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們的地理課堂很多時候都比較枯燥乏味,影響了教學質量提升。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行以下的思考。
【關鍵詞】地理教學;興趣培養(yǎng)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可以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后續(xù)課程內容的講解做好鋪墊。比如,在講《地球圈層結構》的時候,可以通過設問:如果我們從學校往下鉆探,能不能鉆穿地球?會遇到什么問題?有沒有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有了懸念,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先給時間讓學生去尋找答案,然后老師再進行總結分析,這樣整節(jié)課的內容可以圍繞這個問題有序開展,同時也能將學生心中的疑惑慢慢解開,讓學生體會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時所帶來的成就感,原來地理這么有趣!
二、提高語言魅力,為課堂添彩
語言是我們的課堂組織教學的主要工具,充滿魅力的語言可以為學生營造一份快樂,輕松的氛圍,讓課堂妙趣橫生,滿堂生輝。在地理課堂上,教學語言不僅要表達準確,符合科學性,還要邏輯嚴密,精練通俗。適當運用一些趣味語言,如諺語、詩歌、俗語等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這些充滿智慧的語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地理知識和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講新疆地區(qū)晝夜溫差大的特點,非常形象,易于理解和記憶;用“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詩句講述“山谷風”引起的巴山夜雨現(xiàn)象;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講山地垂直地域分異……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還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三、巧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感知力
時代飛速發(fā)展,我們的教學也應該順應潮流,做到與時俱進。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以講授為主,較為枯燥、乏味、抽象,尤其是針對一些原理性,空間性思維較強的知識時,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很大困難,讓課堂失去了生機和活力。多媒體教學形式多樣,生動形象,圖文并茂,合理利用可以化繁為簡,深入淺出。讓學生換一種方式學習知識,不僅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還能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更為容易,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作用明顯。
多媒體教學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地理過程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三圈環(huán)流”“季風的形成”“板塊漂移”等重難點,通過多媒體教學后學習效果明顯提升。在備課的時候,需要對多媒體資源進行精挑細選。課堂引用的圖片一定要清晰準確,文章要積極向上,視頻的時長和內容也要與所講內容相符合。總之,用好多媒體,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聯(lián)系生活,提高學習熱情
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日常的衣食住用行到天氣變化,自然災害,地區(qū)的戰(zhàn)亂,國際交流合作……都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學生對這些地理知識有一定了解,但很多都是表面的,沒有認真去分析背后的原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學生身邊的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入手,庖丁解牛,將地理知識是如何在生活中應用的娓娓道來,讓學生感受地理的神奇與魅力,從而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用設問“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現(xiàn)蔚藍色?”來講“大氣散射”;用“十霧九晴”的現(xiàn)象來講“大氣的保溫作用”。在講“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時候讓學生自己先去收集礦物、巖石實物標本并觀察它們的特點,要比上課用圖片講三大類巖石更加的直觀和有效。在講交通運輸布局的時候用學校附近的“港珠澳大橋”的案例,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總之,要讓學生了解地理就在我們身邊,鼓勵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生活中處處是學問,永遠保持一顆強烈的好奇心,這樣教學效果自然就提升了。
五、動手實踐,增強趣味性
讓學生動起來。在教學中可以精心設計一些互動環(huán)節(jié),改變老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構建課堂中來,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利于突破課程中的重難點,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例如,講世界地理的時候,可以讓去過的學生,把自己感受到的所見、所聞、所感說出來。這些親身經歷書本上沒有,學生愿意聽,同時也能引發(fā)更多的共鳴與思考,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課堂中還可以開展一些小活動或小游戲,寓樂于教。例如,在講洋流分布規(guī)律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討論總結北半球和南半球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并找代表上黑板總結討論結果,老師最后進行點評和補充。每學期期末考試前我都會和學生玩一個小游戲:“我來出題考考你”,學生可以在考試范圍內自由命題,可以查找課堂上能用到的所有地理資料,并給出參考答案。然后每位同學依次說出自己的問題,其他同學則進行回答,馬上公布答案,達到考前動員和戰(zhàn)在出題人角度思考的目的,復習效果良好。在動手實踐中不僅鍛煉了溝通,組織,協(xié)調能力,還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生不僅體驗到了快樂,也學到了知識。
六、走出課堂,拓展學生的興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這么大,一定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去做志愿者,長途旅行,鄉(xiāng)土調查……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社會百態(tài),學會責任與擔當;走進大自然領略山川河流的壯闊,體會尊重自然,珍愛生命的可貴。走出課堂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了綜合能力,形成一個主動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地理教學中不僅要教知識,還要教方法,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中的興趣培養(yǎng),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合作,樂于探究,長大后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梁愛麗.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J].吉林教育,2017(9).
[2]哈國雄,王淑紅.淺談地理教學中興趣的激發(fā)[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7(19).
[3]李平.激發(fā)學生學習好奇心構建精彩地理課堂[J].高考,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