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婕 佟晨
一、金融資產管理分析是優化中國增量金融資產的主要困難,它其實不單單是優化金融資產增量的前決條件,更是處理不良金融資產的基礎操作
(一)我國金融資產低質量的誘因沒有消失
(1)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壟斷的商業銀行體系和商業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尚未得到實質性改善。貸款資產已成為金融資產的主要部分,系統內融資也已成為融資的主要部分。
(2)有關金融資產管理的社會基礎架構依然不健全。不完善的國內信息披露制度,法律法規,會計制度和信貸經濟體系阻礙了市場機制的運作和銀行的有效運作。
(3)金融的改革與發展無法與金融監管機構的滯后監管水平相匹配。我國金融界中金融界的監督管理力度與不良金融資產息息相關。金融秩序被破壞導致經濟波動,在金融監管水平落后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超額貸款,未經授權的借貸和未經授權的投資直接導致了大量不良資產的產生。
(4)國有企業仍存在低效益傳統問題。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政策下,國有企業的年利潤連年上升,1999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年利潤九百億元,截止2000年11月,重點國有企業實現利潤一千九百億元。在節省開支方面,國有企業通過支持破產兼并而核銷壞賬、七次降息來減少利息、職工下崗分流、技改投入等方面1999年減少6000億開支
(5)金融資產管理微觀層面——商業銀行沒有明顯改善。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會直接決定了貸款資產的質量及數量。商業銀行表面上的商業化改革并沒有觸及根本,即使電子化水平在不斷提高,銀行的業務量數額也有了顯著增加,但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水平嚴重滯后,沒有一個完善的公司績效制度,在這種產權制度的安排下,優化貸款增量仍然難以實現。
(二)限制中國金融資產質量增長新因素
(1)我國部分商業銀行高級客戶流動性較大。金融業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很多資產信用較高的大型企業轉向從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這是由間接融資的門欄較低導致的。同時,這也代表著商業銀行的高級客戶的減少。
(2)我國商業銀行的高級客戶、項目的數量降低。中國1997年的經濟轉型,主要表現為由經濟短缺轉型為經濟過剩。由此引發的宏觀經濟的相關問題有:資本過剩;經濟供給總量相對過剩;經濟增速逐步下降、市場價格持續呈下降趨勢,利率也一降再降。進而使實質性經濟的吸收資金能力減弱;高級客戶數量減少;不良金融資產的庫存的盤活難度較大,金融資產的增量無法進一步優化
(3)國民經濟總體布局的戰略調整與國有企業的戰略改革。在持續的改革中,國有經濟的壟斷地位已開始發生輕微變化。現如今生活中的許多經濟問題,究其根源仍是國有企業的效率低問題,因此我國經濟改革的首要問題就是既對國有企業進行產量調整又進行結構調整。在這一調整過程中,有關產權的大型改組和關于債權債務的大型轉移一定會對打擊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
(4)利率市場化是金融資產管理的主要難題。國內的金融市場變革有著重大進步,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想法是“優先貸款和外幣?!钡?,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資產負債結構對利率高度敏感。它逐步成為了金融管理資產的主要問題。
(5)宏觀經濟更加不確定。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自由化和國際化的不斷完善,國內金融管理資產面臨著國內經濟不確定、世界經濟對兩個主要問題不確定。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通貨膨脹率不斷變化,使銀行貸款評估更加復雜,衡量信貸風險的困難也大大提高;世界經濟的匯率、利率的不穩定性;宏觀經濟的膨脹或緊縮導致貿易條件不斷惡化;個人的資本流動增加了經濟不確定性。
二、優化金融資產增量的策略
(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最大限度維持資產與降低損失
雖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規定公司可以自行管理和處置不良貸款,但這些途徑都必須在完成資產重組和管理重組之后,確保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機制正常進行的情況下才能運作。財務管理資產公司必須為優化增量金融資產做準備,同時要恢復其不良貸款資產。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振興不良資產的比例約為14%。公司對于不良貸款的處置能力不僅會影響到存量資產的數量,更能影響公司的財務管理改革,這樣,公司的利潤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并且有了優化金融資產增加的更好的微觀經濟市場基礎。
(二)金融資產結構的多樣性與調整改革
截止1999年,商業銀行總資產約12萬億元,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總資產約18萬億元。占比百分之七十。這導致商業銀行的資產成為整個金融市場所有資產的主流。國有商業銀行在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由此產生的資產結構已成為限制增量增長優化的主要因素。自1997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貸款資產與總資產的年比率分別為77.64%,77.49%和77.21%。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也直接影響到其他商業銀行的發展。
(三)優化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結構
1998年,企業80%左右的資金來源是銀行貸款,只有20%左右是直接融資。直接融資中有百分之六屬于股票融資,百分之一是債券融資,百分之十屬于商業票據。我國的融資市場中,間接融資占絕對的壟斷地位。這種融資結構并不能很好的與融資效率相匹配。由于國有商業銀行針對低效國有企業的比例較高,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數量不斷增加,但這并沒有導致其他金融市場得到發展。因此融資方式的改革“勢在必得”,以求融資結構實現多元化發展。
(四)建立體制外配置為主導的金融配置體制
系統內財務資源的分配主要依靠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的資本供給制度,不良貸款也“應運而生”。如果繼續保持這種不合理的資源配置結構,不良貸款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多。相反,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于體制外的經濟密切相關。總的來說,體制外的金融資源配置靈敏度高、貼近市場、效率較高。但由于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對于體制外空間的壓迫,以體制外配置為主導的金融配置體制的構建迫在眉睫
(五)調整金融資產區域配置
我國金融資產在區域化配置上嚴重的不合理,例如我國西部地區的配置僅占全國資產總量的15%,這不僅限制了區域的經濟發展,也會成為全國經濟的“短板”。在下一階段,金融資產配置要進行西部調整,這一調整將會使全國的優化金融增量受益。
(六)商業銀行體系的重組與整合
①國有商業銀行縮小規模,只保留地級市以上單位,以期促進地方金融單位的發展。②大力鼓勵外部資金的進入,國有商業銀行不久前實現不良資產分離,適合進行內部股份制改革。③鼓勵外資銀行以多種形式參與各類商業銀行。④構建民營銀行體系來專項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⑤對城鄉信用社進行民營化改革。⑥積極扶持十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出臺相關政策以鼓勵其迅速擴展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