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笑勤
【摘要】情境教學是尋找教材的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相聯系,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 。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教學;引導;主體
《英語課程標準》認為,“外語教育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創設語言學習的情境,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實現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圖文聲情并茂的“導”和“演”,激發學習熱情
“導”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編排好上課程序,利用電教平臺,輔以實物、圖片等,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的示范性表演,教師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是師生表演,教師引導學生更好地用新的語言材料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第三是生生之間的表演或閱讀、寫作。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授開心英語Book1 Unit 3 Animals時,我利用教學平臺展示一幅動物園圖片,并播放具有童話色彩的語言和語調,模仿各動物的有趣動作,呈現單詞和對話,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再利用動物的頭飾讓學生模仿教師扮演角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摸擬的真實性,突出情景教學的靈活性,有效引導學生學習。
二、舉一反三的“導”促“演”,教學相長
在教學中,創設典型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操練,讓學生能夠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觸類旁通。如,教授Book7 Unit 4 Keeping clean時,我首先讓學生觀看Gogo兩幅不同的房間圖,老師和學生對話,進行句型的示范和教學。跟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對話,引導學生去發現句子的規律、 特征,培養學生的思維。然后不斷變換情境,讓學生根據范例進行對話操練,替換形容詞,編對話。收到潤物無聲,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知人善教的“導”和“演”,促進主體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因此,創設情境進行活動要做到因生施教,進行差異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多層面,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機會鍛煉。如,教學開心英語Book5 Unit 6 Shopping for a school party,在學生掌握了購物的語言知識后,我創設了幾個不同的購物情境。讓學生以“自由搭檔”和“固定搭配”組成“臨時劇組”,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現實中的購物過程,展開情境對話練習。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活動,培養學生即興發言的能力,活學活用。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開發了學生的多元智能,全面“開花”。
四、巧妙設疑的“導”和“演”,激發興趣,培養主體思維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思維永遠從問題開始。
(一) 設置提問,導入新課。導課應該簡潔生動、明快自然。這往往離不開一個“演”
字。1.自由提問,圍繞某些日常用語進行自由問答,營造英語學習氣氛。2.溫故而引新。3.緊貼課文與主體,提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投入到新課學習。
(二) 質疑釋疑,加深理解。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的回答,可以反映出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師可及時地查漏補缺,并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在教學開心版小學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 U5 Tell us about your holidays 時,我設計一個問題表格,內容包括姓名、國籍、節日、時間、活動、食物等,課文 的內容 一目了然地歸納了。相關的問題緊扣課文內容,突出聯貫性、整體性。
(三)設疑復習,鞏固所學。創設問題情境進行課堂復習,學生對本節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思考,加深了理解。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提升綜合能力。比如,開心版小學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 Hobbies ,學習了關于愛好的句型。可創設問題情境進行復習,就這一課的內容互相提問,采用連鎖方式操練,在練習時,不僅讓學生進一步把握住學習的重點,而且讓他們分別得到問與答的機會。學生在一問一答的“演”中,學會更多的關于愛好的問與答的方法。在回答中鞏固知識,在發問中對現有知識進行深化。這時教師可適時布疑拓展:“Who can make a dialogue?”出示圖片,鼓勵學生圍繞主題展開想象,綜合所學話題創編對話。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與別人溝通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的科學設計,努力營造知識內容,技能實踐和學習策略所需要的豐富情境,幫助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促進知識的內化過程,提高語言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小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S].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