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實際角度出發,詳細分析和闡述當前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質量和效率,為大眾飲食健康保駕護航。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頭等大事。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不斷提升對消費的需求,同時也愈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但是目前國內食品安全監管形勢卻不容樂觀,普遍存在著食品安全意識不足和監管主體失衡等相關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要采取針對性策略予以整治,從而維護整個食品生產、銷售格局,為大眾提供放心食品。
1 分析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1.1 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食品安全尤為重要,它關系到國民的健康,對國家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很多不良商家為求暴利,不惜購置劣質原料進行非法生產,生產環境惡劣,通過降低成本來獲取更多收益,并不是為了提升食品質量和聲譽去生產食品,為了創造業績不擇手段,為了讓食物有良好的口感,不良商家濫用化學添加劑和三無產品制作食物,無視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各生產廠家的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1.2 監管主體失衡
政府機關的安全監管意識嚴重不足,食品監察力度不夠,反映出國內食品安全監管的不足。從制度層面加以分析,國內食品安全監督結構體系已經成型,但在實際監管中,主體缺位現象比較明顯,在事故發生涉及責任落實時,經常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陷入了沒人管或是誰都管的尷尬境地,進一步加劇食品安全問題。在食品生產、食品加工以及食品流通環節內,實際上沒有實現完全的分割調試,而是交叉。食品生產機構負責管理初級產品,比如豆芽制發以及海干貨等產品,這些均屬于初級加工產品,也屬于加工產品,對這些食品進行管理的機構存在交叉現象,存在監管整體失衡情況[1]。
1.3 食品安全標準未成形
國內食品安全標準統分為四大類,即為:國家、行業、地方、企業標準。由于標準制定人員的職責分工不相同,因此上述四類食品安全標準的協調性不足,并且還會存在規定矛盾,使得監管人員和生產人員無所適從。
1.4 食品安全檢測體制漏洞
我國當前缺乏專業性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工作者,現有的檢測人員基礎知識薄弱,并且食品檢測技能不嫻熟,所以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我國仍舊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在很多地區仍存在食品檢驗設備老化問題和設施落后問題等,這些都會嚴重影響食品的安全性,使得那些沒有達到食物安全標準的商品進入市場,造成嚴重后果。
2 分析食品安全監管問題的處理對策
2.1 強化消費者和食品生產商家的食品安全意識
食品安全直接和國民健康關聯,所以政府要重視起來,要加強普及和宣傳食品安全知識,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鼓勵民眾積極維權。與此同時,還要不斷提高食品生產廠家的責任意識,高度重視食品安全,要做到對消費者負責,生產出讓消費者吃得安心的安全食品[2]。
2.2 對食品監管主體予以簡化,做到權責到位
監管機構要以身作則,積極主動地處理繁雜的食品安全問題,有效的履行自身責任、執行好相關任務。監管機構應該細化本體職權,在此基礎上實現部門精簡和權責到位,避免職責交叉、責任推諉等現象,在深度明確權力、責任的基礎上讓監管部門真正發揮出監管效力,致力于營建安全的食品環境,保障消費者的消費權益,維系國民健康。
2.3 加強對食品廠家的管理
很多食品生產廠家盡管規模很小,但也具備生產資格,工商部門和監督機構可以扶持小型食品企業,使其達到生產標準,取締衛生不達標的企業。有關部門要嚴厲打擊勢頭強勁的流動食品攤位,以流動檢測來遏制不良食品的銷售,及時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和居民健康。
2.4 提升食品檢測能效
提升食品檢測水平,需要強化食品安全檢測力度,從而減少食品安全問題。國家需要大力培養食品檢測方面的人才,重視食品檢測技術人員的培養工作,提升食品檢測人員數量和整體檢測質量,加大投資力度,構建科學有效的食品監測結構體系。
3 結語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關乎著國民健康。為了讓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且維護消費者自身權益,保障食品生產廠家的利益,食品安全監管是重中之重。相關人員要認識到當前國內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此基礎上強化消費者和食品生產商家的食品安全意識,簡化食品監管主體,加強對食品廠家的管理,提升食品檢測能效,不斷提升食品監管質量和水平,為大眾健康保駕護航,讓廣大人民群眾吃上放心食品。
參考文獻
[1]程樹品,吳德舉,閆九明,等.四川省特殊食品監管和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預防醫學,2019(6): 1008-1010.
[2]梅海波.新《食品安全法》下保健食品監管難題及其應對措施[J].食品界,2017(10):28.
作者簡介:洪成春(1965—),男,江蘇邳州人,大專,技師。研究方向:高校后勤餐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