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妍

【摘要】鑒于中國當今社會存在男女收入差異現象,總結了近年來國內針對勞動力市場性別差異的相關研究,并側重實證研究部分,歸納了由于性別歧視帶來的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以及分析了家庭對子女的多元教育從而帶來的子女個人能力的提升是否能夠縮小收入差距,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性別收入差距的社會文化根源,縮小男女收入差異的實踐。
【關鍵詞】收入差距 ?性別歧視 ?多元教育
一、 文獻綜述和理論假說
(一)文獻綜述
我們將教育視為一種投資,那么這個投資決策在大多數時候是由父母為子女選擇。Yang and Qiu(2016)研究了中國的教育成本、收入差距問題,發現不同家庭在孩子義務教育階段的成本投入直接影響子女的收入水平。我個人猜想,成本投入越高子女越有更大的可能縮小未來工作后的收入差距,楊娟等人構建了一個四期的世代交疊模型,他們用校準方法模擬了各種教育經費的投入模式,發現增大義務教育階段的經費投入有助于降低收入差距,證明了上述猜想。
(二)理論假說
我們已知,加大對子女的教育投入會縮小收入差距,如果一些有著重男輕女觀念的父母轉變觀念,重視對女孩的多元教育,應有更大可能縮小當今的男女收入差距。因此,本文提出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與理論假設。在我們的模型中,同質教育下,教育的度量為個體受多元教育的程度(父母的教育選擇),從而進行實證分析,多元教育會影響收入差距。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兩個基本假設。假設一:多元化教育會提升個體的收入水平。假設二:女性接受多元教育對收入的提升要高于男性。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樣本來源與變量定義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教育回報率——個人月收入(Salary),其定義為個體的月收入的自然對數。解釋變量為性別(Gender),這是一個虛擬變量,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另一個被解釋變量為是否接受過多元化教育(education),接受取1,否則為0。
為了緩解由于個體所處層次的不同而帶來的對月收入的影響,本文選取了教育背景(Degree)、工作年限(Year)作為控制變量。并固定了工作地區效應(Region)以及工作行業效應(Industry)。其中教育背景(Degree)為一個多值虛擬變量,定義為大專及以下取0,本科為1,碩士為2,博士為3。工作年限(Year)為個人工作時長的自然對數。工作地區(Region)及工作行業(Industry)的分類參照中國統計年鑒對地區及產業的編號進行設定。
(二)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在剔除了殘缺樣本后,本文共獲得560個有效樣本。
(三)計量模型的設定
本文采用固定了地區與行業效應的固定效應模型對以上數據進行異方差穩健回歸。對于計量的模型的具體設計如下:
(1)Salary=a0+a1Edu+a2Gender+a3∑ControlVars+ε。
(2)Salary=a0+a1Edu*Gender+a2∑ControlVars+ε。
本文將用模型(1)對假設1進行檢驗,同時用模型(2)對假設2進行檢驗。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根據表中的結果,從(1)、(3)中可知,不論是只控制行業效應還是地區效應、行業效應都控制,個體的工資水平均會受到接受多元教育的正向影響,這也就支持了本文的假設一,這一結果在1%的水平是顯著的。通過(2)和(4)兩列可以看出,在加入性別變量后,接受多元化教育依然對個體的收入水平有促進作用,同時可以觀察到,性別對收入也具有促進作用。這也說明了在工作當中,企業內的性別歧視是真實存在的,這一結果也與前人的研究成果相符合。
結果可得,在兩種控制不同效應的情況下,女性接受多元教育所獲得的回報比男性要高。
三、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女性接受多元教育,加大對女性的教育投入是縮小甚至消除男女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研究表明加大對女性的教育投入,使其接受多元文化教育有利于女性的發展,并且使得男女收入差異存在縮小的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家制度與政策支持可以與其同步推進,通過對女性的教育扶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女性的收入水平。在完善與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大力宣傳男女平等的思想,改變傳統家庭的教育觀念,擴大父母在女孩身上的教育投資,使得女性有機會接受多元教育,發展女性自身潛力的同時,縮小男女收入差距。
參考文獻:
[1]劉愛玉,佟新.性別觀念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國婦女地位調查[J].中國社會科學,2014.
[2]劉愛玉,佟新,付偉.雙薪家庭的家務性別分工: 經濟依賴、性別觀念或情感表達[J].社會,2015.
[3]卿石松.性別角色觀念、家庭責任與勞動參與模式研究[J].社會科學,2017.
[4]中國性別角色觀念代際傳遞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8.
[5]卿石松,吳愈曉.中國城鄉居民教育獲得的性別差異研究[J].社會,2012.
[6]吳愈曉,吳曉剛.城鎮的職業性別隔離與收入分層[J].社會學研究,2009.
[7]楊菊華.傳續與策略: 1990 - 2010 年中國家務分工的性別差異[J].學術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