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光緒刻本《復小齋賦話》勘誤價值

2020-05-27 07:45:02

黃 志 立

浦銑,字光卿,號柳愚,室名復小齋,浙江嘉善人,生卒年不詳,主要生活于乾隆時期,撰有《歷代賦話》《復小齋賦話》(以下稱《賦話》)等著作?!都紊瓶h志·文苑》載有浦銑的相關生平:“浦銑,字光卿,號柳愚。制藝根柢經(jīng)史,尤工詩賦,以選拔、廷試列高等,不獲銓用,遂賦壯游,足跡半天下,所至名流無不傾倒。主粵西秀峰書院,為孫補山中丞作《百一山房歌》,采入袁太史枚《隨園今雨集》。門下如金觀察汝珪、李司空宗瀚皆貴顯,而銑終不遇,年八十五卒。著有《歷代賦話》《復小齋賦話》《唐宋律賦箋注》《百一集》《柳愚詩存》《羊城》及《西征》等集,皆散佚,或被人竊為己有矣。”[1]今存《賦話》上下兩卷,由二百六十余隨筆漫話組成,以探討唐宋之際的律賦為中心,是浦銑研讀賦學的心得。今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就《賦話》的成就特色、版本流傳、光緒刻本勘誤舉隅以及校勘的價值四個層面加以探討,對深入研究賦學批評形態(tài)及拓展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旨。

一 、《復小齋賦話》撰述動機與特色

《賦話》是一部以討論律賦為核心的賦學理論著作。正文是浦銑讀賦的心得體會和對辭賦的見解,收錄作者賦論二百六十余則,重點評述唐宋元明賦。賦篇則辨其真?zhèn)?,評騭高低;作家則評其風格,述論軼事。其探究律賦甚詳,諸如對律賦屬對、體裁、押韻、破題、煉句、運辭等,均做到詳舉例句,且能評其工拙。

浦銑撰述動機,自序中得以明見。序曰:“天子將省耕津淀,僕忝在獻賦,后溫故有得輒筆數(shù)語,積二百六十余則,不敢以示人也,會正、續(xù)賦話工竣男榮溎臾授梓,予曰附驥乎?附貂乎?固請,則削而僅存之。憶東阿言有南威之美,乃可以論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斷隔,予為此重而恧焉。”序中所言“天子省耕津淀”一事,當指清高宗時期巡幸召試考賦,召試與博學鴻詞科一樣,均屬制科試賦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肚迨犯濉ぶ尽みx舉四》:“高宗六幸江、浙,三幸山東,四幸天津,凡士子進獻詩賦者,召試行在。優(yōu)等予出身,授內(nèi)閣中書;次者賜束帛。”[2]乾隆帝六次巡幸江蘇、浙江,三次巡幸山東,四次巡幸天津,召試得人尤多。浦銑序中的獻賦,記載正是乾隆巡幸召試考賦一事,序文不僅說明了《賦話》的撰述動因,而且還交代了賦話的創(chuàng)作體例。

《賦話》旨在以闡發(fā)賦學批評理論為目的,雖是零亂隨手摘錄,然所論內(nèi)容卻兼古顧今。在賦體時代選擇上以唐、宋為主,元、明次之,兼述先秦至六朝的古賦。在探論賦體方面,以律賦與小賦為主,浦銑認為“律賦”與“小賦”是賦學的入門之徑,故此重視。在評述賦家上不囿于一時一家,而是并敘古今,上取先秦時期荀卿、屈原等賦家,下選元明之際楊廉夫、歸有光等諸人,做到評選賦體、賦家、賦篇允當合理、統(tǒng)籌古今的特色。另一特色,是對賦體創(chuàng)作準則別立新宗的探討?!顿x話》在賦體創(chuàng)作方面提出“文以情為貴”“作賦貴得其神”“作賦先脫應酬氣”等原則。今摘錄條目,以藉斑窺豹。

首先,浦銑重視賦作的思想與情感,“文以有情為貴。余于輔文賦,以《沛父老留漢高祖》為壓卷。文江賦,以《秋色》為壓卷。知言者,定受肯。”厚重賦作思想內(nèi)涵與真情實感,成為浦銑論賦重要基石。其次,論探律賦創(chuàng)作的技法與技巧,“作賦貴得其神。謝觀之‘梁苑’‘庾樓’,賦‘白’工矣,王棨之‘陳娥’‘潘鬢’,賦‘涼風’工矣。然亦有必須刻畫者。錢起《尺波賦》云:‘圓規(guī)可驗,疑沉壁之舊痕;前后相侔,若浮書而競起。流脈中移,類蠖影求神之際;浮光上透,若雪花呈瑞之初。將潛寧戚之鯉,半未能容;若流張協(xié)之薪,重而才得。’數(shù)聯(lián)皆藏‘尺’字在內(nèi),不而何由切題?故曰‘言豈一端,夫各有當’”。再次,浦銑強調(diào)賦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作賦先要脫應酬氣。即如蘇子由《黃樓賦》,入后人手,必鋪張水勢之洶涌,及子瞻捍御功,后寫黃樓形勝。子由卻以一序了之,而另立一意,便已識見高人百倍。至子由自謂此賦學孟堅《兩都》,則在讀者領略耳”。尤其“脫應酬氣”之論,充分體現(xiàn)了浦銑在繼承前賢基礎上大膽追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種反對模擬、不拘泥現(xiàn)有的賦學批評思想,在當時無疑是一種進步?!顿x話》從批評標準、創(chuàng)作要求、創(chuàng)作布局以及鋪陳之法來彰顯浦銑的賦學理論,是針對所有賦體,并無古、今賦體的化境,但凡賦體創(chuàng)作皆遵循上述準則與標準,才能達到至臻至善的境界。

