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要】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也離不開語文教學,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因此,探究構建高職語文課程教學和校園文化相融合的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職語文 ?校園文化 ?相融合
進入新的世紀,蓬勃發展的高職教育也迎來了新的競爭與挑戰,如何深化內涵建設,鑄就自身特色,提升競爭實力,已成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校園文化作為高職院校綜合實力的重要代表,在提高教育質量和凸顯辦學特色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高職院校發展道路上必須重視的一環。高職語文課堂教學,是弘揚和踐行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是沉淀和挖掘校園精神的過程,是校園文化的“營養液”,校園文化是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的“情境場”,高職語文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現實卻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傾向于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忽略了精神文化的作用。同時,高職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成為學生眼中的 “備胎課”,成為高職教學體系中的“雞肋”。
一、現實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課程設置不合理,重視度不高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側重于專業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應用觀念,學校把大量的課時用于安排專業課程和實操課程,沒有充分意識到語文課程對學生素質教育的意義,因此,很多高職院校的語文課程課時安排很少,可謂形同虛設,甚至一些高職院校不設置語文課程,語文教學被嚴重邊緣化。此外,由于語文教學的教育需要通過長年的累積才能體悟到所學知識帶給自己的文化積淀,無法同專業課程那樣直視教育成果,導致高職學生對語文課程的重視度不高,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語文素養欠缺。
(二)語文教學內容重知識輕素養,應用性不強
由于語文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中的許多場景下、與人交流中都需要我們的語文知識積淀,因而語文素養是必不可少的。高職語文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的基礎課程又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環節,相比其他課程,“高等知識教育”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完備的兼容顯得更為重要。但從目前來看,由于對語文課程教學功能的認知還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并且語文知識的教學內容大多脫離生活實際,老師不能從語文知識上引申出適用于當今社會的現實道理,使學生不能從語文課中收獲實際生活內容,形成語文教學理論大于實踐,導致學生只能學習課本知識,對學習到的知識不知道應用于何處,進而造成高職學生不能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實際運用能力差、沒有實際工作能力等后果。
(三)語文教學模式單一,課堂參與度低
目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模式多數采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比較單一落后,老師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枯燥無味,學生參與度低,欠缺自主思考的意識和意愿,甚至有的學生認為語文課的學習沒有意義,聽不聽無所謂,進而造成學生語文素養低下,影響學生自己的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
二、高職語文課程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的途徑
(一)語文課程設置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
高職課程中,專業課程主要承擔知識、技能傳授為主的教學任務,而高職語文課程則承擔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人文任務。因此,高職語文課程的設置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對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探索高職語文課程設置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在關系,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例如,開設“中國傳統文化”、“漢字的魅力”、“名人名篇賞析”、“實用應用文寫作”、“《論語》與人文素養”等人文類選修課程可以彌補這一欠缺,既可以豐富高職語文課程體系,又為高職教育提供更大的張力,使高職語文成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營養液”。
(二)語文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
高職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拓展具有人文色彩的課程內容。教師要能深度挖掘作品的文化精神和人文情懷,側重于情感的熏陶和審美情趣的指引。正如總書記說的“通過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學素養,在詩詞歌賦方面有很高的造詣。總之,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 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們體驗了經典文學文化名著的魅力,感悟了文學作品的豐富內涵,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不拘一格,暢所欲言,人文素養進而得到了提升,還使課堂氛圍被濃重的文化氣息所環繞,對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起到推動作用。
(三)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
將語文課程教學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達到學以致用,相互促進的目的。高職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創建第二課堂活動的展開,為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愛好和特長的平臺,創造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用優秀的文化活動占據校園文化的主要陣地,使校園文化成為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的“情境場”,來提升語文教學的課堂效果。如開展主題的班會活動、文化專題講座、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賽、小品表演、征文比賽、板報比賽、活動策劃大賽等。此外,還可以通過情境演練,讓學生扮演某角色,在情境中去發現各樣問題,處理各種矛盾,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通過這些活動,加深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和以后所從事行業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總之,高職語文課程教學能夠在許多方面能夠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是校園文化的“營養液”;校園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是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的“情境場”,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應不斷進行探索與校園文化融合的途徑,既有利于高職語文課程建設,又有利于校園文化建設,從而推動高職院校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亞華.困境中突圍——淺談當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困境及出路 [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5).
[2]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 80 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EB/LO].(2013-3-1).http:∥www.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