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殊峰
摘 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百姓最為牽掛的民生問題之一。食品檢測對于提高食品品質、改進生產工藝、保證食品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為滿足市場對食品安全方面的檢測需求,可為食品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幫助企業提升食品安全風險把控能力,從根本上保護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促進食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質量鏈;食品安全;控制
質量鏈包括質量流和信息流,而傳統質量鏈主要包括生產、銷售、運輸等過程,食品安全是質量鏈質量的重要特征,食品,需要經過農業原料深加工、流通、銷售等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的過程,最大的特點就是環節多、復雜、時間長[1]。
1 食品安全質量控制概述
所謂的食品安全質量控制是通過采用一系列制度或相關措施對食品安全和質量進行評估,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管理進行全面監測管控,為生產企業有效改進食品質量提供建議,進一步調整控制食品安全質量的各種計劃和策略,實現科學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質量[2]。
2 我國食品安全質量控制現狀
2.1 食品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問題
每年的“3·15晚會”上都有黑心企業被曝光,其中食品企業尤其多,雖然政府高度關注,但現今我國的食品質量水平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從業人員安全質量意識淡薄,對食品原材料不具備檢測能力,違規加入各種添加劑,出廠檢驗降低檢驗標準等,潛藏著很多危害,也影響著我國食品行業的長遠穩定良性發展。
2.2 我國食品檢驗機制
只要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落實食品檢驗機制,也是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主要方法之一。而食品檢驗機制是保證食品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對市場市場監督、農產品交易等等具有很大監督作用。
但是,在我國的食品檢驗過程中,由于傳統思想的影響,導致檢驗環節不嚴密,檢驗結果不準確,存在很大的漏洞,另外由于我國信息化水平有限,檢測人員水平有限,導致檢測相關信息不能實現第一時間共享。所以,在我國食品檢測體系中,不斷優化檢驗體制,重視檢驗機構,改進檢驗法律法規,是相關研究人員的重要方向之一。
3 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如何構建食品安全質量管理控制體制體系
3.1 根據國家發展方針完善第三方食品檢驗機構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政府應按照政策制定支持措施,加速開放食品檢測市場,支持第三方檢驗機構的參與。政府部門應整合市場資源,出臺相關政策,促進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加快市場化運作,實施政府采購檢驗服務,確保第三方檢測機構最大限度的參與政府采購競爭,逐步提高其服務比例。政府職能部門應嚴格審查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準入資質,建立檢測機構的完整檔案,并將所有信息收集到完整性評價體系中,評估結果作為政府采購的重要參考標準。同時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和違規懲處力度,降低行業干擾。
3.2 完善食品安全公共監管政策
由于我國安全監管體系不完善,政府根據食品安全監管目標分析了安全政策各主體的行為風險,并在安全前提下,對中國食品安全政策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研究,同時建立一個最佳理論框架來分析食品安全政策。另外,相關部門根據食品質量鏈的組織模型以及鏈上每個主要節點的目標和功能,對不同類型食品以及所面臨的對象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而監管效率、市場秩序、可靠性等方面是主要的研究對象,制定監督水平和標準,并提出將食品安全政策與分級相結合的策略[3]。從食品安全性和相關研究結果出發提出了政府監管體系和機制的頂層設計,并對各種方案進行了評估。
3.3 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如何協同食品生產企業完善質量鏈
作為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在滿足市場對食品安全方面的檢測需求的同時,為食品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幫助企業提升食品安全風險把控能力。目前無論是食品生產企業還是監管部門在食品檢驗方面只重視成品出廠的檢驗,忽視了食品生產過程檢測,沒有配備充足的、高水平的檢測人員,安全保障機制不完善。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可依托自身優勢,針對性的配備高精尖的檢測儀器,提高自身檢驗檢測水平的同時,大力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并為食品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風險評估及人員培訓等增值服務[4]。
4 結語
總之,每個食品企業和第三方檢測機構都應該擔起食品行業的責任,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引導下,建立更加嚴格的食品安全質量控制體系,防止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從而保障人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吳竹南,基于質量五流的裝備制造質量鏈協同管理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8.
[2]王海燕,孟秀麗,于榮,等.食品質量鏈協同系統中的訂單參數識別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7,37(07): 1741-1751.
[3]王海燕,陳欣,于榮,質量鏈合作視角下的食品安全控制與治理研究[J],管理評論,2016,28(11):228-234.
[4]孫寶國,王靜,孫金沅,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與思考[J],中國食品學報, 2013,1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