二、《復小齋賦話》版本評略

《賦話》現(xiàn)存版本主要依據(jù)乾隆本與光緒本傳世與流布的,以下對其版本與文獻的整理作簡要述論。

(一)乾隆年間《賦話》刻本

乾隆本校對精良,堪稱善本。每半頁有十一行,每行頂格寫滿二十一字。上書口標有“歷代賦話”,因《賦話》附錄其后而為,上單黑魚尾,版心處標有上、下的紀卷順序以及卷數(shù)。另據(jù)何新文教授在湖北省圖書館所見,《賦話》版框高約二十公分,寬約二十九公分。以此可窺探原刻本之概貌,而且原刻本《賦話》能結合《歷代賦話》《雨村賦話》等相印證,探索清代賦話的整體風格。

乾隆本卷首有浦銑自序:“歲昭陽大荒落,天子將省耕津淀,僕忝在獻賦。后溫故有得,輒筆數(shù)語,積二百六十余則,不敢以示人也。會正、續(xù)賦話工竣,男榮淮從臾授梓。予曰:‘附驥乎?續(xù)貂乎?’固請,則削而廑存之。憶東阿言:‘有南威之美,乃可以論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斷割?!铻榇酥赜许ぱ?。戊申八月中秋日,柳愚自序。”浦銑的序文簡明了撰寫的緣由、卷數(shù)、刊刻時間等,便于讀者知其梗概。卷末刻有王敬禧跋:“賦緣六義,而實兼之。昔人分為四體,然騷體矯厲而為古,古體整練而為律,律體流轉而為文,勢有所趨,理歸一貫。其中抽秘騁妍、侔色揣稱,使人有程式可稽、工拙立見者,自在律賦。所為氣度之厚,神思之遠,古今無異致也。讀柳愚先生《賦話》,博綜諸體而歸于論律,誠賦家之輨鍵,詞學之津梁。以之鼓吹藝苑,其嘉惠寧有既哉!丁未冬抄,武陵學弟王敬禧拜跋?!蓖蹙挫?,一方面探討了賦的演變歷史,并指出有韻律、程式可稽、有工拙優(yōu)劣之分的當屬律賦;另一方面對《賦話》學術價值予以肯定,尤其對浦銑“博綜諸體”歸于論律的探討,對今天的律賦研究仍有參考意義。

(二)光緒年間《賦話》刻本

光緒本首頁刻有書名、著者、籍里、校刻者、紀卷順序和所據(jù)版本。總體看《復小齋賦話》每半頁九行,每行頂格寫滿二十一字,版闊字大,清晰完好,無墨漬,書頁無損,便于參覽。上單黑魚尾,版心處標有《賦話》的書名,上、下紀卷順序,底端有卷數(shù),下書口牌記注有:望云仙館,在上、下卷交替處以及尾頁有陽文篆書簽章:孫氏望遠仙館???,書尾有“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藏”字樣。但美中不足是刊刻粗疏隨意,校勘不夠精細,如有脫簡、倒衍、錯訛等現(xiàn)象存在,這些現(xiàn)象反映出乾隆本《賦話》在之后的流播與接受狀況??傊?,光緒本即便不是版刻中的精品,但仍具有一定參考與研究價值。

光緒本除卷首有浦銑自序外,卷末則有孫福清跋:“文之有話,始于劉舍人之《文心雕龍》,詩之有話,始于鐘記室之《詩品》。下至四六話、詞話、曲話,話日出而不窮,從未有話及于賦者。有之,自近人孫梅始。然其書世少傳本。吾邑浦柳愚先生績學工文,雅好辭賦,少年以拔萃貢成均,橐筆游公卿間,一時捧手爭迎,莫不延為上客。顧先生淡于仕進,雅不喜索米長安,因就楚南某中丞之聘,主講書院者有年。閑戶著書,老而彌篤。曾選刻《唐宋律賦》,評注精詳,世推善本。而所輯《歷代賦話》正續(xù)集,取精用宏,允足津梁后學。惟搜羅務博,卷帙較繁,往往難于別擇,不若此二卷獨出新意,一掃陳言,尤足見先生用功之深,不惜金針暗度也。則斯編也,雖不能與劉舍人、鐘記室輩較短絜長,以視王铚之《四六話》,當有過之而無不已。光緒庚辰春三月朔日,拙修居士孫福清謹識。”此跋作于公元1880年,正是孫氏望云仙館??稄托↓S賦話》的單行本刊刻時間。孫福清既簡述了浦銑的生平,又考索了不同文體的話的源流。孫氏極力推崇《復小齋賦話》,從“獨出新意,一掃陳言”的評語中可證之。

(三)香港學者何沛雄編《賦話六種》標點本

何沛雄編《賦話六種》(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82年版)選錄《復小齋賦話》,此為第一部標點本,何氏依據(jù)《檇李遺書》本而成,由香港萬有圖書有限公司1975年初版,1982香港三聯(lián)書店增訂再版。該書輯錄時略去了乾隆本、光緒本中的序、跋,僅在卷首對其內(nèi)容略作簡析,何氏標點本既有利于研讀清代賦話,同時借助香港的地緣優(yōu)勢,可以更好地傳播域外賦學研究。然不足之處,文中斷句、標點、脫簡、衍文、倒文等無校勘痕跡,有待修正。何沛雄所編選《復小齋賦話》一書,疏漏較多,具體詳參何新文《讀〈賦話六種〉札記》(見《學術研究》1991年第2期)。

(四)王冠輯《賦話廣聚》影印本

《賦話廣聚》(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影印版)輯錄了乾隆刻本《復小齋賦話》,前有浦銑自序,后有王敬禧的跋文,再現(xiàn)了乾隆本的原貌。

