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萍
【摘要】將中職英語與學生職業能力有效整合,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中職英語教學應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視為核心,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視作教學出發點,提升教學效益。以計算機專業為例,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開展中職英語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的整合策略研究,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未來職業生涯中,將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有效融合,構建中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綠色通道,以適應社會發展對職業能力的新要求。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 學生職業能力 整合策略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提出,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能力培養作為英語課程的核心,以能力和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發展及未來職業生涯需求出發,提倡加強學習策略與共通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在職業和生活場景下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是中職英語教學面臨的現實挑戰,將中職英語與學生職業能力有效整合,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就中職教育培養目標而言,中職英語教學應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視為核心,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視作教學出發點,提升教學效益。
《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要求公共基礎課教師應定期到企業開展調研。近年來,筆者多次深入企業考察調研,深刻意識到,中職英語教師應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按照職業工作的過程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未來職業生涯中,將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有效融合,構建中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綠色通道。
筆者以計算機專業為例,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原則,將職業精神培養融入教學全過程,構建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質、職業精神全面均衡的課程體系,開展英語教學與學生職業能力整合的策略研究,以適應社會發展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新要求。
一、激發學習動機,點燃專業向往,強化職業認知
著名教育家贊克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作用”。中職計算機專業的英語教學,應是計算機與英語融為一體的教學。計算機專業中有很多英語術語運用,如果沒學好,將影響專業技術的理解和掌握。英語教師應善于引導,觸及專業需要,強化職業認知。
教師可通過日常英文對話來改變學生英語無用的看法,如你們上網聊天用什么軟件?QQ,原名QICQ,因知識產權而改名,還應了解ICQ、MSN、skype、Gtalk等;再問“電腦裝的是什么系統”,學生會說:Windows XP、Windows2000、Vista等;再問到計算機專業開設什么課程?學生會說:Flash、Photoshop、VB、CorelDraw,等等。這些詞匯和專業密切相關,能點燃專業情緒,激發學習動機。
教師可結合專業需求,編寫專業使用的校本教材,將專業詞匯編輯成冊,作為課外拓展資料。同時,英語術語還要考慮專業語言背景,注意通用含義和專業表達銜接,否則就可能出錯。例如,計算機專業英語中,bus翻譯成“總線”,不能翻譯成“公共汽車”;memory表示“內存”而不是“記憶”;wake up(叫醒某人)專業引申為“激活”,如wake up the system(激活系統);又如,value,要譯成數值,不能是“價值”存儲器,等等。
此外,專業英語中有大量縮略詞,頻繁出現在計算機類文章的索引、摘要、說明書中,如PC(個人計算機)、CAD(計算機輔助設計)、LCD(液晶顯示器)、OS(操作系統)等。這些縮略詞能讓學生熟悉常用開發平臺和工具的英文版本,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
二、激活英語課堂,凸顯專業特色,提升職業能力
當代教育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
“具有綜合職業能力”是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職業能力涉及八項能力,其中“與人溝通、信息解決、與人協助”是中職英語應凸顯的職業能力。教師應激活英語課堂,潤物無聲地將對職業能力形成有益的、能體現專業特性的學科知識滲透到教學中。
例如,在訓練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時,可將計算機領域的英語選段作為閱讀文本,納入教學內容,倡導學生借助網絡平臺實現自我提升。又比如,在訓練表達能力時,可將進口電腦的儀器說明書和使用手冊等內容,作為訓練文本,在課堂上以說明會或產品發布會等形式做推介,鼓勵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完成,讓學生“學會分工、學會表達”。再如,鼓勵學生觀看計算機題材的英文版影視作品,提升英文運用能力,把握專業技術發展脈搏,提升專業認同感。
三、創設多元情境,模擬職業場景,培育職業情感
中職英語應突出職業性。《英語考綱》明確考查學生“英語基本交際用語的應用和識別能力”,教學中,教師應整合與專業相關的內容,創設多元化的職業情境,培育學生的職業情感。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提認為,“只要提供合適的環境和足夠的學習時間以及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能夠學好每一門功課,達到確定的教學目標”。中職英語教師應創設多元情境,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常見職業場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例如,筆者在計算機專業班講授基礎模塊《Unit 2I can do it》時,將課程目標確定為“學習如何表述和詢問個人能力”,并創設“A Job Interview”情境,作為教學拓展和延伸。“工作面試”場景的營造,能引起情感體驗,激發職業興趣,達成教學目標。又如,在講授課題《What Do You Do?》筆者將教學目標定為“職業素養”,通過動畫視頻“猜猜我的職業”,提問:“What is your future job?”展示畢業生運用英語表述職業狀態的視頻,以職場案例激發職業向往。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用英語制作DIY名片,用英文表述職業規劃,進行自薦,在職業角色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四、構建活動平臺,激發職業興趣,強化職業能力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是交際語言教學論的核心。計算機技術發展迅猛,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為適應職業化需求,教師應構建多元生動的“活動課”平臺,挖掘教材與學生的活動因素,激發學生更投入、更持久地學習英語。
近年來,筆者積極探索“活動課”教學模式,以“能力本位”和“工作過程”為導向,把學習過程設計成工作過程,并在工作情境中展開,與學生未來崗位需求切合,取得積極的教學效果。
IT行業、外貿電商運營是計算機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筆者曾設計“網絡工程師求職”“電商編輯員招聘”兩個主題的活動課。
活動一:用英文為某公司制作招聘啟事,設定崗位需求,并模擬求職場景。
活動二:模擬某電商編輯員的招聘流程,開展現場招聘,并通過PPT以問答的形式訓練招聘面試的用語。
通過英語活動課,對接職場與生活,訓練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彰顯職場的真實語境。“活動課”,將訓練與職場實際結合,提高學生在職業和生活場景下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強化職業能力,提升職業文化素養。
美國著名作家特瑞西·克伊德指出:“即使是最麻煩的孩子他也有迷人的特質”。新時期,中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落腳點是“具有綜合職業能力”。作為中職公共基礎課,英語課程的學習,是為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服務,這種職業指向決定了中職英語教學必須堅持“職業精神養成與職業技能培養兼顧”的理念,構建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質、職業精神全面均衡的課程模式,將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貫穿于整個英語教學過程,鑄就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為中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