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國是每一位中華兒女亙古不變的信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全世界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和奮斗。如何不斷增強海內外華人、華僑,港澳同胞的中華民族認同感,如何提高青年留學生的愛國熱情,是新時代背景下很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本文針對當下港澳臺海外留學生的祖國認同感現狀調查、研究,試圖摸索出能夠有效提升他們愛國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愛國;國家認同;中國夢
1 提高港澳臺海外學生祖國認同感的重要意義
關于國家認同感以及愛國熱情的研究從很早就開始了,目前很多國內學者都在關注這個問題。我們國家從上而下也始終把這一問題看得很重。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上講到,隨著“一國兩制”深入開展、兩岸和平發(fā)展、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教育部《關于高校招收和培養(yǎng)港澳臺學生的暫行規(guī)定》曾明確指出:港澳臺學生的思想教育目標不能簡單等同于大陸內地學生,提高高校教育的質量就必須旗幟鮮明地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將港澳臺的學生培養(yǎng)成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青年。
在全球化發(fā)展的當下,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狀況。這對很多新興市場的國家和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來說,新的時代既充滿機遇,也有挑戰(zhàn)。我們國家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大環(huán)境中奮力前行,這個過程一定是艱難的。祖國的發(fā)展離不開全球華人的支持,這其中也包括港澳臺同胞們。只有凝聚所有人的力量所形成的合力,才能讓我們的事業(yè)更加興旺、順暢。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他不但是削弱認同的因素,同時還是增強祖國認同的動力。海內外同胞關系是我國新時期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五大關系之一。港澳臺留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國家統(tǒng)一的主力軍。我們必須把港澳臺問題列在維護祖國安全,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特殊高度之上。祖國逐漸強大,中華民族將會成為所有的港澳臺同胞的堅強后盾,共享發(fā)展成果。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的港澳臺灣達成熱愛國家的共識,進而投入到國家統(tǒng)一的偉大事業(yè)里。所以,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之下探索如何增強港澳臺同胞愛國意識的策略很有現實意義。
2 港澳臺青年人、尤其是留學生“國家認同感”的現狀
對于研究港澳臺年輕留學生的國家認同感現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調查法。筆者在韓國崇實大學留學期間,曾經通過線上做過一次問卷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通過社交軟件在留學生群里發(fā)布的。其中主要涉及崇實大學、首爾大學、祥明大學、中央大學的港澳臺留學生。問卷下放之后,一共收到了31份回饋。收到回饋之后,我和同寢室的中國留學生對生活在崇實大學的港澳臺留學生進行了回訪。通過崇實大學學生聯(lián)誼會的方式,我們特意舉辦了一場小型的炸雞啤酒會。期間,我們咨詢了幾位港澳臺留學生,尤其是臺灣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情況。他們很多人到了首爾之后是通過韓國學生對中國發(fā)展的高度評價,才了解到如今的祖國大陸發(fā)展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比大陸的學生評價自己國家更有說服力。對此,我們對祖國的日益壯大發(fā)自內心感到自豪。在談及國家團結的重要性問題上,有90%的人認為維護兩岸團結,是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的重要前提。隨后港澳臺同胞,尤其是臺灣留學生都表達了愿意為兩岸的和平穩(wěn)定以及改善兩岸關系作出努力。在談到中華文化的的傳承和繼承方面,絕大多數的港澳臺留學生對祖國燦爛的文化感到自豪,很多留學生特別對自己會講中文而驕傲。我們通過調查發(fā)現,在韓國92%的港澳臺留學生認為自己了解中華文化。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這些同學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主要包括:家庭、中國內地留學生、韓國人、網絡、文化活動等。
3 引導港澳臺青年海外學生“國家認同感”價值取向的策略
首先,要想贏得港澳臺同胞的民心,需要在港澳臺青年留學生心中建立起中國架構的價值觀;在青年留學生的觀念里植入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團結全世界華僑力量,共同推進祖國的大發(fā)展并最終實現國家統(tǒng)一。以國家統(tǒng)一為宗旨,守住底線,最終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大學時期是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盡管不少港澳臺學生,尤其是臺灣的學生在未成年以前的教育受到了臺灣當局的錯誤引導,但是由于年齡的問題,那個時期他們多數心智還不太成熟,也沒有判斷是非的綜合能力。所以通過對輸出海外的臺灣留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是一條很好的路徑。
其次,充分發(fā)揮海外華僑社團的作用。外領事館應該多與當地的學校合作,利用各種社交平臺組織活動,讓留學生,尤其是港澳臺同胞積極參與各種活動,讓身在海外的同胞們通過與大陸學生的溝通逐步形成祖國認同感的共識,不斷營造和諧的愛國氣氛。筆者在韓國留學期間發(fā)現,韓國的留學生包括韓國自己國內的大學生,特別喜歡聚會。就我自己而言,基本上每個星期要參加三到四次各種形式的團體聚會,這其中不乏有很多港澳臺留學生。利用青年人很喜歡聚會的特點,領事館完全可以跟學校合作,提供一部分資金。每隔一段時間搞一次華人參與的主題活動。
第三,進一步明確組織責任機構。從國內高校到國外高校,針對港澳臺學生都應該設有專門部門負責留學生思想狀況的跟蹤的機構。這機構負責制定計劃方案,通過駐外機構逐一落實到留學生身上,定期觀察留學生生活心理狀態(tài),發(fā)現問題及時記錄,并且找出問題存在的關鍵。
第四,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與社交平臺。利用各種新聞、圖片實時報道國內的真實情況和國家的發(fā)展積極性新聞與圖片,讓留學生逐步將注意力引向祖國。
總之,祖國認同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對于港澳臺青年而言,祖國認同感教育根本思路是引導他們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fā)展緊密相連。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只有擁有一個統(tǒng)一的強大國家,個人才能真正有歸屬感。
參考文獻:
[1] 何麗蘋,徐惠聰.新形勢下內地高校港澳臺大學生國家認同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J].高教論壇,2018(07).
[2] 馬潤凡.全球化與愛國主義認同[J].中州學刊,2019(0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青島市統(tǒng)戰(zhàn)理論研究課題“基于強化港澳臺海外留學人員愛國意識的策略研究”。
作者簡介:王沖(1980—),男,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影視技術。
(作者單位:青島農業(yè)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