(五)何新文、路成文校證《歷代賦話校證》附《復小齋賦話》校點本

《復小齋賦話》校勘精審者,當推此著。何新文等校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以乾隆本為底本進行標點校證,正如著者在前言中所言:“本書以湖北省圖書館藏乾隆五十三年復小齋刻本《歷代賦話》二十八卷及附《復小齋賦話》二卷為底本,以浦氏賦話所征引文獻的原書為校本,并適當參?!稒d李遺書》所收《復小齋賦話》二卷本。”[3]該書集諸多版本之精華,??敝攪?,注解詳細,如對賦話中避諱、闕字、訛誤等均逐一在??庇浿姓f明,這些皆有助于推動清代賦話的研究。不足之處,因校注者以乾隆本為底本,對光緒本中的錯漏未見提及,藉此希望能引起研究者的關注與重視。

(六)孫福軒、韓欣泉編輯《歷代賦論匯編》校點本

《歷代賦論匯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版)輯錄《復小齋賦話》以復小齋刊本為底本,書前有浦銑自序,書后有王敬禧跋文,并參校何新文《歷代賦話校證》本內(nèi)容,在體例與校點上相對完備、精深,為后人在賦學方面的研學提供了諸多便利。

此外,后世文獻亦有對《復小齋賦話》的載錄概貌,從現(xiàn)有的文獻記載中可窺斑見豹。如清刻本陳壽祺撰《左海文集》卷七“王郎中集跋”條:“嘉善浦銑編《歷代賦話》,于唐盛推郎中。其《復小齋賦話》,數(shù)舉郎中賦十余處?!盵4]清丁中立編《八千卷樓書目》卷二十集部:“《復小齋賦話》二卷,小字注:國朝浦銑撰,《檇李遺書》本?!盵5]劉錦藻撰《清朝續(xù)文獻通考》卷二百七十二經(jīng)籍考十六:“《檇李遺書》二十八種八十二卷,孫福清編?!逼渲休d錄有“《復小齋賦話》二卷,浦銑。”[6]潘衍桐編纂《兩浙輶軒續(xù)錄》卷九“浦銑”條:“浦銑,字光卿,號柳愚,嘉善人。乾隆乙酉拔貢,著《柳愚詩存》?!陡尽罚恒姺f慧絕人,博通古今,尤長于詩古文詞。足跡半天下,所至,名流傾倒。著有《歷代賦話》二十八卷、《復小齋賦話》二卷、《唐宋律賦箋注》四卷、《百一集》正、續(xù)二卷?!盵7]等不一而足。

除此而外,鄭振鐸《西諦書話》集部“詩文評類”載錄:“《歷代賦話》十四卷,續(xù)集十四卷,《復小齋賦話》二卷,清浦銑輯,清乾隆刊本,八冊。”[8]鄭振鐸先生所言的《復小齋賦話》正是乾隆本。此有兩點可以辨明:一是鄭氏個人所藏書籍后贈送國家,相關部門委托北京圖書館館藏;二是該書第四冊收錄《復小齋賦話》正是鄭振鐸所藏,首頁有“北京圖書館”鈐印,又保留了鄭氏“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藏書章。筆者經(jīng)過比勘得知,鄭氏所藏《復小齋賦話》與乾隆本內(nèi)容完全吻合。武作成在《清史稿·藝文志補編》載錄中提及:“《復小齋賦話》二卷,浦銑撰。”[9]孫立先生所撰《中國文學批評文獻學》一書指出:“《復小齋賦話》二卷,浦銑撰,乾隆復小齋刻本?!盵10]由上述可知,《復小齋賦話》曾受到不少學者的關注,漸趨走進研究者視野。

三、光緒刻本《復小齋賦話》勘誤舉隅

光緒單行本的刊刻,雖便于后世者攜帶與閱讀,然在刊刻過程中因不夠精細,遂出現(xiàn)了諸如脫簡、訛誤、衍文、倒文等錯誤。又因單行本傳播廣泛,影響較深,顯然其中的訛誤也隨之流傳。今??蹦康模η蠊饩w本《復小齋賦話》的內(nèi)容盡可能接近作品原貌。

(一)脫簡

比勘乾隆本可知,光緒本不僅有脫句,亦有脫字現(xiàn)象。細檢脫句者有二十處,校補如下。以下引文皆據(jù)乾隆本《復小齋賦話》,不一一出注。

1.脫句

(1)偷韻之法,皆兩句換韻。上句同韻,下句官韻;或三句換韻。如關搆《日載中賦》“時”字一韻,杜顏《灞橋賦》“輝”字一韻是也;或四句換韻,則第三句不用韻,如楊系《通天臺賦》“在”字一韻是也。

(2)陳季陸在福州,考校出《皇極統(tǒng)三德五事賦》,魁者破云:“極有所會,理無或遺。統(tǒng)三德與五事,貫一中于百為。”季陸極喜辟初四句,只嫌第四句“貫百于一中”似乎倒置,改“貫”字作“寓”,較有意思。

(3)唐人賦中,“茍”字作“誠”字解者多,作虛字解者少。

(4)用筆須如李表臣《破鏡飛天賦》云:“意迢遞而難明,半生象外;豈別離之可贈,余在人間。”都從反面、對面著想。

(5)閱賦當并味其有序者,漢魏、六朝、唐、宋、元人,各各不同,具有妙處。明人之序,則間有可取者。

(6)唐人賦中,“振”字作平聲押者多,作去聲押者少。

(7)曾應祥《麻姑山賦》中云:“李說書之有賦,風情逸興;亦抑異端,嫉虛破幻,乃一洗于神仙?!卑凑f書,李覯也,有《麻姑山賦》。末云:“以地之奇,以物之靈,而逋客之經(jīng)營,全形養(yǎng)氣,采術茹菁未嘗有笳簫之聲,鸞鳳之迎,謝人品而凌太清者,豈非仙可得而不可求,道可悟而不可學?”真名言也。

