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芳?鄧帥雅
摘要: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培養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有利于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其道德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于新時代下廣大青年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紅色基因;大學生;理想信念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大學生是推動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新時代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后備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傳承紅色基因,使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血脈,內化為行動自覺,代代相傳。
一、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課課程的意義
(一)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紅色基因”承載著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改革創新的鮮明品格,對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下,許多大學生面臨著多種多樣問題,很容易就陷入迷茫、困頓的沼澤,培養“紅色基因”,可以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提升他們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及文化素養,為其成長成才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推動大學生德智全面發展。
(二)有利于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
紅色基因的傳承,有利于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紅色基因作為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是無數革命先輩們在血與火的拼搏中用鮮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思想品格,艱苦跟斗的革命風范,這些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從而為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教學素材,有利于堅定大學生的四個自信,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三)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引導當代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過程中不斷形成與發展的,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其內涵也在不斷的豐富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深入,西方的一些不良價值觀念、意識形態也不斷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因此,傳承紅色基因,有利于使大學生感受到革命先烈在艱苦環境中不屈不撓、埋頭苦干、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斗的愛國情懷,可以使其充分地領悟感受到紅色基因所蘊含的道德情操,有利于指引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不懈奮斗。
二、紅色基因傳承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沖擊紅色基因教育效果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互聯網已然成為各種思想意識形態交流的重要陣地。互聯網+環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不斷沖擊紅色基因教育效果,也催生了多元化、多層次的校園網絡文化,致使大學生對紅色基因的信息接收渠道發生了改變。當代大學生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雖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及選擇能力,但也極易受外界的干涉和影響,從而誘導其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沖擊紅色基因的教育效果。
(二)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世界范圍各種思潮交流融合,國內各種矛盾和熱點問題疊加出現,鼓吹“馬克思主義無用”說,散布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等言論,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西方通過新媒體,將其政治理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對我國各項建設進行滲透,長期以往,會動搖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在價值多元化的時代,部分大學生難以抵制西方拜物主義和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對物質的狂熱追求超過了對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追求,這也就導致大學生對紅色基因的文化認同與價值多元化之間出現認知分裂。
(三)大學生對紅色基因缺乏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新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多元化,又缺乏紅色基因的校園網絡氛圍,加之教學內容和教學內容的單一及教學形式的枯燥,這些都影響了大學生對紅色基因相關意識形態的構建。日前,有部分高校大學生認為和平年代不需要“紅色基因”,他們很少關心了解紅色基因蘊含的內涵和實質,更不要說做優秀革命精神的宣傳者和傳承者。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認為我國的傳統精神已經過時了,所謂個人主義、金錢至上才更為重要,對“紅色基因”缺乏相應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三、紅色基因融入高校途徑
(一)優化紅色基因傳承氛圍
首先,優化學校層面的傳承氛圍。傳承紅色基因,要不斷優化教學環境,教學是當代大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盡可能提高紅色文化所占比例,因此要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中要不斷植入紅色基因。此外,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教學思想、完善教學內容,充分發揮紅色基因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思想引導作用。其次,優化社會層面的傳承氛圍,要充分發揮社會的輿論導向作用。要不斷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輿論氛圍,社會媒體要充分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堅持積極的輿論導向,結合時代特點與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傳播正能量,從而塑造有利于紅色基因傳承的社會環境。
(二)創新紅色基因傳承方式
傳承紅色基因,要緊跟時代發展,緊貼形勢任務,不斷創新傳承方式。首先,加強新媒體渠道的傳播力度。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要想在新媒體時代下占據主動地位,要不斷擴大深化紅色基因的網絡宣傳陣地。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微博、微信網站,甚至開拓相應的紅色教育app,通過網絡課堂、主題網站、慕課等實現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其次,高校還可以定期舉辦紅色文化宣傳展示活動,通過播放紅色故事、演繹紅色話劇等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紅色文化,使紅色基因走入學生世界,深入學生內心。
(三)完善紅色基因傳承機制
首先,要不斷完善領導機制。傳承紅色基因是戰略任務和政治要求,高校黨委必須要認真履行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同時整合力量資源,形成黨委統攬、機關合力、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黨委組織和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具體指導。同時,政府應當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紅色文化紅色遺址的利用與保護,切實提升紅色基因紅色文化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力。其次,要統籌規劃紅色基因傳承的體系布局。紅色基因的傳承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起納入人才培養整體設計,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體系、學科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從而形成布局合理的紅色基因育人路線。
作者簡介:郭小芳,空軍預警學院,河南新鄉人,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鄧帥雅,空軍預警學院,河北廊坊人,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