地的村落,少數民族文化氛圍濃厚,具有代表性的土家服飾,如西蘭卡普等,這些服裝深受游客的青睞,而恩施大峽谷地區平均月客流量3到5萬人,其服裝市場潛力巨大。
二、項目受制因素
(一)缺少技術與新元素的投入使平臺服裝定制業務得不到增加
項目前期著眼于團隊服裝定制業務,該類業務雖一次定制數量大,但定制回頭率較低,且經濟利益較低;而個性化一對一VIP定制業務較少,是因為缺少一定的時裝設計技術投入,以至于項目平臺無法廣泛的接受個性化一對一的VIP定制?,F今,服裝商對服裝定制業務的重視與普及,平臺沒有新元素的投入,難以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定制業務就得不到增加。
(二)閑置服裝回收難度大,影響平臺順利運行
人們長期以來對閑置服裝存放箱底忘記及時清理的習慣無法在短時間改變,導致平臺對閑置服裝回收難度大,無法進行下一步的運作,減少了平臺的部分收入,不僅影響了平臺的順利運行,還降低了平臺助力扶貧的力度,無法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項目發展建議
(一)完善經營模式,增加技術投入
基于恩施地區龐大的服裝市場我們決定深入項目建設,成立項目工作室,并著手于服裝市場的開辟,著力解決目前只能進行團隊訂制的局面,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打造特色服裝,爭取將市場面從學校向社會轉化。在工作室的基礎上,拓展線上平臺,例如:微店、公眾號等。增加時裝技術投入,定制大眾滿意服裝。
(二)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打造具有新元素投入的服裝
恩施市有著名的恩施大峽谷、土司城、騰龍洞等旅游風景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厚,少數民族服裝、少數民族手工業品、少數民族特產種類較多?;诖宋覀兘ㄗh從對少數民族文化建設上著手,融入地方民族特色,增加新元素的投入,打造民族文化與現代元素相交融的服飾,增加項目收入。
(三)回收閑置服裝,處理后二次利用
數據表明恩施地區每年存在大量的閑置服裝,大部分材質的服裝都能分解再利用,而恩施政府支持的慈善組織、機關單位、企業,由于其起步晚,發展慢,沒有形成高效的閑置服裝回收體系。對此建議部分服裝制造業拓展服裝服務,建立自由品牌生產、銷售、回收、再利用的模式。
我們平臺開展以發放代金券的方式對閑置服裝進行回收的活動,建立廢舊服裝回收點,對回收的服裝進行嚴格的分類。對于較新的服裝,我們進行嚴格的消毒后打包,通過公益組織進行捐贈;對于較破舊的服裝進行打包后發給服裝廠和新能源廠進行分解再利用。
(四)產業移植
恩施市存在多個建檔立卡地區,城鄉差距較大。我們基于現有的調查報告決定將服裝定制制造業植入貧困地區。在服裝定制模式運營成熟后,我們將選取恩施沐撫地區作為試點,將所產生的模式體系無償提供給該地區,并提供后續服務以及技術支持。對當地進行產業扶植,讓當地居民增加收入,實現脫貧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
項目基金:2019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創業訓練項目:衣就如你,衣舊入心——服裝定制、回收與捐贈平臺(項目編號:201910517025)
作者簡介:雷開新(1998-)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大學學生,本科,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通訊作者:宋娜(1991-)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湖北民族大學思想政治輔導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