(8)韋左司《冰賦》,假仲宣對陳王詞,而謂“大王不識其短”,亦是文章避熟法。

(9)宋葛灃作《錢塘賦》,七千九百余言。末言建康、成都山水都邑,非不重雄,然二邦以戰(zhàn)爭而衰,錢塘以效順而繁富日增,蓋用歐陽文忠《有美堂記》。文忠獨言金陵,賦又兼及成都耳。

(10)以賦為畫者,始于戴安道之《南都賦》。

(11)明劉球《至日早朝賦》,楊元梓《郊祀賦》,絕似元人筆意。

(12)陸士龍《羊腸轉賦》,“命屏翳以夕降”至“馬噓天而景陵”十句,與《南征賦》同。

(13)《吹笛樓賦》筆意、句法頗近黃文江。

(14)明倪尚書謙《竹塢精舍賦》,頗入宋人之室。

(15)楊鐵崖《杖賦》,末段仿少陵《桃竹杖引》。

(16)宋何耕作《苦櫻賦》,后半頗多寄托。蓋借題發(fā)揮也。

(17)范石湖《桂林中秋賦》,當玩其歸宿處全在“澄觀月之曩見,炯不動而超然”二語,結亦妙。

(18)元胡炳文《節(jié)婦賦》,起局正大,一結尤有關系。

(19)明陳璉《大晟樂賦》,端莊流麗,元人之遺則也。

(20)宋王回《抱關賦》,似學《國風》體。

以上二十條,皆是乾隆本有而光緒本脫句者,今比勘并校補之。光緒本不僅有脫句情況,亦有脫字現(xiàn)象,今梳理如下。

2.脫字

其一,脫一字者。如:律賦最重破題。李表臣程《日五色》,夫人知之矣。宋唯鄭毅夫《圓丘象天賦》,一破可與抗行。外此,如黃御史滔《秋色賦》:“白帝承乾,乾坤悄然?!蹦苣☆}神。范文正公《鑄劍戟為農(nóng)器賦》:“兵者兇器,食唯民天。”善使成語,亦其亞也。(按:乾隆本有“程”字,而光緒單行本脫,凡脫字、衍文、倒文者文中皆以著重號標示,下同。)

宋騰岑《釣臺賦》,多以七字為句,而以“兮”字足之。似學屈子《橘頌》句法。(按:乾隆本有“句”,而光緒單行本脫。)

明人楊廉《夢蛙賦》,可以追蹤宋元人。(按:乾隆本有“元”,而光緒單行本脫。)

明徐世溥作《懷芳草賦》,其序曰:“芳草之稱,標自楚詞。《本草》有名者五十六種,其他有不可悉者矣。吳囗無滅賦是詩,以為一物也。余友粵黎美周欲為賦以辨之,余意徵名核實,自非妙才,必累文心。”語頗得作賦之訣。(按:乾隆本、光緒本在“吳”“無”二字間以“囗”示闕如,茲據(jù)明徐世溥《懷芳草賦序》[11]校補,該闕如處作“徐”字。)

魯望作《蠶賦》《后虱賦》,皆有激而言,不當做翻案文字觀。(按)《虱賦》玉溪止譏其臭嚙,笠澤更賞其恒德。激而賦之,則蠶亦為禍,虱亦為德矣。豈真惡人所好,好人惡哉?明人顧大韶《又后虱賦》,不可作也。(按:乾隆本《虱賦》前留有一字大小的空白處,光緒本在《虱賦》空白處加“按”字,今存疑,可聊備一說。)

歐陽公作《馮道傳論》曰:“予讀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因載王凝妻李氏事?!痹獎⒃栕鳌斗遒x》,謂蜂有君臣之義,徇忠死節(jié),系名教尤大。卒章云:“胡委質(zhì)而為臣兮,顧背主而改轍。彼瀛王事十姓兮,可以人而不如物?!比虗u偷生,為千載揶揄,可畏哉!(按:乾隆本原有“其”字,光緒單行本脫。另乾隆本末尾有小字對“十姓”的注解:“十姓,字疑有誤,按道事四姓十君也?!惫饩w單行本脫。)

五言詩有十字為一句法者,賦亦有十字或十二字為一句法者。唐人鄭瀆《吹笛樓賦》云:“竟無六律,繼當時紫府之清音;空有一條,是往日翠華之去路?!秉S滔《漢宮人誦洞簫賦賦》:“霞窗觸處,不吟紈扇之詩;樂府無人,更重箜篌之引?!苯允且病?按:乾隆本原有“人”字,光緒單行本脫。另有光緒單行本末尾注有:“福按‘去路’,《歷朝賦匯》作‘來路’”。今檢《文苑英華》卷四十九、《全唐文》卷八百一十七、《歷代賦匯》卷七十四宮殿類等載錄唐鄭瀆《吹笛樓賦》中為“來路”,而非乾隆本中“去路”??梢?,孫福清在刊刻中已發(fā)現(xiàn)乾隆本的訛誤,并加注按語,此條較有價值,可校補乾隆本之不足。)

