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蓮


摘? ?要:本文針對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環境影響評價問題進行重點研究與分析。立足當前衛生填埋場運行現狀,闡明運行工作環節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標準及相關要點進行研究分析,以期對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運行管理工作帶來推動作用,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優化衛生填埋場環境保護問題的相關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 衛生填埋場? 環境影響評價? 分析
中圖分類號:X820.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2(a)-0122-03
所謂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城市人口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生活服務產生的固體廢物。衛生填埋作為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對生活垃圾處理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我們必須對衛生填埋工作的實施過程予以高度重視,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從多方面進行統籌規劃與科學部署,力求將各項處理措施準確無誤地落實到衛生填埋過程中。目前,國內填埋垃圾量已經占處置總量的85%以上,總體處理情況尚好。客觀角度限于填埋場資金、設計及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導致垃圾填埋處理過程存在較多不確定問題,對填埋場周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亟待解決。
1? 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基礎研究
1.1 環境保護標準
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問題,要求必須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標準進行合理研究與分析。具體標準有:《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等。
1.2 評價范圍
填埋場環境影響的評價范圍問題,要求從地面水環境、空氣環境及噪聲等問題方面進行重點研究與分析。地面水環境評價可以從填埋場場區排水情況入手、空氣環境評價可針對廠界及周邊敏感區域方面入手、噪聲評價可針對垃圾處理場廠界及附近敏感點位置進行合理評價,確保點位不受影響。
1.3 污染控制與環境保護目標
1.3.1 水環境
根據《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的相關規定,我國自2011年7月份始,明確要求現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場應該自覺履行規范標準及要求,按照水污染排放濃度限值要求進行合理處理。
1.3.2 大氣環境
當前,各城市當地環保部門根據環境功能區劃情況,針對場址周圍環境及空氣質量評價問題進行了統一部署與規劃,要求各單位嚴格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內容做好統籌規劃工作,確保填埋場周邊大氣環境不受影響[1]。
在大氣揚塵治理方面,要采取上下聯動、合理推進的部署戰略,對填埋場涉及到的揚塵污染問題,采取重點區域重點排查識別的方法措施,對排放不達標、設施不運行的情況嚴格整治,確保點源管控要求達到預期。
1.3.3 生態環境
填埋場在正式施工建設過程中,一般多會改變原有填埋場建設區地貌特征,甚至會對建設區內的地表植被等造成干擾影響,引發水土流失情況。為防止這一問題的頻繁發生,國家相關部門頒布了法律規定,如《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等,要求規劃人員應從多方面踐行生態環境保護原則,綜合防治、因地制宜確立現場施工方案,防止對現場施工環境、空氣質量等造成不良影響。
1.3.4 聲環境控制
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規定,要求噪聲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必須控制到最低,確保廠界噪聲能滿足聲學環境標準要求。
2? 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環境問題的影響因素研究
當前,多數填埋場建設過程積極踐行了上述法律規范及相關要求,在建設效果方面基本達到了預期。但從實際看,因多方面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填埋場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較多不足問題,對周圍環境質量造成了嚴重污染。主要因為規劃人員在前期準備階段缺乏前瞻性,未立足填埋場環境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考慮,或者片面問題過于明顯,導致后續建設存在較多不足問題。下文主要對填埋場環境問題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與分析,以期給相關人員提供一定借鑒價值。
2.1 場址選擇
場址選擇作為影響填埋場建設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像場址地質條件、地形地貌及周邊環境等因素都會對填埋場建設質量及后續運行產生直接影響。在項目可研階段規劃人員需、從多方面進行統籌規劃與科學部署,對經濟技術問題進行重點研究與分析。
根據填埋場場址運行情況及垃圾庫容量問題進行科學部署,將建設期與運營期存在的風險隱患問題消除于萌芽當中。需注意在場址選擇過程中,規劃人員應該嚴格按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要求進行合理選擇,為后續的運營管理奠定良好基礎[2]。
2.2? 防滲工程
填埋區庫區內的垃圾滲濾液屬于一種具有高濃度特點的有機污水。這種未經處理的水如果不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滲措施,勢必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如果不采取嚴格的防滲措施,會通過地層向外泄漏,給庫區內外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重要的是,垃圾滲濾液過多的時候,會給周圍環境造成嚴重威脅,甚至會對人身健康構成威脅。
為確保填埋場及時運行安全,規劃人員需要根據填埋場環境情況,構建科學、合理的防滲工程。防滲工程設計的好壞往往會對填埋場規劃設計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在防滲工程的規劃與設計當中,應該嚴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標準進行合理規劃與設計,為后續工程安全運行提供相應保障。
2.3 滲濾液處理
