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剛 韋榮煥
【摘要】合作學習是我國新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良性的競爭意識,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與人共事打下堅實的基礎。小組合作的高效,也就意味著課堂的高效。
【關鍵詞】精心分組 選好問題 精彩展示 實時調控 重視激勵
近幾年,教育界大力倡導“高效課堂”,要求創建“自主、合作、交流”為理念的學習模式,把課堂還給孩子,全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廣大中小學教師也越來越關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與實踐,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形成了“先學后教、小組合作、當堂訓練”課堂導學教學模式,課堂重心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隨著課改的逐步推進和深入,這種學習方式越來越被老師們接受并實踐著。小組合作的高效也就意味著課堂的高效,因此,把握了小組合作學習就抓住了高效課堂的靈魂。本文將探討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讓課堂更加高效。
一、精心分組,教給方法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須精心分組并制定相關的合作規則,教給學生合作方法,同時根據目標任務對組內成員進行角色分工和任務安排,要求所有成員參與合作。
1.劃分學習小組
高效課堂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的,構建學習小組是進行高效課堂的前提。因此必須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成員科學安排,角色合理分工,能力有序培養,確保小組合作學習高效有效。
在構建合作小組時,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應協同合作,本著“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既要使組間盡可能實力相當,又要確保每個小組內部成員在總分異質前提下的差異均衡。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習小組不是普通課堂上同桌前后位的簡單組合,而是科學合理的分組。它要求每個小組在構成上要注意小組成員的性別、學習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點、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差異,使每個小組成為班級的一個縮影,既為小組內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礎,又便于小組間開展公平競爭。
2.教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
為了更好地實施學生的合作交流,更好地發揮小組人員的作用,不僅要明確小組人員的職責,還要開展系統有效的培訓,充分發揮小組人員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產生實效。培訓包括:
一是學習規范的培訓。包括學習流程、課堂發言、作業要求、合作規則,等等,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和基本要求。
二是團隊意識和互助意識的培訓。要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和活動,讓不同質的學生都體驗和感悟到團隊和互助的重要,以強化團隊意識和互助意識。
三是組長的培訓。首先,要明確小組組長、學科組長和小組內不同角色各自的責任和作用,并且指導他們如何開展各自的工作。其次,要定期召開小組組長和學科組長會議,交流和分享經驗與體會,共同尋求有效的管理方法。再次,老師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互助意識的培養,在合作中要求每個組員都要勇于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特別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還要學會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有利于培養后進生自信心。
二、確定合理的目標和任務
確定合理的目標和任務,是合作學習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建構好合作小組之后,我們首先要確定合作目標,兼顧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目標的設置應突破知識目標的局限,應該讓學生在認知、情感和技能上均衡發展。如通過思維觀念的碰撞,營造出競爭合作的氛圍、在知識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凝聚力和友誼。
另外,要設置合作任務。設置任務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教學原則,盡可能充分考慮學生個體間發展的差異。教師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為了形式而交流,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教材,審視教學內容,把精心設計的問題展示給學生,這種合作交流才會有意義的,應該合理設置合作任務,這些任務一般有以下特征:
1.有一定的思維價值
進行合作交流的問題必須是小組的智慧才能辯明的,有思維價值的。本節課的重難點,有爭議的問題;開放性的題目等,都要通過合作交流,互相觸動,互相補充,達到相融統一。
2.非合作不能完成的
有些問題(特別是操作方面的問題),靠一個學生是無法解決的。這時的合作交流,更能體現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
三、充分地準備,有效地展示
在任務活動付諸實施后,教師應該有效組織學生的展示活動。正如英國作家蕭伯納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個思想,甚至多于兩個思想。”
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思維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小組合作交流前根據教材特點,多留給學生一些獨立探索的空間,恰當地指導學生收集有關信息,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展示過程中,我們教師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展示能力,讓弱勢學生都敢說,讓優勢學生能說會道,培養學生清晰表達的能力。在學生交流展示時,老師要有等待5秒鐘的耐心,讓學生在老師比較少的追問和干擾下完整地闡述觀點。這樣,即使反應慢的學生也有機會與反應快的學生站在同一思維平臺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得到同伴的尊重和關注,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展示自學成果時獲得成功的喜悅,都能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得到發展。
四、實時調控,及時指導
當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時,教師不能冷眼旁觀,更不能做自己的其他事情,而要認真做到兩點:一是要給學生合作交流足夠的時間,只求形式而不講實效的做法萬萬不可取。二是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合作交流的情況。實時調控學生交流的過程,收集討論時的各種信息。及時發現每個學生參與的程度,去發現組員分工是否合理等問題,只有發現問題,及時指點,合作交流的效果達到預定的目的。
五、總結評價,重視激勵
評價是保證,評價是武器。積極有效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小組合作來促使學生對問題的全面理解和深化建構,從而實現集體共贏,所以教學中要有科學有效及時的評價和激勵措施。在組員匯報合作交流時,教師不但要對所得的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小組及組員的表現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這樣才能激勵學生上進,促進學生勤于思考、樂于交流合作。一旦評價機制不健全,評價標準不合理、不及時,就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對小組交流要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可以教師評價、生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要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反思與總結,增強團體意識,進一步促進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因此要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深入有效,使之真正成為有效可行的學習方式。在合作交流這種學習方式中,只要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大膽地表現自己,展現自我,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定比較顯著,課堂的高效一定會隨之而來。
參考文獻:
[1]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
[2]簡純.高效課堂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數學教學與研究,2015,(5) :43.
[3]葉秀丹.淺析有效合作學習的條件——由美國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和特點引發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