其二,脫二字者。如:蓋是時交趾貢異獸,謂之麟。公言真?zhèn)尾豢芍蛊湔?,非自至不為瑞;若偽為遠夷笑。愿厚賜而還之。故賦前云:“蓋遐方異氣之產(chǎn),故圖牒靡得而詢?!焙笤疲骸澳魏稳萜淦劢H之語,聽其諂諛之辭,以惑遠近之望,以為蠻夷之嗤?!?按:乾隆本有“后云”二字,而光緒單行本脫。另外,乾隆本作“愿”,光緒單行本則作“遂”,今檢蘇軾《司馬溫公行狀》原文,知光緒本誤。)

范文正公《老子猶龍賦》,貫串《五千言》,而以“龍”字拍合上去,神工鬼斧,不可思議。夢中彩筆,應在公處邪?(按:乾隆本有“上去”二字,而光緒單行本脫。從光緒本脫字位置分析,此脫可能因二字居末行的底端與下頁的起首,換版刊刻時極易疏忽所致。此例在光緒本中多有發(fā)生。)

予謂明興獻帝《陽春臺賦》有云:“凜皇訓之可畏兮,……”蓋間平之流,寧府對之有魁色矣,宜世宗之入繼大統(tǒng)也。(按:乾隆本起首有“予謂”二字,而光緒單行本脫。)

王仲宣《登樓賦》,情真語至,使人讀之堪為淚下。文之能動人如此。晉棗據(jù)亦有此賦,皆脫胎于粲。(按:乾隆本有“堪為”二字,而光緒單行本脫。)

(二)訛誤

此類主要有形訛、音訛、意訛三種,也有在抄刻時因妄改字句,而使賦話失真。

文通《別賦》,辟初兩句為排賦破題之祖。王勃《採蓮》、楊炯《浮匯漚》、常袞《浮萍》,皆用之。(按:乾隆本作“辟初”二字,而光緒單行本意訛作“起初”字,意思雖同,但改變了原文的創(chuàng)作初衷。)

《日五色賦》,唐人李程、湛賁、崔護三首?!顒t云:“足使陽烏迷莫黑之容,白駒驚受采之質(zhì)。名翚矯翼,如威鳳兮鳴朝陽;時藿傾心,狀靈芝兮耀中圃?!焙蔚炔溁实潲悾滩华氁云祁}擅長也。唐史稱之為警拔,信矣。(按:乾隆本作“采”字,光緒單行本作“彩”字,今據(jù)李程《日無色賦》原文得知光緒本正確,可校乾隆本之誤。)

東坡《通其變使民不倦》末段云:“制器者皆出于先圣,泥古者蓋出于俗儒。王莽之復井田,世滋以惑;房琯之用車戰(zhàn),眾病其拘?!鄙w隱斥荊公新法之不便民也。(按:乾隆本作“末段”二字,而光緒單行本形訛作“未叚”二字,然這種形訛,導致賦話意思南轅北撤。綜觀乾隆本、光緒單行本二書,常將“叚”字形訛為“段”字。)

作小賦必先認題,如《涼風至》《小雪》《握金鏡》諸賦,須看其處處不脫“至”字、“小”字、“握”字。不則,便可移入“涼風”“雪”“金鏡”題去矣。(按:乾隆本作“則”字,光緒單行本意訛作“然”字。)

作賦先要脫應酬氣。即如蘇子由《黃樓賦》,入后人手,必鋪張水勢之洶涌,及子瞻悍御功,后寫黃樓形勝。(按:乾隆本作“悍”字,光緒單行本音訛作“捍”字。)

律賦對句,宜用流水法。既避重復,且有生動之趣。聊舉一二。如黃滔《戴安道碎琴賦》:“焉有平生,探樂府錚鏦之妙;爰教一旦,廁候門戛擊之徒”;《漢宮人誦洞簫賦》:“一千余字之珠璣,不逢漢帝;三十六宮之牙齒,詎啟秦娥”是也。(按:乾隆本作“爰”字,光緒單行本則作“肯”字;另一乾隆本作“候”字,光緒單行本則作“侯”字,今查黃滔《戴安道碎琴賦》原文,知光緒本刊刻無誤,光緒本可校補乾隆本之誤。)

或問于余曰:今所傳廣平《梅花賦》,……或曰:今所傳,焉知其必為江右所刊乎?(按:乾隆本原作“必”字,光緒單行本意訛作“即”字。)

文以有情為貴。余于輔文賦,以《沛父老留漢高祖》為壓卷;文江賦,以《秋色》為壓卷。知言者,定首肯。(按:乾隆本原作“知言者,定首肯”句,光緒單行本意訛作“知音者,定不河漢斯言”句。)

賦有割截古人姓名者。“段干”以邑為氏,“木”其名也。故班孟堅《幽通賦》云:“木偃息以籓魏”左太沖《魏都賦》則以為“干木”。柳下惠,邊讓《章華賦》則以為“柳惠”,李忠定《三黜賦》則以為“下惠”。(按:乾隆本原作“干”字,光緒單行本形訛為“千”字;乾隆本原作“偃”字,光緒單行本音訛作“愝”字;乾隆本原作“籓”字,光緒單行本作“藩”字,今據(jù)班固《幽通賦》賦作,則知光緒本“藩”正確,可校乾隆本之誤。)

唐人賦中“已而”二字,有虛實之分。如黃滔《館娃宮賦》“已而”是一句,作實字解;王棨《沛父老留漢高祖賦》“已而”是虛字解,連下句讀。(按:乾隆本原作“是”字,光緒單行本意訛為“作”字。)

唐人限韻……如王棨《詔遠軒轅先生歸羅浮舊山賦》,隨意撿八字用也……《皇帝冬狩一箭射雙免賦》以題上六字為韻,《曲直不相入賦》以題中“曲直”二字為韻是也。有以題為韻次用者,如《圣人苑中射落飛雁賦》是也。有限韻而有依次用字,如《審樂知政賦》是也……(按:今據(jù)王棨賦校,乾隆本原作“遠”字實為誤,光緒單行本改作“遣”字正確,可校乾隆本之誤;乾隆本原作“免”字,推測是缺筆的表現(xiàn),光緒單行本正確刻“兔”字;乾隆本原有“字”字,光緒本則脫。)

