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榮
(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婦幼保健院,湖北 通城)
分娩為女性經歷的一個特殊的生理過程,隨著時代發展進步,醫療技術不斷發展成熟,使得剖宮產成為了一種重要的分娩方式[1]。剖宮產可以解決難產、某些產科合并癥,使產婦和圍產兒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好地保障。但是同時剖宮產也具有較大的創傷性,產婦產后恢復慢,容易產生感染等并發癥[2]。而即便是自然分娩的產婦,為了防止產婦出現會陰撕裂等情況,有一部分產婦需要接受會陰側切術,這也是導致產婦產后感染的一項重要原因[3,4]。一旦發生感染,會使產婦情況變得更加復雜,影響產婦健康,增加產婦痛苦。為此,在產科臨床護理中,應當加強對感染因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預防,促使產婦機體盡快恢復。本研究對產科護理常見感染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護理措施。
本研究共入選本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分娩產婦200 例,產婦中年齡最大的為40 歲,年齡最小的為21 歲,平均年齡為(28.13±3.47)歲;其中年齡<35 歲的產婦共有131 例,年齡≥35 歲的產婦共有69 例,初產婦共有89 例,經產婦共有111 例;有21 例產婦存在妊娠合并癥;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產婦共有120 例,剖宮產產婦共有80 例。
對入選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包括產婦年齡、產次、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癥、感染率、感染部位等等。
(1)統計感染部位分布情況。(2)統計不同分娩方式的產婦感染情況。(3)統計不同年齡段產婦發生產科感染的情況。(4)統計有/無妊娠合并癥產婦的產科感染情況。
本研究200 例產婦中,共有6 例產婦出現產科感染,感染率為3.0%,感染位置分布統計,其中最多的為呼吸系統感染,共3 例患者,另外手術切口感染、生殖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各有1 例患者。詳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感染分布位置統計
本研究中,自然分娩產婦中有5 例發生感染,感染率為4.17%(5/120),剖宮產產婦共有1 例發生感染,感染率為1.25%(1/80)。其中自然分娩產婦呼吸道感染率更高,剖宮產產婦手術切口感染率更高。詳情見表2。

表2 不同分娩方式感染情況比較[n(%)]
相比于年齡<35 歲的產婦,≥35 歲的產婦為高齡產婦,其感染率更高(P<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段產婦感染發生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妊娠合并癥的產婦發生產科感染的比例明顯高于無妊娠合并癥的產婦,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妊娠合并癥與產科感染的關系
結合導致產科感染的常見風險因素,進行相應的分析,并提出護理對策。
(1)受到妊娠分娩這一特殊生理過程的影響,產婦生殖系統防御機制被破壞,導致病菌更容易侵入,從而引發感染。(2)產婦分娩對機體消耗大,使得產后身體虛弱,免疫力低,加之探視人員多,病房控制流通差等,增加感染風險[5]。(3)受到剖宮產或是會陰側切手術切口的影響,傷后恢復過程中可能有滲血、感染情況發生。(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產婦在孕期營養較好甚至營養過剩,飲食沒有節制,導致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情況的概率升高,尤其是妊娠期糖尿病,成為了導致產科感染的一項重要風險因素[6]。
(1)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產科感染常見風險因素、感染高危人群識別、相應的防范措施,讓護理人員能夠具備較好的感染防范意識以及控制能力,使產科護理質量得到提升[7]。(2)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產科護理的質量要求較高,結合產婦的病歷資料,制定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使得護理任務能夠徹底落實,注意細節化護理,防止疏忽遺漏。另外,一旦產婦發生感染,應當及時對護理方案進行合理調整,做好感染護理。(3)產前護理:對產婦做好產前教育,尤其是存在妊娠合并癥的產婦,一定要告知產后發生感染情況的可能,提升他們的重視程度以及防范意識[8]。(4)分娩中護理:產婦分娩中需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將排泄物等及時清理干凈,減少感染源,降低感染風險。(5)心理護理:疏導產婦的不良情緒,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這對于提升產婦免疫力有積極意義。(6)康復護理:保證患者手術切口清潔干燥,及時更換敷料。病房環境保持空氣清新,被服干凈,做好個人衛生護理,指導產婦產后及早下床活動,合理飲食等。