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軍
鱖(Sinipercachuatsi),也稱翹嘴鱖、桂魚,黑龍江省也稱鰲花。在分類學上隸屬于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ercoidei)鱖屬(Siniperca),是我國名貴的淡水魚類之一,也是黑龍江省的名優魚類“三花五羅”之一。鱖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刺少,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1]。鱖已成為黑龍江省重點發展的名優水產品種之一,并被遴選為全省水產主導品種之一。2017年黑龍江省鱖產量1594噸。鱖是受歡迎的養殖名優魚類品種,在泰來、肇東、肇源、林甸、杜爾伯特等縣(市)養殖規模較大。鱖的成魚養殖可采取池塘主養、池塘套養、網箱養殖和大水面套養等模式。
1 池塘主養
1.1 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3~10畝,采光條件好,池深2m~2.5m,水深1.5m~2m,底質最好為砂礫底,池底平坦,不滲漏。水量充沛,水質清新無污染,最好有微流水。注排水口設置密眼濾網用于過濾敵害生物和防逃。放養前對池塘進行清整,清除過多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經“試水”后再進行放養。池內種植一些沉水植物,為鱖魚捕食營造隱蔽場所。養殖場供電穩定,交通便利,環境安靜。鱖魚養殖池面積與餌料魚養殖池面積按1:3~1:4進行配置。
1.2 魚種放養
1.2.1 夏花當年育成商品魚放養模式
5月下旬至6月份,采取低密度放養原則,放養3cm~4cm的鱖夏花魚種600~1000尾/畝,套養規格10g~15g的黃顙魚種30~40尾/畝,適當搭配鰱、鳙調水。當年秋季鱖出池規格可達300g~400g,畝產可達210kg~330kg,成活率一般為70%~90%。
1.2.2 1齡魚種育成商品魚放養模式
5月上旬,放養50~100g的1齡鱖魚種500~700尾/畝,套養規格15g~20g的黃顙魚種40~50尾/畝,適當搭配鰱、鳙調水。至秋季鱖出池規格可達400g~500g,畝產可達225kg~300kg,成活率可達90%以上。
1.3 餌料投喂
1.3.1 自繁餌料魚
4月下旬至5月初,在鱖魚池放養2齡鯽魚500尾,用于自然繁育鯽魚苗作為鱖魚夏花入池的前期餌料。也可放養繁殖力強的麥穗魚、鳑鲏等親魚10kg~20kg/畝,讓其自然繁殖作為餌料魚。放養鳑鲏魚需同時投放河蚌作為其產卵場。
1.3.2 投喂野雜魚
就近在水庫、河流捕撈活野雜魚,每3~5d投放一次,保證池中野雜魚的尾數為鱖魚尾數的5~6倍。
1.3.3 餌料魚專池培育
在餌料魚池養殖鯪魚、鯉魚、鯽魚、草魚、鰱魚、鳙魚等,餌料魚為鱖魚體長的1/2左右,餌料魚的規格可通過調整投飼量進行控制,確保適口性。每3~5d投放一次,保證池中野雜魚的尾數為鱖魚尾數的5~6倍[2]。應注意投喂不同規格的餌料魚,兼顧鱖魚的生長大小差異。鱖魚養殖餌料系數為4~5,即4kg~5kg活餌料魚可養1kg鱖魚。根據鱖魚的放養規格、預計出池規格、預計產量等合理計劃餌料魚的品種、規格、數量。在池載力許可的情況下盡量保證餌料魚的密度,防止鱖魚頻繁追逐餌料魚消耗能量。
1.4 日常管理
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水色、水質變化及鱖魚的生長和攝食等情況,根據鱖魚是否追逐餌料魚到水面或池邊以及翻出的水花較大來判斷已缺乏餌料魚,及時補充供應。如果餌料魚不能滿足鱖魚需求,應及時購買一部分餌料魚供應。投喂量根據水溫、天氣、溶氧量、鱖魚的攝食等情況靈活掌握。鱖魚對水質的要求高于常規品種,要保持水質清爽,透明度40cm左右。養殖期間經常注換新水,春、秋季每10~15d排除底層部分老水,向上層補注新水,每次視水質情況換水20cm~40cm;夏季高溫季節每3~5d注換水一次,換水量占池水總量的1/5。按照“三開兩不開”的原則開動增氧機,堅持黎明和晴天中午開機1~2hrs,悶熱天氣在午夜至清晨開機,保持全天溶氧在4mg/L以上。
2 池塘套養