“余霞散成綺”,小謝詩也。唐韋充賦云:“空吟謝客之詩,遐想公孫之賦?!敝x客字借用,謝客為元嘉之雄,客乃靈運小字也。公孫定是孫公,乃傳寫誤倒耳。蓋孫興公《天臺山賦》,有“赤城霞起”句也。(按:乾隆本原作“定”字,光緒本意訛作“當”字。)

謝惠蓮《雪賦》,辟初四句皆三字,后人祖之者不一,如梁簡文《舞賦》、宋邵雍《洛陽賦》、陳普《無逸圖賦》、元羅明《玉珠賦》、沈干《浙江賦》、明夏言《天賜時玉賦》、羅喻義《瀛洲賦》皆是也。最佳者,唐杜牧之《阿房宮賦》、陸魯望之《苔賦》,雖規(guī)仿前人,而各成其勝,學古者當闡此秘。魯望賦見全集中,余刻入《唐律賦箋注》。(按:前面以述乾隆本原作“辟初”二字,光緒本則意訛作“起初”字;乾隆本原作“闡”字,光緒本意訛作“窺”字。)

律賦押官韻,最宜著意。如唐蔣防《雪影透書帷賦》押“閱”字云:“時觀謝賦,想墀廡之縈盈;載覩曹詩,嘆蜉蝣之掘閱?!贝迵p《霜降賦》押“乃”字云:“笳聲乍拂怨楊柳之衰兮;劍鍔可封,發(fā)芙蓉之礪兮。”白行簡《息夫人不言賦》押“言”字云:“勢異絲蘿,徒新昏而非偶;華如桃李,雖結子而無言?!闭媪钭x者叫絕。(按:乾隆本原作“拂”字,光緒本則形訛作“沸”字。)

少陵諸賦,直欲追蹤揚、馬,唐人中無其敵手。公自稱道:“楊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者也。”又《酬高使君詩》:“賦或似相如?!?按:乾隆本作“楊”,光緒本作“揚”,據(jù)史實可知乾隆本有誤,光緒本可校補之。)

(三)衍文

牧之筆最健,諸賦中以《阿房宮》為第一,句調(diào)(皆)自已出,不肯剽賊前人一字。李忠定仿之作《迷樓賦》,終遜此筆(力)。題有不得用哀艷者,如《館娃宮賦》是也。黃御史更加以煉句煉字,便成千秋絕調(diào)。(按:乾隆本原無“皆”、“力”二字,光緒單行本則衍。)

(四)倒文

賦貴琢句。唐張仲素《管中窺天賦》云:“月既滿而猶虧,日將中而如昃?!庇譄o名氏一聯(lián)云:“桂魄未圓,余暉來而尚溢;陽烏當晝,遠色照而全虧。”同是一意,而筆用反正,加以錘煉,便覺出色。(按:乾隆本原作“筆用”,光緒單行本倒為“用筆”。)

(五)多重錯誤

賦話中有時會出現(xiàn)兩種或以上錯誤,如脫簡與訛誤相兼,衍文、脫簡、訛誤并存,訛誤與避諱交錯出現(xiàn)等,校正如下。

又陳季陸在福州,考校出《皇極統(tǒng)三德五事賦》,魁者破云:“極有所會,理無或遺。統(tǒng)三德與五事,貫一中于百為?!奔娟憳O喜辟初四句,只嫌第四句“貫百為于一中”似乎倒置,改“貫”字作“寓”,較有意思。又《夢溪筆談》:劉煇《堯舜性仁賦》,有“內(nèi)積安行之德,蓋稟于天”,歐陽公以為“積”近于“學”,改為“蘊”,人莫不以公為知言。皆一字師也。(此條有兩類錯誤:一是脫句,標著重號句子為乾隆本原作,而光緒單行脫去;二是訛誤,乾隆原作“為”字,光緒單行本意訛為“作”字。)

叔黨先生《思子臺賦》,蓋坡翁命補亡史君彥輔篇也。正使坡翁自作,未必能過。觀其上援秦皇,下逮晉惠,又及夷滅,張湯、主父偃之流,孟德、楊公之事,博覽愈闊。然去題稍遼矣。即結之曰:“吾將以嗜殺為戒也,故于末而并書?!辈华氋e主分明,抑亦法律精細。(此條有三類錯誤:一脫簡,乾隆本“叔黨”后有“先生”二字,光緒本脫;二衍文,乾隆本“叔黨”前無內(nèi)容,光緒本“叔黨”前衍“蘇”字;三訛誤,乾隆本原作“楊”字,光緒本形訛作“揚”字。)

宋宗忠簡公澤作《古楠賦》,末云:“吾非不知,自任以天下之重,儻匠人斫而小之,能不浼然而增痛,所以愿比不材之樗,同乎無所用。”嗟乎!此孔明所以三顧于先主,姚崇所以十約于元宗也。(按:乾隆本作“儻”字,光緒單行本誤形訛作“讜”字,今核宗澤《古楠賦》,光緒本誤;另外,末尾處乾隆本作、光緒本因避諱,將“玄宗”改作“元宗”。)

