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供給側改革的逐漸深入,各行業、產業也開始著手轉型,綠色食品產業也是如此。目前,綠色食品產業仍有不足之處,在轉型升級中應重視、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分析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究推動綠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策略。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綠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
1 引言
綠色食品指的是產地環境優良、遵循綠色食品標準生產、產品質量高、可安全食用的農產品或其他產品。綠色食品標準有AA級綠色食品標準、A級綠色食品標準[1]。在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時,綠色食品也受到人們的關注及喜愛,綠色食品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深入探析推動綠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策略,可確保綠色食品產業穩定發展。
2 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綠色食品產業迅速發展,但隨著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變化、市場經濟結構的改變以及市場需求的改變,應加強研究供給側結構,依據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探析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科技水平不夠高
依據我國農業部制定的《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只有產品產地環境、生產投入品、產品質量、包裝儲運均符合標準規范的情況下,才能依據規定申請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在《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包裝等環節需要遵守的規定[2]。針對直接影響綠色食品質量的生產環節、產品產地環境等進行了詳細規定,綠色食品生產企業應嚴格遵循相關規定。比如:《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農藥、肥料、食品添加劑等投入品是否可用于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且明確了用量。在保證綠色食品生產質量的基礎上,擴展投入品使用范圍、優化供給結構,則需要科技的支持。通過不斷優化生產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穩定發展。但我國在土壤生態施肥、高效生物農藥研制、病蟲草害防治等方面科技投入水平不高,因而耕地存在污染問題、農田生態系統被破壞,導致農產品生產環境質量不高,制約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
2.2 市場競爭不規范
在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高、企業綠色意識提高的同時,我國很多綠色產品生產企業開始建立、宣傳自己的品牌,但是這些企業并未深入分析產品內涵,導致綠色產品生產企業品牌極為相似,這也是影響綠色產品生產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進入市場同質品牌的增多,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嚴峻,部分企業可能在競爭中倒閉。另外,由于管理力度較弱,導致市場上出現假冒偽劣產品、冒用其他企業綠色食品商標標志,嚴重影響了綠色食品產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另外,部分綠色食品產業過于重視產品價格、短期經濟效益,并不重視產品是否獲得消費者認可、市場占有率等,導致消費者購買意愿較低,嚴重影響綠色食品產業穩定長遠發展。
2.3 監管力度不足
首先,存在監管人員少、監管技術不夠先進等問題。大多數綠色食品為農產品,其需要經過多個生產環節才能形成最終的產品,且生產周期較長、對生產技術要求較高。為保證綠色食品質量,需要監管團隊的監管,而由于監管人員數量少、監管技術不夠先進,導致不能全面監管綠色食品生產環節,這是影響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次,未建立完善的法規機制。雖然我國制定了與食品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關于綠色食品產業的規定不夠詳細,導致綠色食品生產企業部分經營、生產行為得不到有效監管,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中規定違規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經營病死畜禽等行為應處以拘留、行政處罰,但是未明確規定拘留期限、處罰力度。同時,在此法中未明確規定綠色食品生產環節違法行為的懲處方式及懲處力度。
3 推動綠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策略
3.1 提升科研力度
為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穩定、持續發展,應加大科研力度,提升綠色食品生產質量、綠色食品生產效率。為實現目標,應激發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創新、科研積極性,合理配置企業資源,提升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科技水平、提高綠色食品生產質量[3]。此時,可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提升其科技水平。另外,為保證綠色食品生產質量,應加強研發有機肥料、生物農藥、天然食品添加劑等相關生產資源,積極優化綠色食品貯藏、保鮮、運輸技術,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3.2 合理規劃產業發展
我國應根據《全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進行產業調研及行業分析,科學制定適合我國的綠色食品品牌發展計劃、綠色食品品牌目錄機制,合理構建綠色食品產業供給端機制。相關機構可依據綠色食品生產區域、經濟條件及發展現狀等多方面因素,科學制定適用于綠色食品品牌的分類分層管理機制,在我國建立完整的綠色食品品牌產業鏈及供給鏈,以提高綠色食品品牌形象、提升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綜合競爭力。另外,應依據企業實際情況、本地區特點,建立區域品牌形象,由本地區龍頭綠色食品企業帶動其他綠色食品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3.3 改革產業結構及區域布局
現階段,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受阻的主要原因為:綠色食品產品供給結構與市場需求不同,供求結構的失衡影響了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速度和穩定性。為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穩定、健康發展,應建立完善綠色食品產業鏈條,合理調整產業產品結構與區域布局。在加強新產品研制、科技創新的同時,應擴展綠色食品產業鏈條,確保產品結構科學性。在本地區形成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產業,比如:可建立以食用植物油、米面加工品等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產業。另外,可根據區域特點合理劃分綠色食品重點區域,合理調配有限資源以提高綠色食品生產質量及生產效率。比如:我國東部、中部地區可依據本地區資源及科技,科學制定綠色食品產業方案(針對糧食作物、畜禽產量及質量較高地區可發展綠色糧食產品、綠色畜禽產品),擴大東部、中部地區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市場占有率;我國西部地區擁有大面積草原及內陸湖,西部地區可依據本地區資源發展綠色畜禽產品、綠色水產品。通過建立適合本地區的綠色食品供給結構,推動當地綠色食品產業穩定持續發展。
3.4 提升監管力度
發展環境將影響企業發展速度及發展穩定性,因而綠色食品企業的發展需要發展環境的支持與影響,而政府部門的監管對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十分重要。因而,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市場秩序的監督及管理,加強監管綠色食品產地環境、生產全過程,加大對假冒偽劣綠色食品、冒用其他企業綠色食品商標標志等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另外,政府部門應建立完善綠色食品產業信息系統、產品質量追蹤系統,保證綠色食品生產質量。同時,應制定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預警制度、制定統一的綠色食品標準,為綠色食品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4 結語
近年來,綠色食品深受人們歡迎,綠色食品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在供給側改革逐漸深入的同時,相關部門應明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加強科研力度、合理規劃產業發展等策略推動綠色食品產業進行轉型升級,最終實現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宏偉.淺述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綠色食品產業發展[J].中國市場,2017(9):74.
[2]王玉珍.發揮地區優勢努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J].統計與咨詢,2017(2):58-59.
[3]曹萌,杜林芝,牛偉濤,等.試論“互聯網+”綠色食品產業轉型的發展路徑[J].現代食品,2019(8):20-22.
作者簡介:章海源(1978—),男,江蘇沭陽人,本科,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