能否正確處理好滲濾液問題會對衛生填埋場的運行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建議在滲濾液處理方面,嚴格恪守處理工藝標準進行合理貫徹與落實。圖1為滲濾液處理流程,僅供參考。需注意滲濾液處理過程還應增設污泥脫水流程,以確保滲濾液得以滲透干凈。
2.4 封場工程
一般來說,填埋場若想得到穩定運行,需從多方面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尤其要加強對封場工程的重視程度。實行封場覆蓋工作可以阻止滲水進入以及阻止氣體逃離填埋場。需注意如果封場工作處理工作未達到預期要求,會對填埋場穩定性運行效果造成不良影響。對此,規劃人員最好立足于填埋場現狀,優化現場封場管理工作[3]。
3? 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環境影響評價及措施研究
3.1 生活垃圾填埋場選址措施
填埋場的選址問題,建議規劃人員從下述幾個方面進行重點研究與分析,以期可以為填埋場的后續運行提供安全保障。
填埋場必須重點針對填埋容量問題與使用期限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填埋容量必須滿足設計量要求,且在使用期限方面應該滿足至少10年的標準。場內外部建設條件應該滿足預期規定要求,必須設有垃圾進場道路、車輛維修沖洗設備等以及環境監測系統等現代化裝備系統。如此一來,外部交通與內部管理基本上可以得到充足保障[4]。
生活垃圾填埋過程存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如果環境污染問題過于嚴重時,場區工程建設過程勢必會繼發性引起地質問題。因此在場址選擇問題上,規劃人員應立足于場區地質環境實際特點,明確當前環境區域地質條件、地貌地勢等,重點加強對廠區地質環境評價的重視程度,為后續填埋區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3.2 防滲工程規劃措施
在防滲工程規劃措施方面,現場人員可以從控制地表水與地下徑流滲入量、防滲幕墻以及減少外部水流入等方面進行重點實踐。其中,控制地表水與地下徑流滲入量問題,可以充分利用場區地形條件,構建科學、合理的供雨水導排系統以及地下水導排系統,實現雨污分流。在作業區周圍應該設置排水溝設施,阻擋地表徑流問題侵入,減少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波動影響。
在防滲幕墻的選擇方面,現場人員可以按照垂直防滲技術要求,在防洪壩、邊坡等特定區域采取合理的帷幕防滲技術內容,以期達到預期的防滲效果。在填埋場進入水量問題的控制方面,應重點對填埋場頂部覆土層進行合理設計,目的在于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法,加強對外部水進入問題的防治力度,滿足防滲與濾液處理要求。
3.3 滲濾液處理措施
滲濾液的處理問題,除了按照上述處理工藝流程進行嚴格處理之外,還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強化處理:
(1)滲濾液水質水量檢測。對于地形復雜的填埋場區域而言,在檢測滲濾液水質水量的過程中,應重點針對不同區域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排水措施,盡量減少填埋區水量。環境影響評價人員應切實按照地形地貌要求,做好自然匯水走向問題的調查工作。針對填埋場各個階段的特定性質,明確各階段產水、產氣的實際情況。必要時需對滲濾液與產氣污染控制問題進行合理研究分析。
(2)調節池設置問題。滲濾液處理站設置調節池在很大程度上對滲濾液產生較好的調節作用,利用特定的均和方法與凈化方法處理滲濾液。滲濾液在調節池停留過程中,會受到反應過程的不斷影響,厭氧環境逐漸形成。此時滲濾液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凈化處理,在污染物的去除率方面可以達到15%~20%左右。
(3)滲濾液回灌問題。科學合理的回灌方法可促使填埋場滲濾液得到及時處理,基本不會出現環境污染問題。為進一步促使垃圾滲濾液問題得以解決,現場技術人員可利用土吸附方法,實現對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根據垃圾填埋層厭氧濾床的作用,確保滲濾液得以實現降解。此外,滲濾液回灌可促使垃圾快速分解,為填埋場的穩定運行提供內在驅動力。需注意垃圾發酵產物沼氣的處理問題,應按照既定的原則與要求進行合理處置。
3.4 封場處理與生態環境恢復
填埋場填埋服務期滿后,需針對封場處理與生態環境恢復工作進行重點研究分析。最好從處理滲濾液與填埋氣體方面入手,確保填埋場后續運行效果達到預期效果。一般來說,封場工程主要由生態恢復系統、防滲導排系統等系統構成。封場工程需要從環境監測與回收利用等方面進行重點研究與分析,以防止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正式實施過程中,現場人員可從下述方面進行加強:
一方面,重點統籌規劃、科學部署,針對環境監控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按照突發事件應急措施要求進行加強,如可從垃圾堆體穩定性檢測方面入手,利用水準儀定點觀察堆體的高程變化情況,防止滑坡事故。同時,生態恢復需要終場覆蓋層與覆土層作為支撐條件,立足于當地環境特點,選擇合理的植被種類,防止覆蓋層出現穿透問題。
另一方面,衛生填埋場經過封場處理后,必須嚴格確保周圍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針對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及環境影響報告書情況,作出明確規劃與部署。需注意在此過程中現場人員需按照科學、合理的封場處理與生態環境恢復措施進行貫徹與落實。
4? 結語
針對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環境影響評價問題,應從多個方面進行合理分析,力求明確填埋場環境影響評價要點及亟需注意的問題。根據本文的研究與分析可知,影響填埋場周圍環境質量的因素較多,需要工作人員入場進行詳細調查與分析,根據第一手資料確定填埋場周圍環境特征及工程建設情況。待明確上述問題之后,科學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并從填埋場場址選擇、滲濾液處理、清潔生產、污染控制方法及封場后的生態恢復等進行研究與分析,以期為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提供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黃和平,胡晴,王智鵬,等.南昌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生命周期評價[J].中國環境科學,2018,38(10):3844-3852.
[2] 劉燕,馬揚,張紅俠.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綏德縣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評價[J].環境衛生工程,2017,25(5):36-39.
[3] 葉紅升.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效益分析[D].吉林大學,2015.
[4] 袁文祥,陳善平,邰俊,等.我國垃圾填埋場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J].環境衛生工程,2016,24(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