明朱應登《楊梅賦》云:“于是姣童媛女,遨游采掇。擢纖指于羅袖,攘玉腕于條脫。扶輿猗靡,揚袘戌削。撫筠籃之未盈,盼柯條之漸薄。點素裳而成綺,互目成而相謔?!闭婵芍^之雅謔也。應登字升之,寶應人,宏治十才子之一,有《凌溪集》十九卷。(按:乾隆本作“猗”字,光緒單行本音訛作“倚”字。今核朱應登《楊梅賦》,光緒本誤;另外,乾隆本、光緒本因避清帝“弘歷”諱,遂將賦話中明“弘治”帝改作“宏治”。)

《漫叟詩話》辨高唐事,……余讀晁子西公遡《神女廟賦》云:“世朋滛而上烝兮,嘗見刺于湘累。橫下臣繄宋玉兮,揆暴厲之不可規(guī)。稱先生嘗與靈游兮,薦枕席而嬖私。今胡為而復遇兮,意讬諷于微詞?!薄芄?jié)《君人成天地之化賦》破題四句,陳尹《文帝前賈生賦》破題四句……”(此條兩類錯誤:一訛誤,乾隆本原作“滛”字,光緒本則形訛作“淫”字;二脫簡,乾隆本作《文帝前賈生賦》,光緒本作《文帝前席賈生賦》,前者因脫“席”而誤,后者因之則可校補。)

(六)避諱

光緒本《賦話》晚于乾隆本,因諸多避諱,孫福清在刊刻時進行了個別改動。摘錄如下,以備參覽。

田諫議錫,有宋一代謇諤之人,乃觀其《春云》、《曉鶯》諸賦,芊眠清麗,亦宋廣平之賦《梅花》也。(按:乾隆本原作“人”字,光緒本作“臣”字,因“人”與“仁”同音,推測光緒本為避清仁宗嘉慶帝諱而改“臣”。)

獨孤授《放馴象賦》,以“化之式孚”一聯(lián)見賞于唐宗。今觀其全篇除起、結兩段外,第二段以“吾君于是詔掌獸之官,諭如天之意”二句領起,直貫至七段。“奚必充帝庭之實,駕鼓吹之車”三句收住。局法闊大,造語仁摯,尤宜體玩?!?按:乾隆本原作“仁”字,光緒單行本因避諱作“真”字。同上。)

詩有屬和,有次韻,惟賦亦然。……張說、韓休、徐安貞、賈登、李宙,有和元宗《喜雨賦》。高常侍適,有和李北海《鶻賦》……有以賦和詩者,湘東王作《琵琶賦》,以和世子范舊《琵琶詩》;南唐徐常侍鉉《木蘭賦》,和其宗兄《擬古詩見寄》是也。(按:乾隆本、光緒本因避玄燁諱,遂將“玄宗”改作“元宗”,《文苑英華》《歷代賦匯》《全唐文》均載有唐玄宗《喜雨賦》。)

唐人賦好為元言,宋元賦好著議論,明人賦專尚模范《文選》,此其異也。(按:乾隆本、光緒本因避玄燁諱,遂將“玄言”改作“元言”)

唐楊宏貞《螢光照字賦》一聯(lián):“時當炎燠,嗟映雪而未期;義涉穿窬,忌偷光之失計。”映雪、偷光二事,阿誰不用,此卻做得有意思。(按:乾隆本、光緒本,因避清帝“弘歷”諱,遂將唐“楊弘貞”作“楊宏貞”,此外《文苑英華》卷六十三、《歷代賦匯》卷六十二均載錄有唐楊弘貞《螢火光照字賦》。)

范文正公小賦最工,且多無不確切。尤愛其《乾為金賦》一聯(lián)云:“始終不涉于陰爻,寜虞眾口;上下皆稟于剛德,若遇同心?!敝碧斐擅顚σ病?按:乾隆本作繁體“寜”字,光緒本因避道光帝旻寜諱作“甯”字。除此條而外,尚有五處,如上卷“宋真宗讀蔡齊《置器賦》……文章甯復見為人……”;“作賦貴得其神……將潛甯戚之鯉……”;下卷“宋曹太尉勛《迎鑾》七賦……后居慈寜殿……”;“予謂明興獻帝《陽春臺賦》……寜府對之……”;“唐試進士……乾寜二年……”)

唐吳筠《思還淳賦》,可與昌黎《諫佛骨表》《原道》并傳。(按:乾隆本作“淳”字,光緒本因避同治帝載淳諱遂作“湻”字,光緒本因刻于同治帝之后,極注重避諱。)

賦四字為句,起于子云《逐貧》,次則中郎《青衣》、子建《蝙蝠》。唐則柳州《牛賦》,元則袁桷《淳賦》是也。(按:乾隆本作“淳”字,光緒本作“湻”字,同上。)

四、光緒刻本《復小齋賦話》??眱r值

今??惫饩w本單行本《復小齋賦話》,概其價值,崖略如下。

(一)從文獻價值來看,《復小齋賦話》可補正乾隆本之不足

孫福清刻《復小齋賦話》目前作為流傳廣、影響深的單行本,自身雖有不足,然對乾隆年間的初刻本,仍有很大的補正與??惫τ谩9P者在光緒本中前后找出約十處可以補正乾隆本之遺漏或訛誤的地方,如乾隆本將“來路”誤作“去路”、“彩”誤作“采”、“侯門”誤作“候門”、“藩魏”誤作“籓魏”、“揚雄”誤作“楊雄”等不一而論。光緒本對此進行??被蛳掳凑Z略作說明,較好地解決了乾隆本中存在的不足,此舉使初刻版更加精審。乾隆本為初刻版,自問世以來無任何翻印,其中的對錯優(yōu)劣,因無參照標準而難以辨認,光緒單行本作為最接近原版的一種,對初刻本在補漏查缺方面則不無裨益。

(二)從文學價值來看,《復小齋賦話》以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賦學批評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