池塘套養鱖魚有許多益處:一是可通過攝食池中野雜魚,減少對主養魚的生存競爭壓力;二是可將池中低值魚轉成高值魚;三是通過清除病弱魚降低病害傳播機率。可選擇野雜魚豐富的成魚散養塘或低密度養殖塘套養鱖魚。高密度養殖塘水體載魚量大,水質較肥,易使鱖魚缺氧死亡,不適合套養鱖魚。鱖魚套養量依池中野雜魚數量情況而定,可套養規格3cm~4cm的夏花魚種30~50尾/畝,或套養規格為50g~100g的1齡鱖魚魚種10~20尾。鱖魚規格應小于主養魚。當年秋季可育成規格300g~500g鱖商品魚4.5kg~10kg/畝。需注意鱖魚對藥物敏感,用藥時要慎重,特別是一些殺蟲劑。2000年虎林市一養殖戶采用60畝的小塘壩套養鱖魚取得較好效果,春季從烏蘇里江收購平均規格150g的鱖魚魚種60kg,平均畝放1kg,秋季收獲平均規格1kg的鱖魚成魚240kg,平均畝產4kg,畝增效400多元[3]。
3 網箱養殖
網箱養鱖是在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進行集約化、高密度的一種精養模式。優點在于投入少、餌料魚資源豐富、便于觀察養殖生產效果、回捕率有保障、養殖效率高。部分養殖戶在海林市蓮花湖北寧灣開展網箱養鱖,餌料魚為捕自蓮花湖的野雜魚,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果。
3.1 網箱規格
網箱面積2m2~20m2,箱體長方形,箱高2m~4m,箱體高出水面30cm。可將網箱設置為浮式、固定式或下沉式,一般采用浮式網箱較多。箱體可設置為敞口式或封閉式。可使用聚乙烯網片的雙層網箱,網目大小要兼顧鱖魚和餌料魚規格。
3.2 網箱安置
將網箱設置在水面開闊、水質清新無污染、有微流水、避開航道、風口和洪峰、主流處。在網箱上游10m處設置一道孤形攔網,用于汛期攔截雜物。可多個網箱串聯,多排并列設置,中間間隔1m。魚種放養前15d左右將網箱下水,使網衣附著藻類,可避免刮傷魚體[4]。
3.3 魚種放養
根據鱖魚苗種規格確定放養密度,魚種規格8cm~10cm,放養密度為20~25尾/m2;魚種規格150g~200g,放養密度為15~20尾/m2。魚種入箱前要進行魚體消毒。
3.4 餌料投喂
可配套設置餌料魚池,也可在天然水域捕撈餌料魚進行投喂。每3~5d投放一次餌料魚,餌料魚占鱖魚體長的1/2左右。餌料魚要求充足、適口,保證餌料魚為鱖魚總重的3~5倍。投喂量根據鱖魚攝食情況及時增補,隨鱖魚生長及時調整餌料魚規格。同時要根據天氣、水溫以及魚的攝食等情況靈活調整投喂量。
3.5 日常管理
3.5.1 適時更換網箱
隨著鱖魚和餌料魚規格的增大,適時更換適宜網目的網箱,以確保水流交換暢通。
3.5.2 注意防逃防盜
每日巡箱檢查網片有無破損,設專人看護防止偷盜。
3.5.3 及時清污
及時清除網箱內漂浮物和網片上的附著物,定期清潔網衣,防止堵塞網目影響水流交換,造成缺氧。
3.5.4 注意水位變化
每天收看天氣預報,巡箱時觀察水位變化,汛期和旱期根據水位變化及時加固或移動網箱。臺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加強巡箱,確保養殖安全。
4 大中水面套養
利用湖泊、水庫等大中水面水域開闊、水質優良、野雜魚十分豐富的優勢套養鱖魚是非常理想的鱖魚養殖模式,可利用天然餌料資源增加水體生產力。可放養規格為3cm~4cm的鱖魚夏花魚種15~20尾/畝;或放養規格為50g~100g的1齡鱖魚魚種2~5尾/畝。當年秋季可育成規格400g~500g的鱖商品魚1kg~2.5kg/畝[5]。需要注意的是,鱖魚和懷頭鯰一樣屬于兇猛肉食性魚類,在大中水面放養要特別謹慎,最好經過水產專業人員的充分論證,避免盲目投放,危害主要養殖魚類或其他經濟魚類,導致得不償失[6]。
參考文獻:
[1]孔令杰.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技術[M].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出版社,2004.
[2]李軍.北方鱖魚池塘養殖技術要點[J]. 農村養殖技術,2013,(1): 72-73.
[3]姜殿春,周云龍.小水庫套養鱖魚試驗[J]. 黑龍江水產,2003,(2): 48.
[4]郭貴良.多發山洪的北方中小水庫網箱養殖鱖魚技術[J].黑龍江水產,2009,(6): 11-14.
[5]張光志.北方水庫漁業增效技術措施[J]. 黑龍江水產,2018,(2): 19-21.
[6]孔令杰.鯰魚養殖技術之一:懷頭鯰增養殖技術[J].中國水產, 2004,(7): 38-40.
(責任編輯:孔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