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加快推進我國經濟新常態進程的發展,政府陸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目的是調整產業結構,釋放產能。基于此,我國政府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策略。本文以典型廠商(江鈴)為研究對象,對江鈴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以期指導江鈴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提升企業競爭力。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發展戰略 ?江鈴汽車
一、研究背景
本文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主要針對于企業,結合江鈴公司發展的具體實際,以企業發展戰略理論為指導,嘗試進行企業發展戰略進行研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結合供給側改革的政策背景,以期指導其轉型發展,也為其他企業的轉型提供借鑒。
二、江鈴經營現狀及問題分析
江鈴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長城、吉利公司。江鈴在國際市場具備一般的競爭優勢。江鈴與其他廠商相比,對零部件有很大需求量,而在行業供應廠商中同質性嚴重,有多家產品可選。同時江鈴加大核心零部件資金投入,與知名企業加強合作,具備一定的生產能力。江鈴汽車產品的出口國家多,出口產品數量有限,因此單個市場出口規模小、數量分散,購買者的議價能力較弱,所以江鈴處于主導地位。
三、江鈴供給側背景與公司新戰略模式選擇
(一)供給側背景下江鈴的SWOT分析
優勢分析。江鈴企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技術人才儲備豐富,江西是最早生產的省份之一,培養了很多關于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與此同時,江西省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吸引了很多的高端人才;第二技術研發能力強,從2014年提出提出“20115戰略”開始不停刷新自己的實力;第三具有競爭力的零配件供應商,目前,在江西小藍生產基地已有145家零部件企業落戶開發區。這為江鈴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劣勢分析。江鈴長期專注于皮卡、輕卡、商務車、SUV的推廣,一直要打造自己的明星品牌。現階段,在國內市場上江鈴皮卡、輕卡商務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在國際市場上,因為江鈴缺乏適當的品牌形象宣傳,從而導致了品牌影響力較弱的局面。
面臨的機會。2016年3月9日,我國發布了《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方案》,提出:完善沿江重點城市制造產業鏈,發展新能源產業,打造產業集群。江西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給江鈴提供了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同時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亞歐大陸的經濟發展版圖,構建了新的國際經濟秩序、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
面臨的威脅。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經濟發展遲緩,全球競爭愈發激烈,各個國家為了快速復蘇經濟,開始重點關注發展中國家。自2000年以來,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雙邊貿易額呈現出大幅度增長的趨勢。當前國內經濟面臨去產能、調整經濟結構的發展形勢,政府開始調整經濟發展觀,投資方式不再局限于過去傳統的直接投資。
(二)公司新戰略模式選擇
通過前文的SWOT分析,總體來說,公司發展的優勢大于劣勢,機會大于威脅。公司內部的優勢因素是實施差異化戰略的前提,江鈴雖然生產規模大,但低端產能嚴重過剩,產品不具備競爭力和高盈利性。事實上,企業的優勢資源讓差異化戰略的實施具備了最基礎的要素。供給側改革提供的機遇是實施差異化戰略的條件。面對國內供給側改革,江鈴公司更應該立足自身特色優勢,加大研發投入,利用“互聯網+”、“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推進個性化的產品定制,研發高端,布局海外市場,延伸下游產業鏈,才能真正實現企業轉型發展。
四、江鈴發展新戰略的實現路徑
(一)實現個性化生產
精準的需求定制已經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有效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而“互聯網+”、大數據等的應用,讓用戶需求導向的產品定制成為可能。江玲實現個性化生產,重要的一環就是用戶需求導向的產品定制。通過大數據分析,依托技術與智能化實現差異化,滿足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對比我國與國外出口上的競爭力水平,但凡出口競爭力水平高的國家,都十分重視在產業領域的技術投入和資金支持,以實現本國產業先進的生產技術很和工藝水平。江玲企業也需要從中獲取良好借鑒,加大產品研發投入,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和水平。
(三)實現綠色發展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的要求,江玲企業要堅定不移嚴守環境保護紅線,把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作為公司戰略發展要素。江鈴公司一是未來在環保管理方面,要強化對無組織排放的監督管理,實施精益督查監測。二是落實環保工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三是持續完善應急預案制度,有效規避環保風險。
參考文獻:
[1]S. Frederick.The Key to success in Afghanistan:A Modern Silk Road Strategy[J].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2010,(3):56-62.
[2]Robert Berke New Silk Road Could Change Global Economics Forever[J].The Times ?Week1y,2015,(5):38-39.
[3](美)邁克爾辛格.中國一伊朗探戈舞:核協議為何對中國有利[J].參考資料,2015. (8) : 16-18.
[4]Justyna Szczudlik-Tatar.China's New Silk road Diplomacy[J] Policy Paper,2013,(34):82-83
[5]Camille Brugier. China's wayahe new silk road[J].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2014,(5):1-4.
[6]C.K.Prahalad, GH.manor. The Coil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7): 212-224.
[8](美)菲利普科特勒.混沌時代的管理和營銷[M].華夏出版社,2001,(1): 49-51.
[9]ColinPrice, ScottKeller. Beyond ?Performance:How Great Organizations Build Ultimate Competitie ?Advantage [M]. New York: John Wiley&Sons Inc, 2011,(1):123一124.
[10]張莉.“一帶一路”倡議應關注的問題及實施路徑[J]中國經貿導刊,2014, 27: 13-15.
[11]楊恕,王術森.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及其挑戰[J].蘭州大學學報,2014, 42 (1):2 3-29.
[12]凌激.關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思考[J].對外經貿,2014, (2):11-12.
作者簡介:李艷(1996-),女,漢族,四川巴中人,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單位:重慶工商大學會計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資本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