如浦銑在賦體創(chuàng)作法則提出“文以情為貴”“作賦貴得其神”“作賦先脫應酬氣”等要求;《復小齋賦話》是以律賦創(chuàng)作為對象進行的探索,因此在創(chuàng)作技巧主張“破題”“用韻”“修辭”“用典”“琢句煉字”“布局”等技法詳細而具體;在藝術風格上推崇“清麗”“秾艷”“哀艷”“纖巧”等賦學風格;此外,其以律賦與小賦為批評對象進行探討,如考察律賦的限韻類型、破題要求,評述小賦的句式、體制、創(chuàng)作主旨等均有一定的創(chuàng)建;對各時期賦家進行批評,如先秦至六朝以宋玉、潘岳、江淹、庾信為代表,唐代賦家以杜甫、元稹、王棨、黃滔等為代表,宋代以范仲淹、魯望、李綱為代表,元明以楊廉夫、劉詵、歸有光、楊守陳為代表,雖以唐宋賦家為主,對其他時代各家仍不偏廢,是清代評述各家比較完整的賦話著作。這些不僅構成系統(tǒng)、完整的賦學批評理論,而且可進一步深化與豐富中國文學理論。倘若確保上述精審完善,對《復小齋賦話》的校勘則是首當其沖。

(三)對賦話體例的研究具有示范與指導意義,同時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參考價值

是書的凡例即是明證,該凡例十條,今摘錄相關條目,一窺其詳。

“賦以話名,必其信而有征者,或關于國家之典故,或識其生平之梗概。標題摘句,皎若列眉。但云某有能賦聲,某幾歲能作賦,如此類,概從刪削?!?/p>

“《史記》多載屈原、相如等賦,《晉書》、南、北、唐、宋諸史,相沿不革,今悉刪去。世有讀千首其人者,自有全傳及《賦匯》在?!?/p>

“賦之有序,原本詩人言志之義,標舉所賦之旨也?!独m(xù)集》亦采十數(shù)篇,略放《史》《漢·屈賈傳》例,其無關緊要者不錄?!?/p>

“《賦話》斷代為卷,后人而論前人之文,則仍入前人時代中。”

就其中條目可知,浦銑對賦話的體例有相當成熟的編排范式:其一,推重“信而有征”編撰原則,正因如此,賦話具有了史料與文獻的雙重價值;其二,強調(diào)后人賞析賦篇及編撰賦集,正是從《史記》等史書中對賦家、賦篇的記載而來;其三,不同的賦文有不同的賦序,序與正文互相選擇,彼此融合,共同構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賦序尤其在功能方面,大體不出其:交代賦文創(chuàng)作背景、敘述賦文創(chuàng)作動因、強調(diào)賦文創(chuàng)作要旨、闡釋賦文創(chuàng)作理論、介紹賦文創(chuàng)作對象,因此,賦前有序,標舉所賦之旨,猶似詩人以詩來言志,故而賦序也成了賦篇的重要構成元素;其四,賦話在編排方式上,采用以時代先后為序、以“斷代”為卷的體例,既可展現(xiàn)賦史之演進軌跡,又能彰顯不同時代賦體之風貌;其五,基于“麗則”為選賦宗旨,其無干的賦篇,概不載錄。凡例內(nèi)容不僅對賦話的編撰形態(tài)、歷史演進、體系范例等作了深入的研討,而且就其卓識別裁的理論認知,對后世賦話創(chuàng)作實踐具有深遠的指導與示范作用。

(四)從接受與傳播方面來看,賦話著作越來越備受關注

賦學研究者從之前的對《復小齋賦話》文獻記載,到文獻整理,再到后來對賦話文本深入論討,其關注越深,對之要求也愈嚴。近些年對《復小齋賦話》研究除期刊及博碩論文之外,國內(nèi)出版的賦學專著涉及者,如葉幼明《辭賦通論》、曹明綱《賦學概論》、馬積高《歷代辭賦研究史料概述》、孫福軒《清代賦學研究》、何新文等著《中國賦論史》、許結《中國辭賦理論通史》等,賦話作為一種批評形態(tài)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睞。

當然也有因《復小齋賦話》??辈痪?,研究者在引用時出現(xiàn)疏漏與偏頗者,如葉幼明著《辭賦通論》中概述清代賦話,引“文以有情為貴。余于輔文賦,以《沛父老留漢高祖》為壓卷;文江賦,以《秋色》為壓卷。知言者,定首肯?!鼻”驹鳌爸哉?,定首肯”句,光緒單行本意訛作“知音者,定不河漢斯言”句,著者在引用時未能發(fā)現(xiàn)原文的訛誤。又曹明綱著《賦學概論》稱:“浦銑《復小齋賦話》上下二卷,為《檇李遺書》所收?!敝吆喪觥稄托↓S賦話》版本時僅指出《檇李遺書》所收,實為偏頗,乾隆本初刻版、孫氏望仙館單行本兩種版本未見涉及,可知著者未曾寓目后者;另外從曹明綱引“唐吳均《思還湻賦》……”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不足,其中賦名中“湻”字,乾隆本作“淳”,光緒本作“湻”,說明曹文未能意識引文的差異。為避免上述錯訛等情況的發(fā)生,有必要對清光緒刻本《復小齋賦話》進行詳贍與確切的校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aa毛片|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大秀91|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伦理一区|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 在线看国产精品|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久久青草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2014|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国产二级毛片| 五月天久久综合|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亚洲免费黄色网|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 无码aaa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资源|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影院| 国产免费网址|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av在线人妻熟妇|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播五月综合| a毛片免费观看|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国产视频a|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色综合五月| 欧美日韩午夜|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91色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影院|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91热爆在线|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 婷婷中文在线|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视频|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无码在线激情片|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啪在线|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